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议高中物理课堂互动教学策略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新课标对普通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教学中强调师生互动,让交流贯穿课堂教学。文章认为教学中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为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高物理课堂教学互动实效。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互动策略
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是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新课标对普通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内容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物理知识,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实施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发展;在方法上重视探究过程,不再一味强调结果的重要性。教学中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念,努力加入课堂教学改革中,研究疏通、创造课堂教学互动的种种途径,使课堂教学互动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一、以过程为主线,提高课堂教学互动实效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充分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定律的建立过程;注重心理换换位,暴露教师的探索思维过程,更暴露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降低思维台阶,不断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效益。例如:高一《力与运动》的教学,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教师先演示(1):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演示(2):一辆车(轮子朝上,倒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师提问1:谁能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有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师提问2:(1)与(2)现象中,小车在桌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师提问3:如果将小车放在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以下结果会怎样呢?演示(3):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师提问4:如果老师将水平气垫导轨再加长一点,那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师提问5: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一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提问6: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通过上述课堂设计,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使学生普遍参与互动成为可能,提高了课堂教学互动实效。
二、创设情景,使课堂互动形式多样化
为克服课堂教学互动过程的单一化,需要教师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个别指导,让学生执教。例如:(1)单元小结和章节总结以及相似概念,分组进行大讨论。恰当的划分组,每组推选一位主要发言人,阐述组内的讨论结果,在班上交流,并加以评比。实例:“学习电场、磁场之后,你有什么心得?”(2)教师认真翻阅学生学案、批改试卷之后,在习题课、试卷分析课中指定学生主讲相应的问题。总之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能上的课教师绝不代劳,适当地增加讨论课、学生执教课,让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都得到了提高,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改变学生被动“听答”的状态,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多维性。
三、将研究性学习引入物理课堂,充分发挥多向互动的功效
课堂教学互动可以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还可以细分为教师与部分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分为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和学生小组和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研究性学习需要同学们合作学习,提供给学生深刻互动的时空。因此我们创设条件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采用了三种由易到难的方案:(1)创设条件,使规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加以整合。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玻意耳定律的教学等。这种整合将规律教学与学生验证规律分组实验合而为一,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师宏观调控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互动实效。(2)设计开放性的实验题,以5人一组完成实验课题。例如:利用你所学过的知识,设计实验测定大气压等。课题应在一星期之前就发给学生,教师及实验员尽力配合,满足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教师应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均应在全体学生面前加以肯定,使学生体验成功。(3)开设需要走向社会调查、实践的研究性课题。例如:调查分析游乐场上的物理原理,儿童玩具的调查和设计等。
通过这样的“三步曲”,开始起点低,步子小,多引导.再逐步放手,循序渐进,研究性学习才能被学生认可。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的调控艺术、引导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学生共同探讨,需要学生的合作,学生要走向社会,需要社会人事的协作、帮助。因此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互动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教育目标。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以互动的宗旨来重建教育理想,倡导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崇尚个性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程胜.课堂教学互动缺失浅析[J].教学与管理.2002年10期
[2]帅飞飞.课堂教学互动的方式、原则与合理化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3]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陈瑞芳;任务 合作 自主 高效——浅谈任务型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0年06期
关键词:高中物理;教学互动策略
教育目标的实现离不开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一种互动。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是在课改的新形势下,新课标对普通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新的要求:在内容上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到物理知识,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在实施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学生主动发展;在方法上重视探究过程,不再一味强调结果的重要性。教学中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提升教育理念,努力加入课堂教学改革中,研究疏通、创造课堂教学互动的种种途径,使课堂教学互动发挥出最大的效能。
一、以过程为主线,提高课堂教学互动实效
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中,采用探究式、启发式教学,充分暴露概念的形成过程;定理、定律的建立过程;注重心理换换位,暴露教师的探索思维过程,更暴露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降低思维台阶,不断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展开信息交流,提高教学效益。例如:高一《力与运动》的教学,笔者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教师先演示(1):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演示(2):一辆车(轮子朝上,倒放)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师提问1:谁能描述刚才这两个实验中的现象?根据你看到的现象,你有什么想法?请说明理由。师提问2:(1)与(2)现象中,小车在桌面滑行的距离不同说明了什么?师提问3:如果将小车放在在水平气垫导轨上来做实验,请同学们猜想以下结果会怎样呢?演示(3):一辆车(有轮子,正放)静止在水平气垫导轨上,用力推车运动一段时间后停止用力。师提问4:如果老师将水平气垫导轨再加长一点,那小车的运动情况将会怎样呢?师提问5:如果水平气垫是光滑的,而且很长很长,同学们推理一下,小车的运动情况又将会怎样呢?提问6:你现在认为“力是维持运动的原因,有力物体必运动,没有力的作用,物体将会停止。”这个观点对吗?你现在能描述力与运动之间的关系吗?通过上述课堂设计,大大降低了思维难度,改变了传统的教师一言堂,使学生普遍参与互动成为可能,提高了课堂教学互动实效。
二、创设情景,使课堂互动形式多样化
为克服课堂教学互动过程的单一化,需要教师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个别指导,让学生执教。例如:(1)单元小结和章节总结以及相似概念,分组进行大讨论。恰当的划分组,每组推选一位主要发言人,阐述组内的讨论结果,在班上交流,并加以评比。实例:“学习电场、磁场之后,你有什么心得?”(2)教师认真翻阅学生学案、批改试卷之后,在习题课、试卷分析课中指定学生主讲相应的问题。总之可以引导学生自己能上的课教师绝不代劳,适当地增加讨论课、学生执教课,让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考力、判断力、表现力等学习能力的基本要素都得到了提高,从而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能力。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能够从时间和空间上保证学生的自主性,改变学生被动“听答”的状态,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增加师生及学生之间互动的多维性。
三、将研究性学习引入物理课堂,充分发挥多向互动的功效
课堂教学互动可以分为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还可以细分为教师与部分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与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生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分为学生个体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互动,学生个体与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小组之间的互动和学生小组和全班学生之间的互动等。研究性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为基础,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研究性学习需要同学们合作学习,提供给学生深刻互动的时空。因此我们创设条件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采用了三种由易到难的方案:(1)创设条件,使规律教学与研究性学习加以整合。例如:牛顿第二定律、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玻意耳定律的教学等。这种整合将规律教学与学生验证规律分组实验合而为一,改为探索性实验.在操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在教师宏观调控的同时,进行分层次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互动实效。(2)设计开放性的实验题,以5人一组完成实验课题。例如:利用你所学过的知识,设计实验测定大气压等。课题应在一星期之前就发给学生,教师及实验员尽力配合,满足学生提出的合理要求。教师应对学生的每一个细小的闪光点均应在全体学生面前加以肯定,使学生体验成功。(3)开设需要走向社会调查、实践的研究性课题。例如:调查分析游乐场上的物理原理,儿童玩具的调查和设计等。
通过这样的“三步曲”,开始起点低,步子小,多引导.再逐步放手,循序渐进,研究性学习才能被学生认可。同时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对教师的调控艺术、引导能力、灵活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学生共同探讨,需要学生的合作,学生要走向社会,需要社会人事的协作、帮助。因此提高了学生的社会互动能力,实现课堂教学所难以实现的教育目标。
总之,每一位教师都应以互动的宗旨来重建教育理想,倡导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弘扬学生的主体性,崇尚个性发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程胜.课堂教学互动缺失浅析[J].教学与管理.2002年10期
[2]帅飞飞.课堂教学互动的方式、原则与合理化途径[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3]刘婵玉;新课改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与评价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年
[4]陈瑞芳;任务 合作 自主 高效——浅谈任务型教学和分组合作学习在高效课堂中的运用[J];中学英语之友(下旬);2010年06期
- 【发布时间】2018/11/30 14:08:28
- 【点击频次】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