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画中文 文中画
【关键词】 ;
【正文】 法国艺术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我本是美术专业出身,由于工作需要,学校老师有事请假,经常被安排代课,由于对美术的偏爱,常在语文课中情不自禁地利用美术来解文,久而久之,我发现它的作用较大,就在语文课中做了一些尝试。
镜头一:画画与古诗
我上古诗《山行》这一课时。先教材内容吃透。设计好活动内容,创设一些情境。上课时,教者用电教片出示教者事先画好的山、人家、白云、枫树、车辆、人等单个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请学生把这些单个的图片,组合成一幅图,导入新课。学生在组合中构图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又了解了这幅画中的景物。再让大家对这图稍作评价,同时教者提出谁能为这幅画作一首诗。同学们都表示很难,这时出示题目古诗《山行》,让学生从诗中找出与图中对应的景物。这样学生加深了对古诗之意的理解,同时,更能体会到诗的意境。
神质系移,学生的画来表达诗意,根据诗意来作画,从中展开想像,达到移情畅神之目的。
镜头二:画画与作文
我在上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习作课时,先让学生画或贴一些动物,然后再写习作。利用自身的美术特长,引导学生先画,再着色。在画时,我跟学生共同分析书中的这幅图,先从构图角度进行分析,近处,画了什么,中间、远处各画了什么?并与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构图能力,欣赏能力,同时,又给学生灌输了看图的顺序,使学生习作时,自然而然地近处写什么?远处又写了什么?着色时,指导学生掌握生活中这些景物的颜色,同时,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着色之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着色,并能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颜色。使课堂中的气氛活跃,学生在写习作时也就感觉不到无话可说了。
通感即人的听觉、视觉、味觉等器官是相互贯通的,通过画的顺序与作文中的观察顺序是“相似块”,利用这一通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审美教育。
镜头三:画画与文本
在教学叶圣陶写的《荷花》一课时,文中出现了荷花的三种不同姿势,让学生理解这三种姿势时,可让他们先说一说,再在《荷花》挂图(文中插图)中,找一找。找出三种不同的姿势的荷花,教者顺势引导学生画一画。加深学生对三种不同姿势的荷花的理解。课后,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再去观察荷花,你能写出或画出与叶圣陶先生写的不同姿势的荷花来吗?这样,美术不光在语文课中得到运用,也向生活延伸……
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学生在情境中享受美,欣赏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他们在语文课中既学到知识,又使身心受到美的熏陶。
从这三个案例中,让我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美术不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中进行美育,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他们在语文课中既学到知识,又能得到美的熏陶。
作者简介:李玉亮,本科学历,县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小学美术高级教师。
镜头一:画画与古诗
我上古诗《山行》这一课时。先教材内容吃透。设计好活动内容,创设一些情境。上课时,教者用电教片出示教者事先画好的山、人家、白云、枫树、车辆、人等单个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并请学生把这些单个的图片,组合成一幅图,导入新课。学生在组合中构图能力得到培养,同时,又了解了这幅画中的景物。再让大家对这图稍作评价,同时教者提出谁能为这幅画作一首诗。同学们都表示很难,这时出示题目古诗《山行》,让学生从诗中找出与图中对应的景物。这样学生加深了对古诗之意的理解,同时,更能体会到诗的意境。
神质系移,学生的画来表达诗意,根据诗意来作画,从中展开想像,达到移情畅神之目的。
镜头二:画画与作文
我在上第五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习作课时,先让学生画或贴一些动物,然后再写习作。利用自身的美术特长,引导学生先画,再着色。在画时,我跟学生共同分析书中的这幅图,先从构图角度进行分析,近处,画了什么,中间、远处各画了什么?并与学生进行分析研究,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构图能力,欣赏能力,同时,又给学生灌输了看图的顺序,使学生习作时,自然而然地近处写什么?远处又写了什么?着色时,指导学生掌握生活中这些景物的颜色,同时,也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着色之后,让学生介绍自己的着色,并能用哪些词语形容这些颜色。使课堂中的气氛活跃,学生在写习作时也就感觉不到无话可说了。
通感即人的听觉、视觉、味觉等器官是相互贯通的,通过画的顺序与作文中的观察顺序是“相似块”,利用这一通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审美教育。
镜头三:画画与文本
在教学叶圣陶写的《荷花》一课时,文中出现了荷花的三种不同姿势,让学生理解这三种姿势时,可让他们先说一说,再在《荷花》挂图(文中插图)中,找一找。找出三种不同的姿势的荷花,教者顺势引导学生画一画。加深学生对三种不同姿势的荷花的理解。课后,让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你再去观察荷花,你能写出或画出与叶圣陶先生写的不同姿势的荷花来吗?这样,美术不光在语文课中得到运用,也向生活延伸……
在完成教学任务过程中,学生在情境中享受美,欣赏美,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他们在语文课中既学到知识,又使身心受到美的熏陶。
从这三个案例中,让我深深体会到,充分利用美术不但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又能让学生在语文课中进行美育,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使他们在语文课中既学到知识,又能得到美的熏陶。
作者简介:李玉亮,本科学历,县小学美术学科带头人,小学美术高级教师。
- 【发布时间】2018/8/29 11:14:11
- 【点击频次】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