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做法

 

【作者】 王发森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课堂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主阵地,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的主要途径,因此,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刻不容缓。提高课堂效率方法有很多,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如何提高课堂效率。
        一、建立深厚的师生情谊,让学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数学教学中善于运用情感教育,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大量试验研究也表明:人在确认心理安全和放松的状态,思维最敏捷,否则注意力最容易涣散,从而产生疲劳感。因此,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活动中获取知识的重要条件。作为教师,我们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善待每一位后进生,并时时鼓励,让他们感到教师没有因为成绩差而放弃他们。初中阶段的学生都很敏感,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件小事对他们都会有很大的影响。爱是学习的动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喜欢一个教师,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学生喜欢老师,喜欢每一个爱他的老师,喜欢上他的课,在他的课上可以随时提出心中的疑问而没有顾虑。他们可以随时展现思维深处的火花,发挥出你意想不到的才能。只有当教学过程是一种让学生的生命得以舒张的过程,课堂才会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才会积极地成为学习的主体,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二、充分有效的课前准备
        新课程标准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因此,教师的备课是非常关键的一个环节。“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一堂好课更是如此,教师的课前准备至关重要。不同的课文,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班级基础的不同、时代背景及要求的不同,都需要在课前做好缜密细致的准备。通过备课能够去研究教材,研究教学方法,更能够去研究我们教学的对象——学生,这样就会对一堂课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就会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备课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制定教学目标,要考虑好教学环节,要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找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要想到都要使用什么教学手段,比如多媒体、教具等,教学设计抓住思维的主线,教具准备充分,板书设计清晰。正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给学生学习与探索的时空,让学生享受学习的乐趣与成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成为交流学习的平等伙伴,使课堂成为学生的天地,自主地获得信息,积累知识,解决问题,培养能力。
        三、在教学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动手操作,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和灵感。”兴趣是开启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推动学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最实在的内动力。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会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久性。教学中适当地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是激发学习兴趣的有效措施。学生在各种形式的操作中,有了充分的感性认识,降低了思维的难度,加强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比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我先让每个学生制作一个等腰三角形,让他们亲自动手量一量两个底角各是多少度,并让他们在各自三角形中画出底边上的中线、高线、顶角平分线。测量结果是两个底角相等,而底边上的中线、高线、顶角平分线是重合的。学生议论起来了,是不是咱们画得不精确?我看到他们有了疑问,接下来就让同学们所学的几何知识进行证明这三条线段为什么是重合的。这样处理,我想他们会牢牢记住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和三线合一的性质。
        四、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在教学中,教师应随着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教学方法。我们采用讲授法来向学生传授知识。而在几何中,我们还时常穿插演示法,来向学生展示几何模型,或者验证几何结论。还可以结合课堂内容,灵活采取其他的方法,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动手操作,发展其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有时,在一堂课上,要同时使用多种教学方法。一般说,只有当大多数学生都掌握了尽可能多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效率才算是有效的。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都是好的教学方法。我们要努力探索,互相交流,确保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五、鼓励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培养问题意识
       初中数学材料中,有很多章节都配备了想一想、读一读、做一做等,在教学中遇到相关内容,要让学生积极思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首先是要让学生具有积极探索的态度,有猜想、发现的欲望。教学中要设法鼓励学生探索、猜想和发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经常启发学生去思考,提出问题。学生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解决开放性问题是一种数学活动,其主要目标不在于认识的结果,而着眼于认识主体的活动过程。创设条件提供带有启发性的情境,触动学生主动地去观察、猜想和发现,这是一种建构活动。解决开放性问题,要求学生动态地分析可能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不仅需要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还需要发散思维,进行问题的建构或引申。利用机会适当增补一些来自现实生活的实例和开放性问题,不排斥传统形式的数学题。问题是教育思想的变化,教师要有意识、有计划地进行渗透,启发学生多思善谋,从根本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去探询、去发现。教师一方面在数学内部不断地生发出新的理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地理解数学基本知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启发学生对数学知识价值的认识,使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解决日常生活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进而认识数学活动本身的社会价值,激发学生的内部动力。
        总之,效率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教师在教学中只有认真钻研,精选教学内容,巧妙设计教学方式,创造宽松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形式多样地进行学习,才能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
  • 【发布时间】2018/9/25 22:10:55
  • 【点击频次】3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