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作者】 杜菲菲

【机构】 山东省徳州市第四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随着我国近年来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初中语文教学不再只有语言表达、写作技巧等多与中考成绩相挂钩的部分,更多地是想通过语文教学让传统文化渗透进学生学习及生活,增加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鉴于此,本文是对初中语文的教学进行研究,主要是对其传统文化渗透的变化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语文;传统文化;语文教学
        传统文化指的是被社会某些成员所接受、遵从的一整套沿袭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总和,这种文化经历了漫长的形成、发展过程,具有稳定性、传承性。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在中国特有环境下形成、流传下来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我们要发挥初中语文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先天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将传统文化教育扎实深化下去,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感,养成阅读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让传统文化的回归给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带来强大的滋养,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物质富足和精神富足的双重幸福。接下来,我将从几个方面谈谈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实行传统文化教育。
        一、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渗透的道路无比曲折,这不仅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很难从一个方面进行概括,还因作为炎黄子孙的中华儿女在传承过程中也出现很多的问题。
        1、学生的“学”出现问题
        第一,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文言及古诗词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是一大重要的难题,学生很难去学习并掌握其内容,对于其中的感情之类的就更难去产生共鸣,又加之学业上的压力,更不愿再去认真体会其中深刻的思想情感,只想着考试的内容掌握好就万事大吉。第二,学生学习的惰性。虽然文言及古诗是初中学习的一大难点,但在课外为了解决学生学习难的问题,出现了许多课外辅导书及工具书,以此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然而,这一便利却被错误利用。学生过度依赖这些工具书带来的便利,而缺少自己对于文言及古诗词的独立见解加之文化素养不高,更别说情感的交流,文化底蕴的形成及提高文化素养。
        2、语文教师的“教”出现问题
        首先,教师教的“功利”性,简单来说就是重成绩而忽视对学生情感的熏陶。虽然教学课程正在不断地改革中,但是,普遍的语文教师自身对于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仍然停留于成绩,只想着学生成绩的提高,完成教学目标及教学任务。因此,在遇到文言文及古诗词时,只单一地教授学生考试的内容,并安排学生背通文言文及古诗词。而不是让学生从文言、古诗词的理解中步步提高到情感的共鸣,以至从中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其次,个人教学素养低。由于语文教师个人对于教学内容及中国传统文化缺乏一定的认识及了解,个人教学素质低,在教学中单纯借助并依赖教学辅助工具书,只能对教学进行简单的讲解,并未能在对文言及古诗的讲解中及时穿插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轻松地进入课堂。
        二、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滲透的有效途径
        初中语文教学是一个全面综合性的好学活动,把中国传统文化融入初中语文教学中也有许多的途径,接下来我们会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开展传统文化课外拓展活动
        让传统文化在教学中渗透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想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最重要的是想在此基础上让中国传统文化得以源远流长。因此,把传统文化的传承途径只放在教学上是片面的。对此,初中语文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开展传统文化课外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传统文化活动。一到节假日,特别是中国传统的节日很多地方都会有各种各样传统文化活动,这时,作为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参加者类型的活动。比如说,端午节。对于端午节,学生了解最多的便是为了纪念屈原,但是对于端午节的传统活动项目未有深人了解,吃粽子、划龙舟,等等。教师便可以带着学生去学习粽子怎样包成的,观看划龙舟竞赛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氛围,或者带着学生去观看讲座,让学生对于传统文化产生深入的了解,使传统文化对他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深入了解语文教材,营造良好的人文教育学习氛围
        语文教学不单单是机械的语言学习,更是一种情感的学习,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重视考试成绩而忽略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作为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熟悉教材,对教材进行深人地挖掘,对要教授的知识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还要多思考,思考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将传统文化渗透其中,做好全面的课前准备。其实,在语文课堂中,不是只有文言古诗才能渗透进传统文化,很多其他的文章也能很好地将传统文化融入教学中。
        3、加强文化实践,弘扬民族文化精髓
        文化需要传承就离不开实践,在生活实践中,我们才更能领会到其中的精髓,才能使其更好地指导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滋养我们的灵魂。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文化寻根,探得宝藏。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要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气质、素质很多时候,一些封建思想浓厚的传统文化,其内在可能有很多的不合理之处,教师可以带领学生一起针对其中有争议的内容进行讨论,筛选出其中的精髓,舍弃其中的糟粕。经过了这样一个思辨讨论的过程学生会对传统文化中的思想观念的认识进一步深化,而不是只停留在表面。领会越深,思想上越认同,在行为上就容易效仿并实践。例如对于《弟子规》中的很多内容,主要是教导大家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这些内容实践性很强,对学生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们应该要让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光大,那么,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就应该从青少年开始。因此,在初中语文教学上渗透进中国传统文化是很重要的。笔者对此阐述了自己的一些观点,也许还有许多不足之处,笔者会不断地学习、完善。
        参考文献:
        [1]熊康革.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卩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6,(05):152.
        [2]朱海娜.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分析叭.中国校外教育
        [3] 刘晓晴.初中语文古诗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天津师范大学,2014.
         [4]王珊珊.论如何推动初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卩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1,(10):68.
  • 【发布时间】2018/11/30 14:06:16
  • 【点击频次】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