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让学生赢在起跑线上——浅谈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的衔接工作
【关键词】 ;
【正文】高一阶段是学习的转折点,不论从学习科目的数量还是学习的深度,都有明显的增加,再加上学习环境和任课老师的变化,特别是高中的数学,由于教学内容加深,思维要求的提高,课堂容量的增加,老师讲解课的减少,学生课后自习的时间增加,不能适应这种变化,致使课堂上能听懂,而习题却不会解答, 这就导致一些学生不能很快的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甚至有些原本成绩优秀的学生都感觉学习吃力,继而产生厌学情绪。那么如何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尽快适应新教材,顺利完成初高中数学衔接学习呢?笔者认为应该详细研究新教材,按照高中学生的个性特点和认知结构,设计出指导学生高效率学习的有效方法,从而完成这项艰巨的工作。
一、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让学生逐步适应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负指数、二次不等式、解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阶段却不可能是这样。
另一方面,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我们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我们还可以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是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好的习惯
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处理和知识铺垫,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1.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帮助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能为上课扫除部分障碍;预习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在上课老师讲解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2.帮助学生自我小结
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三、优化教育管理,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在初中,教师讲的细,类型归纳的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我们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对比学习;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作补充说明等来帮助学习。
做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困难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的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总之,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研究和解决初高中衔接教育,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使得我们师生都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一、做好教材内容的衔接,让学生逐步适应
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还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那些在高中学习中经常应用到的知识,如:负指数、二次不等式、解三角形、分数指数幂等内容,都转移到高一阶段补充学习。这样初中教材就体现了“浅、少、易”的特点,但却加重了高一数学的份量。另外,初中数学教材中每一新知识的引入,往往都与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很贴近,比较形象,并遵循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规律,学生一般都容易理解、接受和掌握。而高中阶段却不可能是这样。
另一方面,高中数学与初中相比,知识的深度、广度和能力的要求都是一次质的飞跃,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基础知识与技能为进一步学习作好准备。我们要熟悉初中数学教材和课程标准,对初中的数学概念和知识要做到心中有数,高中数学新授课就可以从复习初中内容的基础上引入新内容。高一数学的每一节内容都是在初中基础发展而来的,故在引入新知识、新概念时,注意旧知识的复习,用学生已熟悉的知识进行铺垫和引入。我们还可以利用旧知识,挖掘、加深新知识。如平面几何中,两条直线不平行就相交,到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是相交,也有可能异面。其实,有不少结论在平面几何中是成立的,但到了立体几何中就不一定成立了。如果能一步一步挖掘、深入,不仅可使学生巩固初中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能逐步得以接受、理解新知识。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衔接,培养学生好的习惯
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作必要处理和知识铺垫,注意教学内容和方法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自我反思自我总结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1.指导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
学会预习是现代高一新生的基本素质,是尽快适应高中学习的关键一步,帮助高一新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习效率。我们指导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工作,使学生在老师讲课之前独立地自学新课的内容,做到初步理解并为上课做好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预习有助于了解新课的知识点、重点和难点,能为上课扫除部分障碍;预习有助于提高听课效果,预习时不懂的或模糊的问题,在上课老师讲解的时候,容易将问题搞懂,真正达到预习的目的。
2.帮助学生自我小结
在单元结束时,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章节小结,在解题后,积极引导学生反思:思解题思路和步骤,思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思解题方法和解题规律的总结。具体措施有三:一是寓学法指导于知识讲解、作业讲评、试卷分析等教学活动之中,这种形式贴近学生学习实际,易被学生接受;二是举办系列讲座,介绍学习方法;三是定期进行学法交流,同学间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期中、期末都要召开学习方法交流会,让好的学习方法成为全体学生的共同财富。
三、优化教育管理,促进初高中良好衔接
在初中,教师讲的细,类型归纳的全,反复练习。考试时,学生只要记忆概念、公式,及例题类型,一般都可以对号入座取得好成绩。而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所以,我们在处理教学内容时多举实例,增强教材趣味性、直观性;多用教具演示,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帮助学生逐步增强空间想象能力;加强定义、概念之间的类比,逐步提高学生对教材理解的深刻性;对易混淆的概念(定理)对比学习;对公式、定理各字母的含义、适用范围、特例等作补充说明等来帮助学习。
做好初高中衔接,除了优化教学环节外,还应充分发挥情感和心理的积极作用。我们在高一教学中,要注意运用情感和成功原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学习数学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少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当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困难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给他们多讲数学在各行各业广泛应用,讲祖国的建设需要大批懂数学的专家学者;讲爱因斯坦在初中一次数学竟没有考及格,但他没有气馁,终于成了一名伟大科学家,华罗庚在学生时代奋发图强,终于在数学研究中做出了卓越贡献,等等。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以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
总之,高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高一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大、挫折多。为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平时多注意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开展心理咨询,做好个别学生思想工作。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善于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研究和解决初高中衔接教育,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并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使得我们师生都能共同进步、共同发展。
- 【发布时间】2018/12/20 11:23:14
- 【点击频次】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