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学校德育工作重在“活”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要充分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一、德育"活"在课堂教学中。二、德育"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三、德育"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四、德育"活"在常规管理中。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走向正确、健康的思想品质发展之路。
关键词:德育教育 实践 思想品质 行为习惯
中共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德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阐明了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广大少年儿童处在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外界反应灵敏、喜新猎奇、情感丰富、个性刚强,那些抽象的大道理、静止呆板、空洞枯燥的教育模式难以受到他们的欢迎,因而德育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学生的节奏,必须坚持教育民主、形式活泼,让学校德育工作"活"起来。
一、德育"活"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在课堂上。教学中的每一门学科都是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结合,是德育的生动素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因素,创设各种有效的活动,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和谐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语文《愚公移山》一文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愚公为什么要移走大山?他们是怎样移山的?移山的过程是怎样的?当时他们的生活条件怎样?后来大山移走了没有?神仙们为什么来帮忙?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讨论、交流,他们懂得了:无论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决心与毅力,都会成功。最后在让学生结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比较,并让学生分析讨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给的?我们有哪些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应该怎样做?经过分析讨论,共同交流,让学自悟。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要适时、巧妙地结合教材内容,找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把培养提高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数学课可以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结合介绍数学知识在祖国建设中无限广阔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前途和理想教育。思想品德课,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践课、劳动课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各种体验。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要注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德育"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中共中央《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为深入、扎实和持久地搞好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宽松环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在平时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个人独立探究方式、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学校合作探究方式、家校合作探究方式;研究手段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表演交流、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比如社会参观访问、考察活动,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潍坊市气象局、走进潍坊市公安局、走进潍坊市科技馆、走进潍坊市博物馆、走进潍坊市风筝博物馆、走进北王佳乐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能力、自理自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调研活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杨家埠木板年画村、暑假护河行动、走进潍坊市英雄之家、走进坊茨小镇等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家乡、崇尚英雄的情感。社区服务活动。学生走进潍州路社区进行义务保洁、综合宣传活动,走进颐天园敬和鹤翔春雨养老院进行公益活动,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敬老孝亲的情感。
三、德育"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德育的隐性课程,对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高尚的精神境界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在物质方面体现在校园的绿化、美化,教室、图书室的布置,班级文化长廊及宣传墙报栏,教室学习园地等,在这些环境建设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参加设计与管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设施和一草一木都能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陶冶。校园文化在精神方面体现在全体师生员工的意识活动,如心理气质、精神面貌等,它是全体师生员工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集体感召力的响应程度等。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文化信息良莠兼备、鱼龙混杂,我们要善于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正确引导受教育者走向正确、健康的思想品质发展之路。
四、德育"活"在常规管理中
常规管理是学校德育的一项基本工作,加强常规管理,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常规管理要体现:(1)民主性,组织学生参与制订和管理;(2)教育性,管理要科学化,不能着眼于消极的限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禁锢,产生逆反心理;(3)严格性,要进行阶段性检查,改进方法,巩固成果;(4)时代性,要与时代接轨,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学生。每月的班级管理点评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创新和审美能力。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引导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走向正确、健康的思想品质发展之路。
关键词:德育教育 实践 思想品质 行为习惯
中共中央制定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指出:"学校是进行系统德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各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学生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这阐明了道德教育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广大少年儿童处在网络化、信息化的社会,他们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对外界反应灵敏、喜新猎奇、情感丰富、个性刚强,那些抽象的大道理、静止呆板、空洞枯燥的教育模式难以受到他们的欢迎,因而德育工作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跟上学生的节奏,必须坚持教育民主、形式活泼,让学校德育工作"活"起来。
一、德育"活"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校学习的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是在课堂上。教学中的每一门学科都是思想性和科学性的结合,是德育的生动素材,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善于挖掘各学科的德育因素,创设各种有效的活动,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和谐地结合起来。如在教学语文《愚公移山》一文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愚公为什么要移走大山?他们是怎样移山的?移山的过程是怎样的?当时他们的生活条件怎样?后来大山移走了没有?神仙们为什么来帮忙?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讨论、交流,他们懂得了:无论多大的困难,只要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决心与毅力,都会成功。最后在让学生结合今天的幸福生活来比较,并让学生分析讨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谁给的?我们有哪些优越的学习条件?我们应该怎样做?经过分析讨论,共同交流,让学自悟。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也要适时、巧妙地结合教材内容,找准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点,把培养提高学生优良的思想道德品质渗透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中去,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数学课可以通过富有教育意义的、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结合介绍数学知识在祖国建设中无限广阔的应用,对学生进行前途和理想教育。思想品德课,可以通过生动活泼的有针对性的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实践课、劳动课可以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进行各种体验。体育、美术、音乐等学科要注意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二、德育"活"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中共中央《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中小学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这为深入、扎实和持久地搞好学校德育工作指明了方向,确定了目标。
小学生正处于成长阶段,德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是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他们发展的宽松环境,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从而形成自己的道德信念。在平时活动中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采用个人独立探究方式、小组合作探究方式、学校合作探究方式、家校合作探究方式;研究手段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表演交流、社会宣传、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比如社会参观访问、考察活动,我们组织学生走进潍坊市气象局、走进潍坊市公安局、走进潍坊市科技馆、走进潍坊市博物馆、走进潍坊市风筝博物馆、走进北王佳乐家,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思维能力、自理自立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调研活动,我们带领学生走进杨家埠木板年画村、暑假护河行动、走进潍坊市英雄之家、走进坊茨小镇等培养学生爱我中华、爱我家乡、崇尚英雄的情感。社区服务活动。学生走进潍州路社区进行义务保洁、综合宣传活动,走进颐天园敬和鹤翔春雨养老院进行公益活动,增强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敬老孝亲的情感。
三、德育"活"在校园文化建设中
校园文化是德育的隐性课程,对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规范和高尚的精神境界的教育作用。校园文化在物质方面体现在校园的绿化、美化,教室、图书室的布置,班级文化长廊及宣传墙报栏,教室学习园地等,在这些环境建设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参加设计与管理,让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设施和一草一木都能与学生交流,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陶冶。校园文化在精神方面体现在全体师生员工的意识活动,如心理气质、精神面貌等,它是全体师生员工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集体感召力的响应程度等。市场经济环境下社会文化信息良莠兼备、鱼龙混杂,我们要善于吸收社会文化信息中积极、有益的因素来丰富校园文化的内容和形式,正确引导受教育者走向正确、健康的思想品质发展之路。
四、德育"活"在常规管理中
常规管理是学校德育的一项基本工作,加强常规管理,可以形成良好的校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常规管理要体现:(1)民主性,组织学生参与制订和管理;(2)教育性,管理要科学化,不能着眼于消极的限制,使学生的思想受到禁锢,产生逆反心理;(3)严格性,要进行阶段性检查,改进方法,巩固成果;(4)时代性,要与时代接轨,培养适应能力强的学生。每月的班级管理点评活动,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创新和审美能力。
总之,学校的德育工作要有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要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引导青少年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引导学生在亲身实践中,把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内化为健康的心理品格,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走向正确、健康的思想品质发展之路。
- 【发布时间】2018/12/20 11:13:41
- 【点击频次】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