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谈谈初中政治课堂教学的激趣方法

 

【作者】 李秀娟

【机构】 神木县第九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传统的政治课堂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和以课本为中心”的“三中心”情况,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学生的学习方式存在着单一、被动的问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更谈不上提高,学生怎么会不感到政治课枯燥乏味呢?新课程要求教师不仅在教学中与学生是平等的,还应该掌握多种教学策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在教学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做到这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讲究教学策略,让学生从被动到主动,使学生产生兴趣。
  平时上课常用的提问法,实际上只是教师将自己的知识迁移到学生那儿的手段而已,方式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被动答,使学生毫无对知识探究的愿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新课程要求把培养学生的问题能力作为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让学生带着问题学习,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也才能使学生领悟到学习的乐趣与魅力。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原来由教师提的问题交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学习。例如,在讲初一教材中关于“性格”一节时,我问学生:“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性格’一节,大家想了解哪些有关的问题呢?”下面很热闹,有的问:“我想知道什么是性格?”,也有的问:“我想知道人的性格在小时候和长大以后会是一样的吗?”,还有的问:“性格有好坏之分吗?”……这样,本来要由教师来问的问题现在由学生自己提了出来,变成了他们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主体作用得到发挥,激发了学习兴趣。
  叶圣陶先生也曾经说过:“好的提问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教师富有艺术性的提问,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讲“残酷的封建剥削”时,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1)什么是货币地租?(2)为什么在封建社会初期不使用货币地租,而采用劳役地租和实物地租?(3)改用货币地租后的剥削,是否使农民的处境有所改善?对于这几个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课本都能发现第一个问题的答案,然后大多数学生能总结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但能想出第三个问题的答案的人就不多了。于是,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和总结,教师再适当进行必要的点拨,最终找到第三个答案。这样层层深入的设问,始终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尤其是最后的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更是让课堂出现了一个高潮,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学习兴趣得到大大提高。
  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采用多种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手段已经由单一变为多样化,各种现代教学技术设备在政治课教学中被广泛运用。特别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网络信息更是成为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资源。这些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1、利用多种媒体,引发学生兴趣。
  初中的学生爱动,也喜欢新的东西,比如爱看电影、电视,因为它形象、生动、贴近生活。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合理采用投影、录像、多媒体等多种现代媒体技术,通过生动形象、丰富多彩的图片、视频等,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开头不仅能很快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还会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电教手段作为导入,引发学生兴趣。比如在讲初一思想政治课“正确对待挫折”一课时,教师可以先播放一段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片段,让学生猜猜是谁的作品,再说说这位作曲家的经历,然后自然的过渡到课文内容。又如讲到初一“磨练坚强意志”一课时,可以选用建国五十周年阅兵式的录象片段,特别可以选用阅兵式前战士们刻苦训练的片段。开始,当同学们看到解放军战士迈着整齐、有力的步伐,喊着响亮的口号接受检阅,产生的是羡慕。但是,当学生们接着看到战士们训练的场面:战士们冒着40多度的高温,穿着特制的背心训练,其中一位战士脚上打了好几个血泡,有的已经出血并且和袜子粘在一起,这时羡慕就变成了敬慕。用这样生动、鲜活真实的例子进行教学,学生爱看、爱听,容易接受新知识。同时,对这样的课也不会不感兴趣了。
  2、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兴趣。
  思想政治课理论性较强,这往往使学生感到厌烦,不愿意深入地去学习和研究它。为此,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兴趣。例如,在讲初三“我国封建社会的光辉灿烂的科技文化”一课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带到电脑房,让学生自己通过因特网,查询有关知识,并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课上学到的知识,将搜集到的资料用PowerPoint做成幻灯片,轮流展示给大家,共享自己的劳动成果。在讲到“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时,让学生自己上网了解伊拉克战争的有关报道,进一步体会到底什么是“和平与发展”。这样既让学生学到了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对进一步学习政治的兴趣也大大加强。
  三、顺应课改潮流,改革课堂教学评价,让学生在成功体验中提高学习兴趣。
  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的手段是单一的,主要是通过考试;对象是狭窄的,主要看考试成绩;主体是局限的,主要是教师的评价。这样的教学评价方式,使许多学生感觉不到自己的成功之处,既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也不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应不断改革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既要确立“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评价”的基本观念,又要关注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情况。像前面提到的小组讨论中,教师除了维持好秩序外,应尽量让学生自由发言,互相争论,并由学生相互评价,教师可少作或不作结论,并利用学生喜爱成功的心理多加鼓励,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人格,提高学习兴趣。每次讨论的结果以及学生的评价,可以作为学生的平时成绩,以反映学生的成长足迹。
  此外,现在许多教师开始给学生实行“档案袋评价法”,它让学生成为评价自己学业的主体,因为他们是选择档案袋内容的决定者,这样,他们就获得了评价自己学习进步的机会,就会在评价过程中得到不断发展。
  总之,新的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对于我们每一位初中政治教师来说,应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潜心研究教学艺术,合理安排教学过程,选择最有效、最有吸引力的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活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爱学、乐学、深入地学,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进步,在学习中成长,更重要的是使他们成为一个终生喜爱学习的新型公民。
  • 【发布时间】2018/12/20 11:14:23
  • 【点击频次】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