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的导入技巧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随着新教改的推进,高中化学课堂要走一条“高效优质”的道路,其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好开头这一关。本文就如何做好高中化学教学的课堂导入,从通过巧妙创设情景引入课堂、由故事来引入课堂、用具体的实物来引入课堂,从生活常识来引入课堂,从旧知向新知来引入等几个方面作了详细阐述。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导入;
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使学生投入到寻求探索的课堂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化学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中化学的课堂引入方法,简单谈下自己的认识。
一、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形式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电解池一课时,教师向大家展示一款精美的手机,“手机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大家看我手里这款手机,银白色的金属机身,一看就很有质感,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那么大家可知道,这么有质感的机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将得到答案。”手机,现在的学生们几乎人手一部,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但是学生并不了解手机的金属外壳是通过电镀制造出来。教师通过展示手机,简单明了,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同学思考,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电解池内容的学习。
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许多课型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二、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尤其是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在讲授《铁及其化合物》前,教者用三氯化铁溶液画一朵玫瑰花,晾干后玫瑰花呈淡黄色,上课时,教者用喷雾器将硫氰化钾溶液喷到玫瑰花上,黄玫瑰立刻魔术般地变成红玫瑰,在学生一片惊叹声中,教师板书“铁及其化合物”,开始新课教学,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当讲到铁的化合物检验方法时,学生恍然大悟,成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生活常识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的化学现象,如果运用这一些生活常识引入新课,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化学课程,增加其学习的兴趣。比如有一次上课后,笔者分别准备了不同浓度的三杯糖水,分别让学生们品尝后说出自己喜欢喝哪一种。学生很快做出了选择,喝不是特别甜,也不是特别淡的那杯。然后笔者让其阐述原因。经过引导,学生能够说出是由于溶质的原因。那么,你知道怎样达到不甜也不淡的良好效果吗?笔者抛出了今天的课题——溶质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早已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学起来积极性很高涨,很快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四、巧设悬念法
教者设计一种学生急于想解决而运用现有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悬念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氮气》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新疆与青海交界处的一个美丽的大峡谷,那里青草茂盛,有的牧民赶着牛羊到那里放牧,原来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牧民及牛羊不幸遭雷击攻死,当地人称之为“魔鬼谷”,教师话锋一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了解其中的化学原因”。顺理成章进入新课教学。利用此法导入新课要注意教者应在授课过程中或结束时点题,做到首尾呼应。
五、旧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的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学的知识,教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例如,在学习氨气的制备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初中学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①化学反应原理;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③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探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并让同学画出整套制备氨气的实验装置。这样不会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让课堂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知识或已有的经验,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旧引新,自然地导入新课。
六、巧妙创设情景进行课堂引入
虽然课堂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巧妙创设生动的情景却不失为其中效果极佳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动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上ph试纸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上课,笔者就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染色魔术。我取出事先用白纸制作好的一朵“白花”。我在后面将这朵“白花”沾了沾清澈的水,再放入一个空瓶子,嘴中开始数数,当数了不到十下时,这朵白花居然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顿时吸引了学生,他们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猜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因势利导,并让其自己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讨论探究一下。这一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他们表现出了特别高的创作激情,抢着来回答笔者提出的各个问题,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也特别牢固。笔者的作业就是让他们去生活中找一找这一类试纸的妙用,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了解了“学化学、用化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七、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指教师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例如,在选修1化学与生活“维生素C的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科学家的探险故事:“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能吃面包、饼干、咸肉等食物,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了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同学们知道这些船员患了什么病吗?野果为什么能够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上述教学情景的设计,引起学生对野果成分的好奇,引导学生对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及对人体健康有何益处探究的好奇心。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当然,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首先必须和课堂内容相关,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讲求艺术性,生动活泼,简练,避免冗长拖沓。只有这样,才会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果有一个亮人耳目的导入,一定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用具体的实物来引入课堂,用最熟悉的生活常识来引入课堂,从旧知向新识来引入这五大方面作了详细阐述,至于选用哪一种方法来导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所讲授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一种导入方法,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还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习新课,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陈时见,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特征 教师教育学报 第1卷 第4期 2014午8月
[2]张轶妹,合理构建中学化学课堂导入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立.2011
[3]徐建红,教学导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堂导入;
一个成功的导入环节,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一种积极的状态,使学生投入到寻求探索的课堂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角色欲望”,建立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使师生共同沐浴于和谐愉悦的氛围之中。精彩的课堂导入环节,无疑可为整堂化学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针对高中化学的课堂引入方法,简单谈下自己的认识。
一、直观导入
直观导入就是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图表、模型或幻灯形式来导入新课,这一导入是建立在直观的基础上,既可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又可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讲到电解池一课时,教师向大家展示一款精美的手机,“手机是现代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通讯工具,大家看我手里这款手机,银白色的金属机身,一看就很有质感,有一种典雅高贵的品质。那么大家可知道,这么有质感的机身是怎么制造出来的呢?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你将得到答案。”手机,现在的学生们几乎人手一部,是学生熟悉的物品,但是学生并不了解手机的金属外壳是通过电镀制造出来。教师通过展示手机,简单明了,一下子就能吸引住学生,激发同学思考,从而很自然的过渡到电解池内容的学习。
这种直观导入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客观存在的事物,提出新问题,从解决问题入手,自然地过渡到新课学习;同时,这种方法还有利于学生由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许多课型中都可以使用这种方法。
二、实验导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尤其是趣味实验导入新课,会立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带着强烈的好奇心进入新课学习。在讲授《铁及其化合物》前,教者用三氯化铁溶液画一朵玫瑰花,晾干后玫瑰花呈淡黄色,上课时,教者用喷雾器将硫氰化钾溶液喷到玫瑰花上,黄玫瑰立刻魔术般地变成红玫瑰,在学生一片惊叹声中,教师板书“铁及其化合物”,开始新课教学,整堂课,学生兴趣盎然,注意力集中。当讲到铁的化合物检验方法时,学生恍然大悟,成功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生活常识引入
生活中有很多的化学现象,如果运用这一些生活常识引入新课,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学习化学课程,增加其学习的兴趣。比如有一次上课后,笔者分别准备了不同浓度的三杯糖水,分别让学生们品尝后说出自己喜欢喝哪一种。学生很快做出了选择,喝不是特别甜,也不是特别淡的那杯。然后笔者让其阐述原因。经过引导,学生能够说出是由于溶质的原因。那么,你知道怎样达到不甜也不淡的良好效果吗?笔者抛出了今天的课题——溶质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早已迫切地想知道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学起来积极性很高涨,很快掌握了计算的方法。
四、巧设悬念法
教者设计一种学生急于想解决而运用现有知识又无法解决的问题,形成激发学生求知欲的悬念而导入新课。例如在讲解《氮气》时,我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新疆与青海交界处的一个美丽的大峡谷,那里青草茂盛,有的牧民赶着牛羊到那里放牧,原来风和日丽的天气突然间雷电交加、风雨大作,牧民及牛羊不幸遭雷击攻死,当地人称之为“魔鬼谷”,教师话锋一转,“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会了解其中的化学原因”。顺理成章进入新课教学。利用此法导入新课要注意教者应在授课过程中或结束时点题,做到首尾呼应。
五、旧知识导入
“温故而知新”。旧知识导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巩固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为新的知识的讲授作好铺垫。通过新知识与学生已有的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从已有的旧知识自然地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这样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要学的知识,教授新课的效果也就更好了。例如,在学习氨气的制备时,可以和学生一起回忆初中学过的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总结出气体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①化学反应原理;②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根据所制备气体的性质选择收集装置;③验证制得的气体就是所要制取的气体。接下来,我们就运用上面所总结的学习思路和方法共同探讨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并让同学画出整套制备氨气的实验装置。这样不会使学生觉得新知识的出现很突兀,让课堂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充分利用学生学过知识或已有的经验,新旧联系,承上启下,以旧引新,自然地导入新课。
六、巧妙创设情景进行课堂引入
虽然课堂引入的方法多种多样,但是巧妙创设生动的情景却不失为其中效果极佳的一种方法,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的学习主动起来,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在上ph试纸一课时,就创设了这样一个情景。一上课,笔者就说要给大家表演一个小节目——染色魔术。我取出事先用白纸制作好的一朵“白花”。我在后面将这朵“白花”沾了沾清澈的水,再放入一个空瓶子,嘴中开始数数,当数了不到十下时,这朵白花居然变成了红色。这一现象顿时吸引了学生,他们一下子炸开了锅,纷纷猜测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笔者因势利导,并让其自己做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测,讨论探究一下。这一整节课学生的学习情绪特别高涨,他们表现出了特别高的创作激情,抢着来回答笔者提出的各个问题,对所学知识掌握得也特别牢固。笔者的作业就是让他们去生活中找一找这一类试纸的妙用,结合生活实际,让他们了解了“学化学、用化学”的素质教育理念。
七、故事导入
故事导入指教师讲述一个故事或者预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对将要学到的知识产生极大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为接下来的教学作更好的铺垫。例如,在选修1化学与生活“维生素C的作用”一节的教学中,我为学生讲述了一个科学家的探险故事:“几百年前,远洋轮船上没有冷藏设备,船员们只能吃面包、饼干、咸肉等食物,几个月甚至一两年吃不上新鲜蔬菜和水果。航行期间船员们经常病倒,症状是脸色暗黑、牙龈不断渗血、浑身出现青斑,许多船员甚至因此而死亡。探险家哥伦布的船队在航行途中也有船员患上这种病。患病的船员留在了途经的一个荒岛上,他们采摘了红红绿绿的野果调节口味并用以充饥。过了几日,奇迹出现了,这些船员不但没有死去,反而恢复了健康。同学们知道这些船员患了什么病吗?野果为什么能够使他们的身体恢复健康?”上述教学情景的设计,引起学生对野果成分的好奇,引导学生对维生素C的结构、功能及对人体健康有何益处探究的好奇心。从故事或其他途径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认知好奇心,而学生的认知好奇心一旦被激发出来,就会产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当然,作为课堂导入的故事首先必须和课堂内容相关,同时要求教师的语言讲求艺术性,生动活泼,简练,避免冗长拖沓。只有这样,才会在实际教学中取得应有的效果。
综上所述,高中化学课堂的导入对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如果有一个亮人耳目的导入,一定可以让学生对本节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引起学生的积极思考,提高其学习主动性。用具体的实物来引入课堂,用最熟悉的生活常识来引入课堂,从旧知向新识来引入这五大方面作了详细阐述,至于选用哪一种方法来导入,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所讲授内容的特点来选择最合适的一种导入方法,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思路,还可以自然而然地学习新课,可谓一举多得。
参考文献:
[1]陈时见,教学的理念与策略参与式教学的内涵特征 教师教育学报 第1卷 第4期 2014午8月
[2]张轶妹,合理构建中学化学课堂导入方法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论立.2011
[3]徐建红,教学导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 【发布时间】2018/9/25 22:24:57
- 【点击频次】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