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多媒体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赵 佐

【机构】 山东省莒南县十字路街道埠上完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活跃课堂气氛和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将知识直观化、系统化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以其形、光、声、色等多种功能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更快、更容易地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信息技术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基础,家庭、学校、家乡(社区)、祖国、世界是他们生活的不同领域;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等是存在于这些领域中的几个主要因素。儿童品德与社会性发展是在逐步扩大的生活领域中,通过与各种社会要素的交互作用而实现的。”由于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生活环境所限,有时不能彻底地、真正地走进社会获取直接经验,在教学中就极易陷入空洞的说教,使《品德与社会》学科枯燥无味,从而影响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的课堂作用的发挥。所以,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仅改进了教学方法,还能够有效充实课堂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有效教学,思维“动”起来
  兴趣作为学生学习注意力的重要根源之一,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充分说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省去了课堂中教师的许多口舌之短,同时文字、声音、图像等综合交互运用,教学信息量明显增加,使学生的学习过程缩短,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教学时间明显缩短,教学效率明显提高。
  我在教学《交通安全》一课时,让学生观察一些交通安全事故图片,猜想这些事故发生的原因,再运用教学课件,引导学生进行以下的学习活动:边看电脑动画片,边思考,事故发生的原因。然后,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出来,向全班汇报,再说说自己看到过的交通事故,讲给同学听听,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悟到遵守交通规则是多么重要。最后我让同学们以“我是一个驾驶员”为主题,畅谈一下如何遵守交通规则,课后再让学生去收集有关的交通规则,使他们进一步体会到交通安全的重要。
  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的《品德和社会》的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在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的时候,注重教学活动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这样,才能够创造出利于学生接受的教学情境,在学生能够熟悉的场景进行教学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找到学习的感觉,促进学习效果的提升。并且,教师在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时候,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把情景变得更加直观,这样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理解,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通过积极的参与思考,能够获取较多的知识,并且通过信息技术创设的情境让学生进行身临其境的体验,可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牢记程度。
       三、运用信息技术让《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信息技术的重点是可以运用多种技术进行教学活动,比如:可以运用视频、声音、图片等,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可以帮助学生积极调动视觉、听觉等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所以,教师应该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把《品德与社会》的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播放提前准备好的教学视频,让学生直观感受课堂教学内容,然后可以让学生发表观看视频后的感想,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看法进行引导性总结,引导学生针对视频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促进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可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起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教学课堂充满了色彩,不在枯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拓宽学生的视野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极大的困难,长此以往,就有可能面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打击,非常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所以在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积极的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有效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知识的丰富多彩,促进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各种知识方面的视频或者图片以及音乐等,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不同的知识。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享受新知识的洗礼,并且在非常轻松的环境中看就完成了新知识的接受,能够非常有效的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效果。
        五、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永远都不能忘记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学到知识,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才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在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小学《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要能够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同时注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习,让学生在自主的激烈讨论下,充分培养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学习。并且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们通过自身实践探讨得到的知识会更加的具有意义,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接受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提高。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正普遍应用于各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它已成为课堂教学的一种时尚和潮流。在《思品与社会》课堂教学里,灵活地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让它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使学生学得扎实,达到教与学的互动,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 【发布时间】2018/11/30 13:58:35
  • 【点击频次】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