节点文献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
【正文】 物理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在物理教学中强化对物理实验的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概念、理解物理规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学会自然科学常用的研究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所以,如何开发利用好这块资源开展创新教育,是我们初中物理教师应探索的课题。下面是我们教研组在近几年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开展创新教学所进行的一些尝试。
1、改革演示实验教学,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创新
演示实验有不同的功能,有创设问题情景的演示实验,如动量引入的缓冲器,一个鸡蛋在1米多高处落到缓冲器尚未破;有引入概念的演示实验,如电源电动势引入,用两节新的干电池接入电路与用相同型号的旧电池接入相同电路,比较两灯泡的量度,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四节电池电压高,从而引入电动势;还有形成规律的演示实验;都可根据实验不同情形作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2、根据生活经验,巧用身边之物创新物理实验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如走路、骑车、照镜子……这些看起来随意的日常生活,其实都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这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背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如用铅笔和橡皮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雪碧瓶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用乒乓球从地上弹起探究“能的转化”,甚至直接用学生的身体来完成一些实验,如:用嘴对手背“吹气”和用嘴对手背“哈气”分别探究“蒸发吸热”、“液化放热”;用两手掌相摩擦感觉发热可探究“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手掌分别轻压和紧压在桌面上并拖动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等,
3、在物理实验结论的应用与延伸中引导学生创新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并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如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物态变化的规律后,及时向学生介绍了“神州飞船”发射中应用到的抗高温材料、“热管”技术等,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进行创新联想“假如你是一位建筑师,你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使你们的居室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呢?”同学们说出了许多方法,有一位同学的想象非常有创意“用某种材料, 把它填充在墙壁内,室内温度升高时,它熔化吸热,阻止温度升高,当温度降低时,它的液态就凝固放热,阻止温度降低,从而始终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温度,还可以将外墙壁的颜色设计成可变式,冬天为深黑色,夏天为白色。”对于他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以及其他同学“异想天开”的想象,我都能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的创新欲望得到了提高。
4、尽可能做到“一个物理规律可用多个实验来探究,一个或一套器材可探究多个物理规律”
如在探究“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我和同学们一起设计了这样几个实验:①硬币跳高②向两平行放置的纸中间吹气③用玻璃管向两靠近的乒乓球间吹气④将乒乓球压入漏斗内,用嘴向漏斗细口吹气⑤用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将其一端竖直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再用另一支玻璃管向前一支玻璃管的上端水平吹气。这样通过多个实验探究同一个物理规律,不仅让学生感到通过探究所获得的结论是可靠的,更让同学们感到课本上的实验不是唯一的, 可以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同样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将同一器材尽可能地应用于不同实验之中,显示尽可能多的实验现象,发掘实验器材的新用途,也能实现创新。例如用钢锯条可以做许多实验:探究发声原因、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磁化、光的直线传播、导电性能等等, 这样的实验环境,能引导学生求异、求新,而不要拘泥于一种思维定势,能在实验中创出新意。
5、在实验中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探究和创新实验的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 、“叠加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转换法”、“推理法”等,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1、改革演示实验教学,在探究过程中寻求创新
演示实验有不同的功能,有创设问题情景的演示实验,如动量引入的缓冲器,一个鸡蛋在1米多高处落到缓冲器尚未破;有引入概念的演示实验,如电源电动势引入,用两节新的干电池接入电路与用相同型号的旧电池接入相同电路,比较两灯泡的量度,用电压表测量电压四节电池电压高,从而引入电动势;还有形成规律的演示实验;都可根据实验不同情形作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兴趣。
2、根据生活经验,巧用身边之物创新物理实验
物理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物理,如走路、骑车、照镜子……这些看起来随意的日常生活,其实都包含着许多物理知识,这为学生学习物理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经验背景。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如果能巧妙地运用学生身边的一些学习、生活用品甚至自己的身体等进行实验,它比“正规实验”更富有亲切感,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学习动机,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 如用铅笔和橡皮泥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用雪碧瓶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用乒乓球从地上弹起探究“能的转化”,甚至直接用学生的身体来完成一些实验,如:用嘴对手背“吹气”和用嘴对手背“哈气”分别探究“蒸发吸热”、“液化放热”;用两手掌相摩擦感觉发热可探究“做功可改变物体的内能”;用手掌分别轻压和紧压在桌面上并拖动可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等,
3、在物理实验结论的应用与延伸中引导学生创新
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是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进一步巩固和延伸所获取的知识并向知识与技能的深度、广度作更进一步的探索。如通过实验探究获得了物态变化的规律后,及时向学生介绍了“神州飞船”发射中应用到的抗高温材料、“热管”技术等,同时我又启发学生进行创新联想“假如你是一位建筑师,你如何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使你们的居室一年四季保持舒适的温度呢?”同学们说出了许多方法,有一位同学的想象非常有创意“用某种材料, 把它填充在墙壁内,室内温度升高时,它熔化吸热,阻止温度升高,当温度降低时,它的液态就凝固放热,阻止温度降低,从而始终使室内温度保持在一个舒适的温度,还可以将外墙壁的颜色设计成可变式,冬天为深黑色,夏天为白色。”对于他富有创造力的想象以及其他同学“异想天开”的想象,我都能及时给予鼓励,同学们的创新欲望得到了提高。
4、尽可能做到“一个物理规律可用多个实验来探究,一个或一套器材可探究多个物理规律”
如在探究“流体流速与压强”的关系时,我和同学们一起设计了这样几个实验:①硬币跳高②向两平行放置的纸中间吹气③用玻璃管向两靠近的乒乓球间吹气④将乒乓球压入漏斗内,用嘴向漏斗细口吹气⑤用一支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将其一端竖直插入有颜色的水中,再用另一支玻璃管向前一支玻璃管的上端水平吹气。这样通过多个实验探究同一个物理规律,不仅让学生感到通过探究所获得的结论是可靠的,更让同学们感到课本上的实验不是唯一的, 可以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方法进行实验,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可以激发和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探索与创新欲望,使之达到不同层次创新能力培养的目标。同样在物理实验过程中,将同一器材尽可能地应用于不同实验之中,显示尽可能多的实验现象,发掘实验器材的新用途,也能实现创新。例如用钢锯条可以做许多实验:探究发声原因、音调跟频率的关系、响度跟振幅的关系、力使物体产生形变、磁化、光的直线传播、导电性能等等, 这样的实验环境,能引导学生求异、求新,而不要拘泥于一种思维定势,能在实验中创出新意。
5、在实验中及时帮助学生总结实验探究和创新实验的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技能,还要能根据典型的物理实验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研究物理问题的实验方法,如常用的“间接测量法”、“控制变量法” 、“叠加法”、“等效替代法”、“比较法”、“转换法”、“推理法”等,为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 【发布时间】2018/12/20 11:27:33
- 【点击频次】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