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摭谈

 

【作者】 王莉芬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中等职业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生物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讲解课程知识时,应该思考怎样提升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探索的能动性,如何强化学生的学科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关注到中职学生学情的特殊性,重视对学生进行应用能力的培养。行为导向是一项创新性的教学思想,生物教师应用该教学思想对学生讲解教材内容,能提升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所以本文主要对行为导向教学进行分析,思考生物教师运用行为导向向中职学生讲解学科知识的途径,希望提升生物教学的实用性。
        关键词:中职学生;行为导向;生物学科;课堂教学;应用途径 
        中职院校在进行人才培养上主要是以技术型为主,通过院校所开展的课程教育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教材知识,能够获得学科能力的培养。但是,传统课程教育不能引导学生养成健康的学习习惯,也没有让学生得到学科能力的培养,制约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同时,多数中职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薄弱,学习积极性低。如何重拾他们的自信,培养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行为导向是教师实施创新性课程教育的手段,也是教师提升学科教育效率的方式,教师需要运用该教学方法开展知识讲解。所以,生物教师应该思考如何运用行为导向实施知识讲解,逐步提升学生的学科能力。
        一、对行为导向教学进行分析
        (一)内涵
        行为导向是一项创新性的教学思想,对创新课程教育有着多重作用。行为导向该教学方法主要是在知识教育中以学生为主体,学科教师占据主导位置,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渐提升学科教育的成效性。同时,学生会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最终实现已经设定的教学目标[1]。与传统的课程教育相比,行为导向更加重视学生呈现的主体性,更好实施引导工作。这样的教学方法更加重视对学生进行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提出的创新与能力培养需求。
        (二)主要特点
        通过对行为导向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该教学思想体现三个方面的特征,应该对此进行思考。
        第一,在知识教育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参与到教学中。行为导向要求语文教师在实施课程教育时,让学生参与到制定、实施和评价教学方案的过程中。这样能让学生了解具体实施的过程,也能科学制定发展目标,强化课程教育的科学性。第二,学生会通过合作解决学习问题[2]。行为导向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培养,让学生对课程问题进行思考。第三,学生体现的参与性较高。行为导向能开发学生所体现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形成较高的学科能力。
        二、生物教师运用行为导向向中职学生讲解学科知识的途径
        (一)模拟教学
        生物教师在讲解语文知识时,要想运用行为导向实施创新性的课程教育,就需要开展多方面的教学工作。教师在对学生讲解生物知识时,可以立足生活发展创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掌握课程知识。生物教师可以开展模拟教学,让学生感受到职场生活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逐渐提升课程教育的科学性,以此让学生得到学科能力的培养。
        例如,生物教师在讲解介绍信以及邀请函等应用文知识时,可以实施模拟教学,引导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探索。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商务洽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抽签扮演不同的角色,并依照角色开展相关的活动。如经理让秘书室起草一份介绍信,主要是说明公司的基本情况,能让合作方掌握公司的基本情况。秘书A、B与C就需要根据要求完成介绍信的书写,看哪一名学生能按照介绍信的格式,明确展示主旨。这样能增加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也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角色扮演
        角色扮演是教师实施创新性课程教育的方式,也是对传统课程教育的一项延伸,教师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开展角色扮演,增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角色扮演也能够增加学生的创新力以及实践能力,利于教师对学生实施学科素养的培养。教师可以实施两种不同形式的角色扮演教学,第一种是课本剧,第二种是情景剧。通过开展以上两种教学方式,生物教师能对学生进行组织以及表达等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获得学科能力的培养。
        例如讲解“生物的多样性”课程时,生物教师不单是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增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教师组织学生划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成员抽签选择扮演的角色,然后实施知识编排的演出。这样能增加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也可以增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获得更好的情感教育。
        (三)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为生物教师开展课程教育比较常见的方式,能通过特定情境或者是思考问题对教材内容进行分析,以此让学生得到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教师在对中职学生讲解课程知识时,应该采用民主方式对学生讲解教材知识,自行对教材知识实施讨论。学生在知识讨论过程中可以自行解决探索问题,也可以寻找教师的帮助,逐渐提升知识教育的成效性。生物教师在利用案例教学时,应该依照学生的专业性进行划分,结合学科特点合理设置教学方案,利于学生养成更高层面的学科技能。如对专业学生讲解生物知识时,生物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管理案件,这样能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
        结论:行为导向在知识教育中更加关注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对学生进行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创新性的教学思想。传统教育模式不能很好地对中职学生实施科学的知识教育,降低学科教育的成效性。所以生物教师在讲解课程知识时,可以开展模拟教学,增加学生参与课程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获得学科能力的培养。同时,生物教师也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开展角色扮演,增加学生对课程知识的理解。此外,生物教师也需要开展案例教学,逐渐提升中职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唐晓旭.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职业技术,2018,17(02):71-72.
        [2]关丽丽.行为导向教学在中职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信息化建设,2015(12):172.
        [3]周璇.初探中职生物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16):141.
  • 【发布时间】2018/10/21 9:15:40
  • 【点击频次】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