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比喻”让数学课堂更有效
【关键词】 ;
【正文】比喻,即打比方,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指的是用某些有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要说明的某一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若能根据教学内容适时、灵活地运用自然贴切、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比喻引入教学活动中,即使是只言片语,也会激活课堂气氛,启发学生的智慧,从而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生为熟、化理为趣,甚至使学生在欢快愉悦的课堂气氛中,毫不费力地解决那些很难说清楚的问题,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这方面,我做了一些尝试。
一、在概念教学中运用比喻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性年龄阶段,他们认识水平正由量的积累产生着质的变化。在理解和记忆上,他们长于具体形象记忆,而不善于理解记忆抽象的概括的原理。因此,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以具体事实为基础,从而初步地去理解掌握概念的科学定义。这就要求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具体的事实概括化的原则,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写法时,就可以这样比喻:分子就像孩子,分母就像母亲。孩子喜欢在母亲肩上做“骑马”的游戏,所以孩子在上面,母亲在下面。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但使枯燥的概念趣味化,而且使学生对分数的书写位置也深刻地映入脑海。所以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就可以这样比喻:孩子小于母亲这是真的,所以是真分数;孩子大于或等于母亲这是假的,所以是假分数。这样一比喻,学生就乐了,有兴趣了,同时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也就牢牢的记在脑海里了。
又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互化时,为了说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于是这样比喻:“被除数”好比我们的“头”、“除数”好比我们的“脚”,睡觉后便是“被除数÷除数”,起床后就变成:“被除数/除数”。还比如在教学解方程一课中,学生对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三个概念理解不到位,总是混淆,我就做了这样的比喻:先出示了一把锁和一串钥匙,问学生,你能在这一串钥匙中找到一把并把锁打开吗?然后让一名学生进行操作,找到打开锁的那把钥匙。老师紧接着追问:“这和我们学的方程知识有没有联系呢?你能做一个比喻吗?”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方程就好比是锁,方程的解就好比是那一把钥匙,而解方程就好比是找钥匙的过程,很直观的理解了三个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比喻
数学计算是很枯燥的,凡是教过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师都会体会到“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中最难掌握的。学生在做练习题中错误最多,常常把(a+b)c=ac+bc错写成(a+b)c=ac+b,所以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和思考,最后想出了用比喻突破课堂难点。我向学生作了这样的比喻:(a+b)c是一个美好的家庭,a是爸爸,b是妈妈,c 就是孩子,这个式子表示的是爸爸和妈妈都爱孩子。然后追问ac+bc表示什么呢?学生很轻松的就知道了“爸爸爱孩子,妈妈也爱孩子”。虽然我们的“比喻”有时看来似乎有点不恰当,但是这种比喻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推理能力以及拓展思路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评价教学中运用比喻
比喻还可以用在教学评价中,如在学完线的概念后,可以巧妙地利用线的特征表扬学生。对做事认真的学生说:“你真棒,做事就像线段一样有始终!”“你胆子真行,就像射线一样勇往直前!”“你真好学,你的知识一定会像直线一样无限延伸的!”既让学生再一次领会到三种线的特点,在形象的比喻中进行领悟,又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其实,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比喻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挖掘生活的素材,编成一些恰当的比喻应用于教学,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所以,对教学活动的完成是很有效的,甚至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简介:孟繁荣,女,1975年2月出生,小教高级,大学本科。工作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一、在概念教学中运用比喻
小学生正处于个性心理发展的关键性年龄阶段,他们认识水平正由量的积累产生着质的变化。在理解和记忆上,他们长于具体形象记忆,而不善于理解记忆抽象的概括的原理。因此,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要以具体事实为基础,从而初步地去理解掌握概念的科学定义。这就要求从事小学教学工作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遵循从具体到抽象,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把具体的事实概括化的原则,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写法时,就可以这样比喻:分子就像孩子,分母就像母亲。孩子喜欢在母亲肩上做“骑马”的游戏,所以孩子在上面,母亲在下面。这一生动形象的比喻,不但使枯燥的概念趣味化,而且使学生对分数的书写位置也深刻地映入脑海。所以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就可以这样比喻:孩子小于母亲这是真的,所以是真分数;孩子大于或等于母亲这是假的,所以是假分数。这样一比喻,学生就乐了,有兴趣了,同时把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概念也就牢牢的记在脑海里了。
又如在教学分数与除法的互化时,为了说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于是这样比喻:“被除数”好比我们的“头”、“除数”好比我们的“脚”,睡觉后便是“被除数÷除数”,起床后就变成:“被除数/除数”。还比如在教学解方程一课中,学生对方程、方程的解、解方程三个概念理解不到位,总是混淆,我就做了这样的比喻:先出示了一把锁和一串钥匙,问学生,你能在这一串钥匙中找到一把并把锁打开吗?然后让一名学生进行操作,找到打开锁的那把钥匙。老师紧接着追问:“这和我们学的方程知识有没有联系呢?你能做一个比喻吗?”学生在交流中明白了方程就好比是锁,方程的解就好比是那一把钥匙,而解方程就好比是找钥匙的过程,很直观的理解了三个概念、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二、在计算教学中运用比喻
数学计算是很枯燥的,凡是教过小学数学乘法运算定律的教师都会体会到“乘法分配律”是乘法运算定律中最难掌握的。学生在做练习题中错误最多,常常把(a+b)c=ac+bc错写成(a+b)c=ac+b,所以课前我对教材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和思考,最后想出了用比喻突破课堂难点。我向学生作了这样的比喻:(a+b)c是一个美好的家庭,a是爸爸,b是妈妈,c 就是孩子,这个式子表示的是爸爸和妈妈都爱孩子。然后追问ac+bc表示什么呢?学生很轻松的就知道了“爸爸爱孩子,妈妈也爱孩子”。虽然我们的“比喻”有时看来似乎有点不恰当,但是这种比喻对开发学生的想象力,推理能力以及拓展思路竟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在评价教学中运用比喻
比喻还可以用在教学评价中,如在学完线的概念后,可以巧妙地利用线的特征表扬学生。对做事认真的学生说:“你真棒,做事就像线段一样有始终!”“你胆子真行,就像射线一样勇往直前!”“你真好学,你的知识一定会像直线一样无限延伸的!”既让学生再一次领会到三种线的特点,在形象的比喻中进行领悟,又对学生进行了品德教育。
其实,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比喻的地方很多,只要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善于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挖掘生活的素材,编成一些恰当的比喻应用于教学,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智慧。所以,对教学活动的完成是很有效的,甚至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作者简介:孟繁荣,女,1975年2月出生,小教高级,大学本科。工作单位:河北省承德市宽城满族自治县第一小学。
- 【发布时间】2018/8/29 11:07:32
- 【点击频次】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