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农村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及研究对策

 

【作者】 郑燕燕 亚炳军

【机构】 神木县第四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5-6          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7-9年级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有相当的比重。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阅读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课外阅读    语文教学   课外阅读指导
        所谓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最普遍、最经常的形式,是课堂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农村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现状及研究对策”,是针对农村学生阅读量少, 缺乏良好的   阅读习惯和方法等一系列特殊情况,来探索、研究适合农村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的策略和方法,摸索出一套有效的农村学生课外阅读指导课的活动模式。
        《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小学语文课外阅读作了具体明确的规定:“5-6  年级要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背诵优秀诗文60篇。7-9年级背诵优秀诗文8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可见课外阅读在语文教学有相当的比重。的确,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能感知丰厚的感情语言材料,增强语言沉淀,提高阅读能力,从整体上增强学生的语文素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所以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然而,在农村学生中由于受办学条件,社会家庭的影响,课外阅读量少,作文能力低,极大影响了教学效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因素:
        (1)  阅读兴趣不高。
        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的影响,家长的自身素质较低,54.2%的家长是初中毕业,有25.4%的家长是小学毕业,高中也只占到11%,大专以上只有2.6%的比例,这部分家长主要集中在中小学教师队伍中,而社会、企业中只是凤毛粼角,父母的自身素质不高,平时工作又忙,66%的家长是“有时看一会儿”,16.4%的家长从来不看。这样就没有形成一种读书的家庭氛围,难以产生家庭的文化熏陶,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2)阅读环境不善。
        农村学生大多数家庭条件差,买的书比较少。农村的学校缺乏资金,没有建立像样的图书室,没有开设学生课外阅读的空间和时间,导致学生课外阅读受限,达不到预期效果。
        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根据大量搜集的调查数据,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养成爱读书的良好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阅读的兴趣,增强阅读的愉悦,是改变阅读现状的一个有效途径。学生的求知欲正旺盛,很容易对某个事物产生兴趣,就会孜孜不倦地追求,乃至形成爱好,养成习惯。因此,我们要在点燃学生阅读热情上下功夫。
        作为老师,我们知道读书好,还可能知道哪些书好,读哪些书好,可是,这些都不能强加给学生。走好阅读第一步,我们觉得兴趣很重要。所以,在让学生进行阅读时,开始,不要求学生读什么书,读什么书都行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只要是自己愿意去读的,只要是能吸引去读的,都可以。这样一来,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权利,他们很高兴,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他们容易被书所吸引,产生读的愿望,时间久了,就会养成每日读书的良好习惯。
        二  营造氛围,促进阅读
        1 营造家庭环境
        学生课外阅读,很多时间应该是在家庭完成的。所以,家庭环境,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每次开家长会,我们要向家长介绍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的方法,转变家长眼里只有分数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制定阅读计划,共同阅读,或者在孩子读完一部书后,给自己讲主要内容,或者家长和孩子比赛读书等。为此建议语文教师每天少布置些机械重复的作业,让学生有时间进行阅读。语文素质的提升归根到底还取决于学生自己的勤奋阅读和领悟。
        2 保障阅读时间
        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有保障。没有整块的时间,就用零散的时间,让学生学会挤时间读书。我校学生早晨到校时间较早,很多学生都在上课前一小时就到校了,就可以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每天中午抽一定的时间(30分钟左右,在不影响课内作业的情况下)组织学生进行阅读。这些时间,可以安排一些优秀的学生组织开展,如诗歌背诵、朗诵散文;介绍自己喜欢的图书,让学生来推荐好书,学生更容易接受。这些活动以课外阅读的内容为主,促使他们阅读。 
        3  建立班级图书角
        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个很老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我们已经调查了班上学生的存书情况。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可是读过的并不是很多。“书非借不能读也”,就可以建议大家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大家交换阅读。有的学生自己的书不读,可是对别人的书很感兴趣,总想借阅着来读。
        三  指导阅读的方法
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源自于合适的阅读内容和恰当的方式方法。
        1、学生阅读包括两个方面,即课内与课外。
        课堂上必须创设宽松的环境,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课堂上进行阅读教学,要腾出课堂教学的时间用以自读,学生阅读有什么想法,有什么疑难,有什么体会,可以随时表达。气氛宽松,探讨热烈,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鼓励发挥想象力。
        2、阅读方法的指导。
        阅读的方法很多,有精读、略读、跳读、游览读等,欧美国家流行的五步读书法是很值得推荐:第一步,浏览,求一个轮廓的了解;第二步,提问,留待下一步思考;第三步,阅读,读通全文,做到边读边思考边笔记;第四步,复述;第五步,复习,以巩固获得的知识,得到新体会。我们也可以可以借鉴著名学者郭启宏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提出的4种读书法:一、信马由缰法。二、蜻蜓点水法。三、囫囵吞枣法。四、改弦易辙法。
        3、阅读材料的选择。一要广,学生的阅读面要广,博览群书。科普类、童话类、小说类、作文选、散文类等健康的有益身心的皆可涉及。二要精,可从三方面去着手:(a)、延伸性材料 ,就是对某一作品的相关的书籍(或节选的源作品)进行延伸性的课外阅读。 (b)、扩展性材料,就是在课本中学过某作家的一篇文章(或看了某一作家的一本书)后,再选这个作家的其他文章来读。(c)比较性材料,就是学生把不同作家的相同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性的阅读,比一比语言风格或思想感情,写作手法等。三要远,学生课外阅读不能只着眼于眼前,要“放长线钓大鱼。”比如对名著等也可开始早期阅读。
        (三)读说写结合,养成习惯 
        在让学生阅读自己喜欢读物的同时,让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坚持每天写日记。每天早上到校后,临近的同学就可以随便聊聊自己昨天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收获。对于在平时日记或作文中写得文笔优美、选材新颖的文章可以投稿,学生的文章能够刊登,更能激起众多同学的阅读兴趣。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我们农村学生在书的海洋中畅游,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成长,我们做了以上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及研究对策的论文。
        参考文献:
        1 《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
        2 郭启宏:“抄读”之乐(读书管见)人民网2010,3
        3  齐江涛,李利萍  。中小学教育与管理,2003,5
4  杨玉芳,马彦玲。教育实践与研究 ,2004,5
  • 【发布时间】2018/9/25 22:24:33
  • 【点击频次】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