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议初中历史课探究式教学
【关键词】 ;
【正文】所谓探究性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美术的情景,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究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展。根据新课程改革目标责任制,针对初中历史教学,也应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下面就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和设想:
一、首先确定探究内容
在教学中,要做到目的明确,一步到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教学内容,拟定探究目标,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分析或评价,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培养探究精神。
二、培养持续探究的兴趣,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保持独特持续的探究兴趣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教师有责任努力保持和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我在历史课上,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主要有以下两种做法:
(一)搭建辩论舞台,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战争史的内容或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这一类内容时,我打破以前的常规思路。即先分析原因(或背景),再讲过程(或内容),然后分析结果,影响这种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我让学生以当时大臣或谋士的身份,开展辩论,拿出决策。这符合心理学“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学得最好”的原则。例如,在学《赤壁之战》时,我让学生先预习,然后搭建一个“殿前辩论舞台”,我扮演曹操,学生演大臣,然后请各位“大臣”就“我”能否打这一仗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中形成了主战反战的两种力量,唇枪舌战,展开激烈的辩论。我从中归纳,主战派有以下4个理由:1、曹操本人能谋善断,胸怀大志,又善于用人,身边有很多谋士。2、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就显示了实力。3、如果天下不统一,那战争就不会断。所以曹操有愿望统一天下是好事,因为顺应历史潮流。4、曹操兵多,而且最近又攻克了荆州等地,士气正旺。学生说,如果曹操能利用好这些优势,这仗定能打赢。发战派则列举了许多不利的因素,如:1、刘备有诸葛亮等谋士,而曹操的谋士中没有一个能抵得上诸葛亮。2、孙权手下有许多有勇有谋的猛将。3、孙权、刘备联合,力量更大。4、曹操的北方兵不习水性。5、曹操军队长途跋涉,且水土不服。6、曹操本人也开始骄傲轻敌。学生争论的过程,就是对这场战争背景的利弊关系、战争胜负原因等的分析、思考及主动探究的过程,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发探究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在上课时,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内容以后,我向学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如今,电子成为三大能源之一,请问:电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如果停电一年,我们的生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精心选择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培养探究精神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世界历史》、《新航路的开辟》时,通过引导,学生就能提出:当时西方的冒险家为什么要进行远洋航行?然后又提出:他们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的冒险之旅?当时具备哪些远航条件?这样,问题的产生可以给课堂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对遇到的问题通过思考、分析、合作、探究,就能够迎刃而解,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后大胆提问,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看法,也可以标新立异,培养创新能力。
四、授人“以渔“,培养学生探究方法
要让学生顺利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方法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一)培养学生选题的能力
选题应本着自主的原则,题目不能太大,尽可能与所学内容吻合,题目尽可能有教育意义,学术性不必太高。
(二)培养学生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
学生不仅应学习在图书室查找资料,上网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收集资料的方法,还应学习作笔记,建资料库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方法
例如,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就此撰写论文的方法(史论结合),到哪儿去寻找历史?如推荐有关书目(这些书到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推荐可以搜集到有关资料的网站或网址,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并通过自我探究,做到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适时的采用探究的教学方法。
一、首先确定探究内容
在教学中,要做到目的明确,一步到位,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中要针对教学内容,拟定探究目标,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或历史人物的分析或评价,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够有目的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充分发挥自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培养探究精神。
二、培养持续探究的兴趣,这是开展“探究性学习”的前提
兴趣是学习和研究的源泉。保持独特持续的探究兴趣是一个人在学生时代乃至长大成人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时,有所创新和成就的重要心理品质。教师有责任努力保持和发展学生与生俱来的探究兴趣。我在历史课上,培养学生探究兴趣主要有以下两种做法:
(一)搭建辩论舞台,创设探究空间,激发探究兴趣
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战争史的内容或重大的历史事件,讲这一类内容时,我打破以前的常规思路。即先分析原因(或背景),再讲过程(或内容),然后分析结果,影响这种单一的学生被动接受的授课模式。我让学生以当时大臣或谋士的身份,开展辩论,拿出决策。这符合心理学“当学生被鼓舞和被信任能做重要的事情时学得最好”的原则。例如,在学《赤壁之战》时,我让学生先预习,然后搭建一个“殿前辩论舞台”,我扮演曹操,学生演大臣,然后请各位“大臣”就“我”能否打这一仗发表自己的意见。课堂中形成了主战反战的两种力量,唇枪舌战,展开激烈的辩论。我从中归纳,主战派有以下4个理由:1、曹操本人能谋善断,胸怀大志,又善于用人,身边有很多谋士。2、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就显示了实力。3、如果天下不统一,那战争就不会断。所以曹操有愿望统一天下是好事,因为顺应历史潮流。4、曹操兵多,而且最近又攻克了荆州等地,士气正旺。学生说,如果曹操能利用好这些优势,这仗定能打赢。发战派则列举了许多不利的因素,如:1、刘备有诸葛亮等谋士,而曹操的谋士中没有一个能抵得上诸葛亮。2、孙权手下有许多有勇有谋的猛将。3、孙权、刘备联合,力量更大。4、曹操的北方兵不习水性。5、曹操军队长途跋涉,且水土不服。6、曹操本人也开始骄傲轻敌。学生争论的过程,就是对这场战争背景的利弊关系、战争胜负原因等的分析、思考及主动探究的过程,这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发探究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看,与学生关系密切或学生比较关注的事情,最能引起学生注意和唤起学生的需要。历史是过去发生的事,现在看来它们从时间到空间都很陌生,这给学生带来了学习上的难度;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上课时往往去掉了许多有血有肉的精彩内容,因而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我在上课时,努力将历史上的内容与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挂钩,以扣住学生的心弦,吸引学生注意。例如,在学习《第二次工业革命》这一内容以后,我向学生提出这么一个问题:“如今,电子成为三大能源之一,请问:电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如果停电一年,我们的生活将发生怎样的变化?”这一问题的提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同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
三、精心选择问题,引导学生质疑,培养探究精神
爱因斯坦认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或实验中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如,在教学《世界历史》、《新航路的开辟》时,通过引导,学生就能提出:当时西方的冒险家为什么要进行远洋航行?然后又提出:他们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的冒险之旅?当时具备哪些远航条件?这样,问题的产生可以给课堂教学起到导航的作用,对遇到的问题通过思考、分析、合作、探究,就能够迎刃而解,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后大胆提问,踊跃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观点、看法,也可以标新立异,培养创新能力。
四、授人“以渔“,培养学生探究方法
要让学生顺利进行探究性学习,对方法的了解是必不可少的。
(一)培养学生选题的能力
选题应本着自主的原则,题目不能太大,尽可能与所学内容吻合,题目尽可能有教育意义,学术性不必太高。
(二)培养学生资料收集与整理能力
学生不仅应学习在图书室查找资料,上网查找资料,社会调查等收集资料的方法,还应学习作笔记,建资料库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撰写论文的方法
例如,中国历史上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和重大的历史事件,我在教学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就此撰写论文的方法(史论结合),到哪儿去寻找历史?如推荐有关书目(这些书到什么地方可以找到),推荐可以搜集到有关资料的网站或网址,学生的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总之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并通过自我探究,做到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科学方法和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我们应适时的采用探究的教学方法。
- 【发布时间】2018/12/20 11:15:16
- 【点击频次】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