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从话语基调的角度浅析日常会话语码转换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语码转换是日常会话中常见的语言现象,随着情境语境的变化,人们总是选择不同的话语来维持人际关系。本文以系统功能语法中的语域理论为基础,从语域变量之一的话语基调分析日常会话中发生的语码转换现象.
关键词: 功能语法;话语基调;语码转换;日常会话
一 引言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人根据需要在不同语境下从使用一种语言(含不同语种不同方言,下同)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本文拟以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域理论为基础,从话语基调的角度对日常会话中语码转换进行讨论。
二 话语基调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话语交际与情境语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境语境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异。这种由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引起的语言功能的变体称为语域。格里高利(1967,1978)认为,话语基调指的是交际情境中讲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关系和讲话者的交际意图。他把话语基调分为两种:个人基调和功能基调。
1 个人基调
在任何社会中,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地位,都在扮演某个角色。这种角色关系便是情境语境中的个人基调。复杂的角色关系影响交际双方使用语言时的正式程度。
就语言的正式程度而言,格里高利认为大致有两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人们在正式的场合使用正式的语体形式;非正式场合使用非正式的语体形式。这对所有的语言都适用。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语体形式,进行语码转换时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种基本技能。
2 功能基调
人与人交往时,不仅要考虑自己与对方的角色关系,而且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交往意图。格里高利(1967)将功能基调分为寒暄性的、说明性的、说服性的、和教导性等几大类。无论我们和谁说话,都想实现自己的意图。而实现自己的意图,就必须注意讲话的内容和口气。在内容方面,有利于实现意图的就说,不利于实现意图的就不说。另一方面,讲话的口气也是要为实现意图而服务。此外,词汇的选择和使用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对话中措辞和口气不当往往是讲话达不到目的的重要原因。
在日常交际中交际双方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往往根据说话人的地位,熟悉程度,情感等的不同进行语码转换。
三 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是指(1)讲话者交替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方言或者各种语体。(2)讲话者在同一语境中有意识地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或变体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变体。语码转换是操双语或多语的言语社团进行言语交际不可避免的结果。(Hudson,2000:53)语码转换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在双语和多语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同一语言的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之间发生。此外,在同一变体中也会发生语码转换。
四 话语基调和语码转换
1 双语或多语情况下的语码转换
操双语或多语的人应当根据情况来选择语码,首先应考虑听话者能听懂哪种;一般说来,说话人会选择听话人明白的那种语言。若选择一种听话人不懂的语码,则是不想让听话人知道内容,或是有意突出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和差别,是一种语言偏离是权势、地位的体现。
例1:和在中国生活3年的外教交谈时。
高:Morning, Dave. Long time no see. What are you busy for recently?
Dave:I just prepare for my coming exam of Chinese.
高:Really? I don’t know that you understand Chinese.深藏不漏啊。(升调)
Dave:我只会简单的日常表达,太难的就不懂了。
高:那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在一起练习口语吧?你教我英语,我教你汉语。怎么样?
Dave:好的。
高和Dave即使师生又是朋友关系,在对话中双方选择了非正式的语体。这种语言靠近,是平等的表现。
2 同一种语言的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之间的语码转换
例2:学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都操着不同的方言,随地域不同方言的差异性很大。为了便于理解大部分人都选择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宿舍赵和张是来自唐山的学生,但是双方都不知道是老乡。王是一个来自北京的学生。
赵:你买票了没啊?(普通话)
王:回北京的车挺多的,不着急。(普通话)
赵:去唐山的火车就有两辆,不行我就坐高客。(普通话)
张:你家也是唐山的?(唐山话,升调)
赵:嗯的。我咋知不道你也是唐山的啊?那咱一块坐高客回,中不?(唐山话)
张:中啊。
在以上会话中,刚开始三个人的角色都是同学,日常交际都是用普通话,而在得知赵和张都是唐山人以后,两个人的角色又从学生转成了老乡。用唐山话交流不仅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而且赵实现了劝说张与其一起坐高客的劝说功能。
3 同一变体中的语码转换
例如:3 宋是市委秘书,陈是建筑公司老板。在宋的办公室。
宋:“请坐吧。这次让你过来主要是和你说一下招标的具体事宜。”
陈:“大哥,有啥指教?”
宋:“在办公室呢,别大哥大哥的,跟黑社会似的。称宋秘书。”
陈:”是,大哥,咱这关系...”
宋:行,行,赶紧坐那听着。
在对话中,宋是政要人员,陈只不过是普通商人,两人的社会地位悬殊。选择正式文体显示出双方权势和地位的不同,然而陈并没有按宋的要求还是喊“大哥”无奈之下“宋”进行语码转换顺应了陈的随便的语体,采用非正式的交际语体表现出了二者关系亲密。
五 结语
语码转换的内容十分丰富。从话语基调研究语码转换展示了系统功能语法在讨论社会语言学问题时的解释力。
参考文献:
[1] Gregory, M. Aspects of Varieties Differentiation. [J] Journal of linguistic 1967.3.177-198.
[2] Gregory, M.&S. Carroll .Language and situation: Language varietie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s. [M]. London: Routledge&Kegan Paul. 1978.
[3] Hudson R A. Socio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3.
关键词: 功能语法;话语基调;语码转换;日常会话
一 引言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人根据需要在不同语境下从使用一种语言(含不同语种不同方言,下同)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本文拟以系统功能语法的语域理论为基础,从话语基调的角度对日常会话中语码转换进行讨论。
二 话语基调
系统功能语言学家认为,话语交际与情境语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情境语境的变化会引起语言的变异。这种由情景语境的变化而引起的语言功能的变体称为语域。格里高利(1967,1978)认为,话语基调指的是交际情境中讲话者与受话者之间的关系和讲话者的交际意图。他把话语基调分为两种:个人基调和功能基调。
1 个人基调
在任何社会中,每个人都处于一定的地位,都在扮演某个角色。这种角色关系便是情境语境中的个人基调。复杂的角色关系影响交际双方使用语言时的正式程度。
就语言的正式程度而言,格里高利认为大致有两种:正式和非正式的。人们在正式的场合使用正式的语体形式;非正式场合使用非正式的语体形式。这对所有的语言都适用。根据不同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语体形式,进行语码转换时人们使用语言进行交际的一种基本技能。
2 功能基调
人与人交往时,不仅要考虑自己与对方的角色关系,而且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交往意图。格里高利(1967)将功能基调分为寒暄性的、说明性的、说服性的、和教导性等几大类。无论我们和谁说话,都想实现自己的意图。而实现自己的意图,就必须注意讲话的内容和口气。在内容方面,有利于实现意图的就说,不利于实现意图的就不说。另一方面,讲话的口气也是要为实现意图而服务。此外,词汇的选择和使用也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日常对话中措辞和口气不当往往是讲话达不到目的的重要原因。
在日常交际中交际双方为了达到交际目的往往根据说话人的地位,熟悉程度,情感等的不同进行语码转换。
三 语码转换
语码转换是指(1)讲话者交替使用两种或更多的语言、方言或者各种语体。(2)讲话者在同一语境中有意识地交替使用两种不同的语言或变体转换成另一种语言或变体。语码转换是操双语或多语的言语社团进行言语交际不可避免的结果。(Hudson,2000:53)语码转换的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在双语和多语的情况下发生,也可以在同一语言的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之间发生。此外,在同一变体中也会发生语码转换。
四 话语基调和语码转换
1 双语或多语情况下的语码转换
操双语或多语的人应当根据情况来选择语码,首先应考虑听话者能听懂哪种;一般说来,说话人会选择听话人明白的那种语言。若选择一种听话人不懂的语码,则是不想让听话人知道内容,或是有意突出与听话人之间的距离和差别,是一种语言偏离是权势、地位的体现。
例1:和在中国生活3年的外教交谈时。
高:Morning, Dave. Long time no see. What are you busy for recently?
Dave:I just prepare for my coming exam of Chinese.
高:Really? I don’t know that you understand Chinese.深藏不漏啊。(升调)
Dave:我只会简单的日常表达,太难的就不懂了。
高:那以后有机会我们可以在一起练习口语吧?你教我英语,我教你汉语。怎么样?
Dave:好的。
高和Dave即使师生又是朋友关系,在对话中双方选择了非正式的语体。这种语言靠近,是平等的表现。
2 同一种语言的标准变体和非标准变体之间的语码转换
例2:学校的学生来自五湖四海,都操着不同的方言,随地域不同方言的差异性很大。为了便于理解大部分人都选择用普通话进行交流。在宿舍赵和张是来自唐山的学生,但是双方都不知道是老乡。王是一个来自北京的学生。
赵:你买票了没啊?(普通话)
王:回北京的车挺多的,不着急。(普通话)
赵:去唐山的火车就有两辆,不行我就坐高客。(普通话)
张:你家也是唐山的?(唐山话,升调)
赵:嗯的。我咋知不道你也是唐山的啊?那咱一块坐高客回,中不?(唐山话)
张:中啊。
在以上会话中,刚开始三个人的角色都是同学,日常交际都是用普通话,而在得知赵和张都是唐山人以后,两个人的角色又从学生转成了老乡。用唐山话交流不仅拉近了彼此之间的距离而且赵实现了劝说张与其一起坐高客的劝说功能。
3 同一变体中的语码转换
例如:3 宋是市委秘书,陈是建筑公司老板。在宋的办公室。
宋:“请坐吧。这次让你过来主要是和你说一下招标的具体事宜。”
陈:“大哥,有啥指教?”
宋:“在办公室呢,别大哥大哥的,跟黑社会似的。称宋秘书。”
陈:”是,大哥,咱这关系...”
宋:行,行,赶紧坐那听着。
在对话中,宋是政要人员,陈只不过是普通商人,两人的社会地位悬殊。选择正式文体显示出双方权势和地位的不同,然而陈并没有按宋的要求还是喊“大哥”无奈之下“宋”进行语码转换顺应了陈的随便的语体,采用非正式的交际语体表现出了二者关系亲密。
五 结语
语码转换的内容十分丰富。从话语基调研究语码转换展示了系统功能语法在讨论社会语言学问题时的解释力。
参考文献:
[1] Gregory, M. Aspects of Varieties Differentiation. [J] Journal of linguistic 1967.3.177-198.
[2] Gregory, M.&S. Carroll .Language and situation: Language varieties and their Social Contexts. [M]. London: Routledge&Kegan Paul. 1978.
[3] Hudson R A. Sociolinguistics [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53.
- 【发布时间】2018/10/21 9:47:16
- 【点击频次】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