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小学英语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主动、探究、合作是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日益受到广大小学英语教师的欢迎。但目前“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形式化、表面化、低效化问题。本文通过对现时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现状的观察及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有效性实施策略。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它是指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由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围绕小组或团队的共同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实质是以“合作”为灵魂,以“小组教学”为重要组织形式,既使每个学生平等参与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又发挥出群体能动因素,强化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一个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流程。“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具有学生个体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培养主动学习探求,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优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通过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获得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则正是实现这种合作互动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县城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日常的小班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从对平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研究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区别于其它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参与率与互动率提高;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主动性、任务完成的有效性都有所增强;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为主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验学习,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探究的兴趣;在解决问题,找到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品尝成功的喜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小组的集体力量与智慧;让学生真正的变成学习的主人。
三、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则成为了听众,甚至是“旁观者”、“局外人”,整个小组活动成了能力强的同学的“独角戏”。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说题外话,做题外事。并未达到合作学习的本来目的,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的小组活动布置下去,学生一脸茫然,面面相觑,无从下手;还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没有合作没有互动,而是各自忙各自的,不会合作,只说不听;有的课堂小组合作泛滥,生搬硬套的处处设合作,学生充当了演员,教师充当了吆喝者……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劳人、伤神、低效!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到底应该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
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
1、固定分组
可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以及课型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组。
2、动态分组
小班化教学中分组教学应用较多,若一成不变,学生之间过于熟悉或产生矛盾都会影响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至于影响活动完成的质量。所以必须要有动态分组来调节和补充。动态分组主要有自愿分组与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自愿分组有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进行争论与辩论,在争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弄清问题本质。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课型,灵活选择,交替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3.小组分工明确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轮流担任一定的合作角色,这样更便于老师课堂上的操作。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全方位的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活动中,让每个人充分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会评价。英语教师在小组成员分工方面应该有自己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习惯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序状态,学生之间进行实质的互动合作,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各种常规习惯的培养。教师应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序表达,等习惯的培养。
1.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但这些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要学会独立思考。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2. 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话交流比较频繁,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领会要点,并在他人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不评价。另外在其他小组发言时,也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而不是准备自己小组将要发言的内容。因为在听的基础上,才能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通过平时的评价的激励和一些小的教学设计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如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请小组上台表演,各个小组的积极性都很高。
3. 培养有序表达的习惯。所谓有序,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说话有序和有序地说。在小组讨论中,一些学生发言过于踊跃积极,不让别的同学发言。因此,要让每个学生自学遵守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让能说会道的学会谦让,让旁观者学会参与。学生有序表达的习惯的培养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常规的培养。
4. 培养积极参与与合作的习惯。有了积极的参与欲望,才能实现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合作的习惯,我们可以这样做:注意递度,分层教学,让各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组织得当,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激励反馈,使每个学生尝到乐趣。如我们在检查学生的词语和课文朗读情况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学生也非常乐意参与。
(三)科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 规律性知识的合作讨论。如某个时态的语法规律或语音规律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交流总结出规则。这样的小组活动比老师直接告知要有效的多,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出来的知识印象也更加深刻。
2. 竞争性任务的合作。如课堂开展的一些朗读比赛,表演比赛等等,这些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性任务,总能激发学生的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能够比个人完成任务的形式更加高效。如在进行一个单元的最后一个部分小诗和歌曲的教学时,在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操练,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朗读或唱歌大“PK”。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往往最后总要向老师要个结果,还不太高兴与别人并列第一。这样的竞争性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3. 拓展创新的任务。教学中教师会设计一些拓展创新的任务,这些任务对于知识来说是一种运用和提升,对于学生来说个人完成它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些拓展创新的任务必然需要小组合作去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一起接受挑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的个人才能和个性特长也能得到发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拓展创新的任务还是比较多见的。如在教学6B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课文后,教师设计了让小组合作去制作一个海报。海报的内容是你们小组准备组织的一次周末活动,通过这张海报去招募同学加入你们的活动,谁的活动愿意加入的人多,周末就准备组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有的画画,有的想宣传口号,有的想活动中加入怎样的元素才能吸引其他同学参加等等。虽然是比较大的任务,但是小组内的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去拓展创新,这样的任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4. 学生间互评、互检、互考的合作。英语课堂教学中口头的交际能力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在学完一篇课文或一段课文后,老师给学生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机会,特别是低年级。
(四)进行科学的评价
1. 评价要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有利于小组的成长,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常规习惯,能够激励小组的进步。如学生在小组讨论或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巡视和反馈的情况,对认真讨论、发言质量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不够认真、意见零散、小组活动开展不好的小组提出希望;对认真倾听其他小组发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没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小组进行批评。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增强了小组的集体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2. 评价主体多元。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或小组。在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如:Good! Very good! Excellent! You are clever.等等。其实教师应该尝试将评价的权力教给学生,让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得到同辈团体的真心的评价后会很有成就感。我们教师逐步的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可以问:“Are they right? They did a good job. Right? How about their works? Do you like their work? What’s wrong with them? Let’s clap our hands for them, OK? …”
3.评价方式要多样。现在我们在很多课上都看到了形式各样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构思新颖,从学生的童心需要出发,有的教学评价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有效的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去多思考多设计一些有效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总之,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要建立合理的小组,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科学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并科学的进行评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 “小组合作学习” 有效性 策略
“小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新型教学组织形式。“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课堂教学策略,它是指在承认课堂教学为基础教学组织形式的前提下,由教师组织带领学生,围绕小组或团队的共同目标与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其实质是以“合作”为灵魂,以“小组教学”为重要组织形式,既使每个学生平等参与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探究,提高个体的学习动力和能力,又发挥出群体能动因素,强化学生的进取意识、创造意识和竞争意识,形成一个促使全体学生积极、主动、活泼发展的教学流程。“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具有学生个体优势互补,增加语言实践机会,培养主动学习探求,促进学生健全发展的优点,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运用。
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意义
英语新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因此,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学习的过程,通过孩子们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获得对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小组合作学习则正是实现这种合作互动学习、学生积极参与和合作、学生语言的综合应用能力提升的一种重要的教学组织形式之一。
二、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我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县城小学,小组合作学习是我们日常的小班化课堂教学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从对平时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效果的研究中我发现,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的互动交流能够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促进知识的建构,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个性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区别于其它教学组织形式的特点,如教师权威的淡化和角色的转变;学生的参与率与互动率提高;学生主体性、学习的主动性、任务完成的有效性都有所增强;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为主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知识的发生过程中体验学习,在发现问题的过程中引发探究的兴趣;在解决问题,找到答案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品尝成功的喜悦;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小组的集体力量与智慧;让学生真正的变成学习的主人。
三、小组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现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越来越多的采用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并且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那些学习能力较差的则成为了听众,甚至是“旁观者”、“局外人”,整个小组活动成了能力强的同学的“独角戏”。更有甚者,一些学生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机会说题外话,做题外事。并未达到合作学习的本来目的,反而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有的小组活动布置下去,学生一脸茫然,面面相觑,无从下手;还有的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学生没有合作没有互动,而是各自忙各自的,不会合作,只说不听;有的课堂小组合作泛滥,生搬硬套的处处设合作,学生充当了演员,教师充当了吆喝者……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劳人、伤神、低效!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到底应该怎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呢?
四、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策略
(一)建立结构合理、互帮互助的合作小组
1、固定分组
可依据学习内容和阶段学习情况的需要,按照学生的学习水平,智能状况,个性特点,组织操作能力以及课型情况等进行合理分组。
2、动态分组
小班化教学中分组教学应用较多,若一成不变,学生之间过于熟悉或产生矛盾都会影响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和兴趣,以至于影响活动完成的质量。所以必须要有动态分组来调节和补充。动态分组主要有自愿分组与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自愿分组有利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进行争论与辩论,在争辩的过程中主动学习,弄清问题本质。也可以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与课型,灵活选择,交替运用,以达到理想效果。
3.小组分工明确
为了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参与率,组内成员要分工明确,轮流担任一定的合作角色,这样更便于老师课堂上的操作。一定时间后,角色互换,使每个成员都能得到全方位的体验、锻炼和提高。小组活动中,让每个人充分做到:会倾听、会表达、会讨论、会评价。英语教师在小组成员分工方面应该有自己的要求。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习惯
要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处于有序状态,学生之间进行实质的互动合作,学生必须要有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常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的各种常规习惯的培养。教师应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认真倾听,有序表达,等习惯的培养。
1.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个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但这些的前提是学生必须要有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要学会独立思考。因此,在小组合作学习之前,一定要留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
2. 培养认真倾听的习惯。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话交流比较频繁,这就需要每个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发言,专心听讲,认真思考,领会要点,并在他人发表意见时不打岔,不插嘴,不评价。另外在其他小组发言时,也要注意倾听别人的观点,而不是准备自己小组将要发言的内容。因为在听的基础上,才能使说的起点更高,表达得更好。通过平时的评价的激励和一些小的教学设计能有效的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如我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请小组上台表演,各个小组的积极性都很高。
3. 培养有序表达的习惯。所谓有序,包括两个方面的意思:说话有序和有序地说。在小组讨论中,一些学生发言过于踊跃积极,不让别的同学发言。因此,要让每个学生自学遵守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让能说会道的学会谦让,让旁观者学会参与。学生有序表达的习惯的培养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常规的培养。
4. 培养积极参与与合作的习惯。有了积极的参与欲望,才能实现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合作的习惯,我们可以这样做:注意递度,分层教学,让各层面的学生都能参与;组织得当,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激励反馈,使每个学生尝到乐趣。如我们在检查学生的词语和课文朗读情况时,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参与,学生也非常乐意参与。
(三)科学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
1. 规律性知识的合作讨论。如某个时态的语法规律或语音规律的学习就可以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讨论交流总结出规则。这样的小组活动比老师直接告知要有效的多,学生通过自己讨论出来的知识印象也更加深刻。
2. 竞争性任务的合作。如课堂开展的一些朗读比赛,表演比赛等等,这些以小组为单位的竞争性任务,总能激发学生的小组的集体荣誉感,能够比个人完成任务的形式更加高效。如在进行一个单元的最后一个部分小诗和歌曲的教学时,在进行了初步的教学后,让学生在小组内自己操练,然后进行小组间的朗读或唱歌大“PK”。学生对于这样的活动参与的积极性很高,而且往往最后总要向老师要个结果,还不太高兴与别人并列第一。这样的竞争性任务是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3. 拓展创新的任务。教学中教师会设计一些拓展创新的任务,这些任务对于知识来说是一种运用和提升,对于学生来说个人完成它是具有一定难度的。这些拓展创新的任务必然需要小组合作去完成,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一起接受挑战,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让学生有更多的参与机会,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学生的个人才能和个性特长也能得到发挥。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这样的拓展创新的任务还是比较多见的。如在教学6B Planning for the weekend的课文后,教师设计了让小组合作去制作一个海报。海报的内容是你们小组准备组织的一次周末活动,通过这张海报去招募同学加入你们的活动,谁的活动愿意加入的人多,周末就准备组织这样的活动。孩子们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有的画画,有的想宣传口号,有的想活动中加入怎样的元素才能吸引其他同学参加等等。虽然是比较大的任务,但是小组内的每个孩子都积极参与,发挥自己的作用,努力去拓展创新,这样的任务适合小组合作学习。
4. 学生间互评、互检、互考的合作。英语课堂教学中口头的交际能力是需要重点培养的,因此我们经常看到在学完一篇课文或一段课文后,老师给学生表演或分角色朗读的机会,特别是低年级。
(四)进行科学的评价
1. 评价要以小组为单位。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有利于小组的成长,能够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常规习惯,能够激励小组的进步。如学生在小组讨论或活动结束后,教师根据巡视和反馈的情况,对认真讨论、发言质量高的小组进行表扬;对不够认真、意见零散、小组活动开展不好的小组提出希望;对认真倾听其他小组发言的小组进行表扬;对没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小组进行批评。以小组为单位的评价增强了小组的集体凝聚力,培养了学生参与合作的意识。
2. 评价主体多元。对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评价者可以是教师,可以是学生或小组。在现在的小学英语课堂上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老师对于学生的评价,如:Good! Very good! Excellent! You are clever.等等。其实教师应该尝试将评价的权力教给学生,让学生对学生进行评价。学生得到同辈团体的真心的评价后会很有成就感。我们教师逐步的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可以问:“Are they right? They did a good job. Right? How about their works? Do you like their work? What’s wrong with them? Let’s clap our hands for them, OK? …”
3.评价方式要多样。现在我们在很多课上都看到了形式各样的评价方式,这些评价方式构思新颖,从学生的童心需要出发,有的教学评价与本课的教学内容紧密联系,有效的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去多思考多设计一些有效多样的评价方式。让学生始终保持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总之,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要建立合理的小组,培养学生良好的小组合作学习的习惯,科学地选择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并科学的进行评价,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合作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 【发布时间】2018/7/27 21:32:26
- 【点击频次】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