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在初中数学课堂创设教学情境的技巧

 

【作者】 崔 伟

【机构】 山东省昌乐县实验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创设适合学生的数学情境,提炼出数学模型,既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能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愉快地投入到探索学习的活动中积极主动去思考问题,使得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创设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情境,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实践、思考、交流,然后获取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能生动活泼、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那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究竟怎样去创设数学情境,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搞好课堂教学?
        一、用故事创设情境,活跃课堂气氛
        用故事创设情境,这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学科。例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之前,讲一个笛卡儿发明直角坐标系的故事:数学家笛卡儿潜心研究能否用代数中的计算来代替几何中的证明时,有一天,在梦境中他用钥匙打开了数学宫殿的大门,遍地的珠之光彩夺目。他看见窗框角上有一只蜘蛛正忙着织网,顺着吐出的丝在空中飘动。一个念头闪过脑际:眼前这一条条的经线和纬线不正是全力研究的直线和曲线吗?惊醒后,灵感的阶段终于来了,那只蜘蛛的位置不是可以由它到窗框两边的距离来确定吗?蜘蛛在爬行过程中结下的网不正是说明直线和曲线可以由点的运动而产生吗?由此,笛卡儿发明了直角坐标系,解析几何诞生了;用新颖而又有趣的事例,生动而又富有感情的讲述创设情境。教师一上课,不直接板书课题,而以充沛而丰富的思想感情,用有趣而富有思考的问题,用精湛而富有魅力的谈话,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产生直接的内驱力。在讲幂的运算之前,讲芝麻与太阳的质量:一粒芝麻的质量不到克,它与太阳的质量简直是不能相比的。但是,如果把一粒芝麻作为第一代播种下去,收获的芝麻作为第二代,把第二代再播种下去……,如果播种下的芝麻全部能发芽,成长,这样一直到第十三代,芝麻的质量是太阳质量的5倍!这是一个惊人的增长,学生求知的欲望。这时就可以顺势导入幂的运算。
        二、充分利用活动,创设有趣教学情境。
        数学的知识、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使学生在口说、手做、耳听、眼看、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这对于保证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对于促进学生从动作思维向具体的形象思维过渡都是十分有利的。如在分析一些应用题时,教师可让学生根据内容提示初次进行动作模仿等表演,再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逻辑顺序等,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经历了由观察分类到形成表象的过程,加深了对不同形状物体的认识,从而产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设计类比型问题,培养学生的类比、归纳能力。利用设计的类比型问题,引导学生开展各种类比、归纳等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鼓励学生进行一般与特殊、无限与有限等的类比,以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目的。学习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可类比小学数学的混合运算法则;实数的混合运算法则,可以类比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法则;乘方的意义.可以类比乘法的意义;二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可以类比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分式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可以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算法则,等等。设计问题情境的关键是选准知识的切人点,熟知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只有设计有一定梯度,有连贯性的问题情境,才能在师生互动。
        三、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用数字实验创设情境。根据抽象与具体相结合,可把抽象的理论直观化,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且能使学生在观察、分析的过程中茅塞顿开,情绪倍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目的在讲授“证明”时,拿出一条长长的纸带,把一头反面刷上浆糊与另一头的正面粘合在一起,变成一个大圈圈,问学生:把这个纸圈沿着纸带中心线剪开,会得到什麽结果?学生说会变成两个纸圈。教师拿起剪刀沿中心线剪开,学生个个睁大眼睛:并没有得到两个纸圈。这说明在数学上单凭想当然是靠不住的,从而引出推理和下结论须步步有据。
       教师在复习与新课有关旧知识的过程中,以旧引新,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探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时,先让学生画任意的凸四边形,把各边中点依次连结起来,当学生发现这些图形都是平形四边形时,会感到惊讶和疑问,从而引出课题。
        四、创设成功情境,品尝胜利的喜悦。
        成功感能使学生产生巨大的喜悦和满足,增添学数学的信心,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关键,进而取得一次又一次成功。为让学生得到成功体验,创设成功情境时应注意做到: 根据学生基础的上、中、下不同层次,创设易、中、难不同层次的问题情境,使他们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创设与本堂内容紧密相关的历届"中考题"(原题),使他们解对后体会到我也会做中考题;学生获得成功时,要适当的肯定、赞许、鼓励,充分利用学生因获得成功而激发他们更大的求知欲望。
        利用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对于实际问题,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有的亲身经历过。所以当老师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这能起到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各种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思维活动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促使学生为问题的解决形成一个合适的思维意向。创设课堂教学情境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和条件,创造出适合学生思想实际,内容健康有益,紧紧围绕教学中心而又富有感染力的教学情境;同时,要使学生在情景交融之中愉快地探索,深刻地理解,牢固地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
  • 【发布时间】2018/9/25 21:54:31
  • 【点击频次】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