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如何创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

 

【作者】 王倩倩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李庄镇中心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阅读是一项最重要的语文基本功,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担负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任务,阅读教学与识字教学、听说教学、作文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了解阅读教学基本理论,大力提高阅读能力教学效率,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  阅读方法  问题意识  阅读能力
        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进行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通过多年的实践教学,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充分应用多媒体,激发学习热情
        小学生往往好奇心强、爱动,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点,丰富课堂阅读教学方式,改变传统的板书教学方式,积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积极地调动小学生的各种感官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而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体会到作品的内涵,发现阅读的魅力,感受语文的美。运用多媒体教学进行阅读教学,可在课堂教学前将音频、图片等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在课堂当播放,让学生在音乐声中朗读课文,如学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时,可将昆仑山、冰岩、隧道等青藏地区有关的风景图片制作成课件展示给学生,且在展示图片时可穿插《天路》这首歌曲。当学生观看着一幅幅图片时听着《天路》,使学生通过对青藏高原恶劣气候环境的直观认识,感受到青藏高原修建过程中的困难和不易。此时,教师可趁机向学生提问,学生都体会着道路崎岖、气候恶劣的环境中,学习兴趣正浓厚,提问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该课文内容教学完成之后,教师再向学生布置课外作业,搜集青藏铁路的相关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不仅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能锻炼学生想象能力。
        二、指导学生阅读方法,学生“理解与感悟”
  1、带着问题精读
  洛克说“阅读只能给头脑提供知识的原料;只有思考才能我们所读的书本知识变成自己的”。现行小学语文教材里编写了许多精读课文,每篇课文前面都安排了“预习”。它可以指导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预习”,待明确目标后,再去精读课文。这里说的“精读”就精细地读、反复地读。
  例如,教《第一场雪》这篇课文时,首先要求学生带着“预习中提出的问题去精读课文。为了让学生达到理解课文,解决问题的目的。教师采取了“三抓三读”的引导方法:一是抓时间顺序读,从“下雪前”读到下雪中,从“下雪中”读到“下雪后”;二是抓雪美的层次读,先读整体描写的语句“嗬!好大的雪呀!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的再读柳树、松树具有特色景致的语句:“落完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三是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读,先默读找出写雪的大段落,再朗读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学生在读中在谈中,“分析与思考”、“理解与感悟”,不仅解决了预习思考题,而且很好地把握了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2、有选择性地略读
  略读,就是精读中所获得的技能技巧的熟练运用,是培养阅读能力,养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一种训练方法。小学语文教材还安排了一些略读课文。对于这类课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选择最感兴趣的内容去读。
  例如,在学习《梅花魂》的“魂”在本课指什么?自主地略读课文,对重点句、段只具体特殊意义的句子;内蕴丰富、表达凝炼凝的段落反复地读,对其它内可“粗略”地读。学生的读代替了老师的讲。他们通过观其形、会其神、入其境、悟其魂,理清了文章的脉落,不仅准确地概括出文章所写的几件事情,而且对第十三自然段中描写梅花的句子进行反复咀嚼,领会“愈是寒冷,愈是风期雪压,花开得愈精神”的含义,体会到了“外祖父酷爱梅花,眷念祖国的情感”。
  当然,略读离不开精读,真正把握文的精微之处,要求学生去精读,没有精读训练,略读将难以奏效。
  教师指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还必须注重默读、速读、朗读等形式的训练。多种形式地训练学生阅读,不仅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阅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三、教学中通过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善于创设问题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克服思想的盲目性和混乱性,避免学生的思维误入歧途,使学生在思考问题时思维能够指向一定的目的。如教古诗《过故人庄》时,教师首先出示美丽的农村风光图画,让学生进行欣赏,从中了解“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意境,这样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农村风光的美丽,体会作者的感情。教师要善于抓住机会,先精心设问,让学生“碰壁”、“遇险”;接着组织课中评议,并适时点拨;再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读中理解,理解再读,品味课文的语言美、结构美、思想美,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动积累,运用语言。如在教学《趵突泉》一文时,教师可在整体上让学生初步感知全文,了解课文内容,引导、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要求学生读了课文回答,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还想知道什么?有的学生回答了:①我知道了大泉纯洁、活泼、鲜明,小泉多而且比大泉有趣;②有的不知道课文为什么说“只有自然才有这样的力量”。③还有的想知道“趵突泉”由来。……这些问题有的是重点,有的是难点,有的学生可以自行解决,有的则成为老师讲授新知的切入点。此环节适合各个层次的学生,让学生在参与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参与,人人都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使学生沉浸在主动探求新知的愉悦之中,积极思考,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
        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把学习主体的积极性激发出来,让他们成为阅读主体,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践行者。这样,我们的高效课堂创建才能有担当者和建设者,我们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创建才有希望和方向。
  • 【发布时间】2018/8/29 11:03:58
  • 【点击频次】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