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多措并举 巧设计妙生成效

 

【作者】 许鑫滢

【机构】 广西北海二中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为现代生物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经成为新课程关注的焦点。因此,如何优化教学环节,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是摆在我们每位生物教师面前一个急需认真探索的问题。笔者就自己实践的过程,来探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堂教学 有效性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教学工作改革的关键,是实施素质教育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环节。目前高中生物教材知识量大,但课时紧,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们必须从课堂教学效率出发,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展示生物素质教育特点。
        我在所教的四个班里做了如下的尝试,一班、二班、三班、四班都是普通班,学生普遍的特点是:头脑灵活,性格开朗,喜欢新鲜事物,但生物基础不扎实,机械记忆能力不强。
        通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成绩有了一定的提高,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明显比以前浓,在跟学生的交谈中,我了解到很多学生现在感觉生物很有意思,愿意动手去做些小试验小研究,课堂气氛轻松活跃,有助于知识点的掌握,更重要的是真真正正的体现出“学以致用”。对于提高生物课堂教学效率的探究,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教师意识的创新与思想的解放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需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创新,在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要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对问题发表不同的、创新性的见解,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假如教师一味“师道尊严”的面孔或是冷漠、焦躁、嫌弃和失望,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而影响他们创造力,这就需要教师大胆创新,广泛拓展,给课堂注入鲜活的血液。
        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
        首先,激发兴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往往是以他们的学习兴趣为转移的,当学生对某学科知识产生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去学习,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挖掘学生内在潜力,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是前提。因此,教师们不要再抱怨又有学生在课堂上睡觉不听书,我们应该解放思想,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好学、乐学。
        第二,设计开放性教学情境。常言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起来,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新的学习情境中去,提高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内容设计不同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焕发出课堂生命的活力。例如:在讲激素作用的时候,我引用了一个小故事:“1904年,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实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在一所被丛林包围的小屋里,法布尔将一只雌蚕蛾扣在纱笼里。虽然风狂雨骤,仍有40多只雄蚕蛾穿过暴风雨前来交尾!”这个小故事一下子就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在黑夜和狂风骤雨中,雄蚕蛾怎么知道并找到雌蚕蛾呢?随着教师的提问,这个课堂的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热情马上高涨起来。这就要求平时老师要多点收集素材。例如,在讲基因突变的时候,我给学生展示了广岛遭原子弹轰炸后幸存者的奇怪模样,在讲呼吸作用的时候,我讲了“杀人地窖”的故事……
        第三,帮助学生巧妙记忆。大部分学生不愿意死记硬背,尤其是理科生,对于零散而繁多的生物知识点更是望而却步,所以老师要多开动脑筋,用些巧妙的方法帮助学生增强记忆力。例如:在讲冲动在一个神经元间传导的时候,“当神经元没有受到刺激时,膜外电荷为正膜内电荷为负,当一旦受到刺激,神经元膜内外的电荷会立刻发生改变,即为膜外电荷为负膜内电荷为正”,这个内容短时间内准确记下是不容易的,我将它压缩成:“未受刺激,外正内负”,这时学生中会有人喊道“内裤!”大家哈哈大笑。于是我就顺着他的话:“安静,没受刺激的时候,穿着‘内裤’——外正内负,当受刺激了,害怕了,连尿都出来了,‘内裤’就得换,变成——外负内正。”这个比喻有点不登大雅之堂,但学生却牢牢记住这个知识点了。又如,在讲DNA复制时,有两道题:“已知某DNA分子其中一条链(A+T)/(G+C)=0.2,求其互补链(A+T)/(G+C)=?(答案:0.2),整个DNA分子(A+T)/(G+C)=?(答案:0.2)”以及“已知某DNA分子其中一条链(A+G)/(T+C)=0.2,求其互补链(A+G)/(T+C)=?(答案:1/0.2=5),整个DNA分子(A+G)/(T+C)=?(答案: 1)”这道题的答案可以作为一个结论让学生记住,节省做题的时间,我这样描绘的:“A与T,G与C分别是一对的,就像是牛郎和织女,当(A+T)/(G+C),牛郎和织女相遇了,上下同心,在互补链和整个DNA分子中,(A+T)/(G+C)的答案都相同;当(A+G)/(T+C),牛郎和织女分开了,他们反了,其互补链是倒数——1/0.2,看得出来这牛郎和织女只有和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家——(A+G)/(T+C)= 1”。或者,可以用“缩减”的方法:讲《分离和提取叶绿体的色素》中“滤纸条从上往下分别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我就将这些名称简单说成“胡叶ab"或者“胡叶b(与明星胡彦斌的名字是谐音,学生认为这样容易记住)”。
        第四,优化课堂设计。教学设计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这一动态进行预先的分析与决策。科学的教学设计应是安排好学生学习的外部条件(学习的内容、方法、形式等),以配合学生的内在认知需要,从而经济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设计实验方案时,教师始终以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学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归纳分析总结掌握各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第五,优化教学方法。当今世界是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仅仅依靠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教学方法一定要更新,应该转向掌握科学研究方法、开发学生智慧的过程,让学生通过主动参与知识发生,亲历问题研究,总结相应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未知知识和技术的学习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运用,既要符合授课内容的要求,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启发诱导学生有效地、创造性地进行学习,使学生乐学、主动学。生物课堂教学要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参与、自主探索、自主研究的创新精神。
  例如,在讲《实验二: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我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设计实验影响细胞质流动快慢的因素,给学生准备了台灯,功率不同的灯泡,水浴锅,温度计,各种菜叶等等,让学生用这些材料,以小组为单位自主设计实验,最后各小组公布自己的结果,各组在讨论汇总,效果很好。
  此外,我还组织了“生物PK赛”,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手段让两个班的学生以各种形式来进行竞赛,在竞争中求进步,在进步中求促进,这种形似的比赛比较适合我的学生,达到预期的目的。学生学业紧张,有时在课堂上会疲劳,学习效率大大降低,为了给学生提神,我去练习了一些小魔术,非常受学生的欢迎。除了课堂上传授知识,课外的教学也不容忽视,它往往更有教育性。我认为有机会多让学生参加科技活动,增强热爱科学和保护环境等意识。
        第六,反馈练习梯度化。反馈练习作为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交叉点,是学生在学后自我巩固、深化、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反馈练习的选择应贴近教材,由浅入深,由简入繁,使学生每解一题,便多一份成功的喜悦,当突破最后一题时,对该知识点的掌握和运用已是十分自如了。
        第七,善于反思。叶澜教授曾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学反思,是教学实践中一个过程的结束,同时又是新的教学实践的开始,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不断的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对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系统,提高生物学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师的辛勤付出是分不开的,必须更新理念,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使我们的生物科学教育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杜思宇.发挥课堂提问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新课程(教师版).2011(3) 
        方国才.新课程怎样教得精彩.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3
黄海棠.中学生生物教学.陕西师范大学主办.2007.8
        田达元.运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当代教育论坛.2011(6) 
        吴松岭."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1(2) 
        吴伟华.简约的技术,有效的提升——利用课堂观察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谈.基础教育研究.2011(5)
        于英召.浅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学周刊.2011(1)
        周清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基本条件.小学时代(教师).2011(4)
  • 【发布时间】2018/12/20 11:16:27
  • 【点击频次】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