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教师在初中思品课探究式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作者】 张瑞杰

【机构】 神木县第五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学习、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实践活动。其目的在于教给学生科学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把握好参与的程度,教师以研讨者的身份,适时平等地参与学生的讨论,依据探究步骤控制学生的探究过程,充分发挥好引导者、支持者、促进者的角色作用。下面,本人想就初中思品课探究式课堂某一实例教学,谈谈教师作用的发挥。
  一、做学生探究活动的引导者
  (一)依靠问题,推动探究
  在课堂上,当师生共同解决了我国人口问题的特点、现状,分析了我国人口问题带来的种种社会弊端之后,学生对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方法集中讨论,展开合作式的探究。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鼓励提问、大胆发言的氛围,使学生大胆地解释材料,假设、挑战证据,或批评对方的研究设想。教师要耐心地倾听,敏锐地抓住学生的闪光点。当讨论陷于僵局或出现错误方向滑入歧途时,教师可作引导性介入。科学探究要依靠问题不断推动。教师要有步骤、渐进地导向本质问题,使讨论集中在几个要点上。例如,教师可提出我国人口问题存在的原因,解决人口问题是不是只从数量上考虑,人口问题本质上是不是数量问题。这些问题是探究解决人口问题方法的矛盾和难点所在,直接指向探究过程、路径和方法。使学生在自己的发言和前面发言的同学的观点之间建立某种联系。热烈的讨论必然表现出理智的差异、对立的观点和解释。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强调探究过程并引导学生加以反应来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发散思维的能力,努力引导他们提出假设,形成构想。随着问题逐步展开,他们越来越接近知识的前沿。在探究过程中,不但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严谨性、深刻性,而且教师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宽容,激荡起学生创新的激情和成功的欢心,学生的表现欲得到了极大满足。
  (二)注意总结,升华认识
  思品学科不同于自然科学,其探究问题的结论有政策倾向性。像九年级思想品德课第四课,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关理论、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时代特征。学生在认识上会存在差距。如果探究的结论较科学和全面,教师可做简单概括性总结。如果学生在结论性的问题上达不到对真理性知识的认识,认识不完整,教师要高瞻远瞩,注意总结和强调。教师对探究问题所得出的结论的强调是其主导作用发挥的关键阶段,其作用至关重要。有的教师忽视了这一点。另外,教师应注意升华问题,深层次地把握关键点。例如,对我国人口问题的总结,告诉学生: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它不仅强调控制人口数量,而且把提高人口素质也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进而对学生进行相应的道德信念教育;人口问题本质上说是发展问题,我们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高度认识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人口问题是一个世界问题,地球是人们共同生活的家园,需要大家共同保护,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实践证明,教师对探究问题的总结和升华,不但加强了教学效果,也是政治课探究式教学的必然要求。
  二、做学生探究活动的支持者
  (一)倡导协作和平等的精神
  探究式课堂学习是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的合作性探究。合作性探究能丰富学生的思想,有助于培养他们合作精神和相互尊重的品质,并且使他们能够理解并接受不同的解释。教师以平等身份参与学生的讨论,给予学生较多的自由和宽容,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养成尊重他人、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学会做人与处世。一个在探究过程方面有着高度技巧的灵活的引导者,会建立起融洽、和谐探究气氛的支持环境和平台,教会学生倾听和提问的技巧,对别人的发言深思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学生发言机会尽量保持平衡。既要避免有的学生具有极大热情而又缺乏人际交往的敏感性,滔滔不绝阻碍别人的发言;也要避免有的学生寥寥数语,什么也没说清楚的现象;使学生讨论保持平衡。当学生感到有同等的权力参与讨论或者在延长的沉默里也感到心情舒畅时,探究讨论会保持平衡。而严谨和谦虑的学习态度对这种平衡起了规范和保证作用。协作和平等精神是学生成长中应具有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教师进行探究式教学时不应忽视这一长远目标。
  (二)提供材料帮助,拓宽探究范围
  探究并解决问题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凭借适当的事实和资料,充分借助具体的直觉与经验进行思考。同时,任何一个学生或小组在课下所达到的领域是有限的,学生很难确定探究对象的性质特征、地位等所有问题。所以,教师要明确意识到学生所需要的信息类型,根据学生的探究进展,通过录像和电脑展示必需的信息资料。也就是说,教师要给予学生吸收和保存材料的极大灵活性。而且,教师展示的应是典型的事例,有效地暗示一类事实原则。材料应包括正例和反例。材料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拓宽了学生探究思维的空间。当学生自主地思考大量的具体的关系中所有包含的共同因素,进行抽象与概括时,判断才明确、坚定。
  总之,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使探究活动直接指向过程本身。教师通过引导和支持达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其引导作用和支持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教师既要使学生获得积极探究真理的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确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学技能和教育理念的结合,应是教师追求和努力达到的一种教育境界。
  • 【发布时间】2018/12/20 11:09:43
  • 【点击频次】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