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增强语文课堂活力的策略探寻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高效课堂源于活力课堂。我们要增强课堂活动,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欲望,增强学生学习自信,使其能在课堂中“动”起来。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活动 增强
提高教学有效性,建设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主题。那高效课堂是什么样的呢?叶澜教授的一句简短之言---“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我们震惊不已,高效课堂源于活力课堂。的确如此,没有学生的激情参与,课堂何来活力?没有活力,思维又怎样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驰骋的想象又何能迈出灵动的步伐。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以增强课堂活力为载体,大兴高效课堂建设,取得了学生语文素养有效提高的优异成绩。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主人不参与,“抬轿”的教师又怎能一厢情愿地提高教学效果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因为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才能调节到最佳发挥状态。也难怪托尔斯泰发出这样感慨:“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受到兴趣驱使而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事前模拟鸟的天堂布置教室环境,再运用课件让学生观看,感受鸟的天堂的神奇。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兴趣自然受到激发,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让语文课堂彰显生命活力。
二、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也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未知世界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是否动起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即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艺术,就看教师如何在方法上、手段上创新和语言上激励。当然,课堂上的“动”也具有多方面含义,既有肢体上的“动”,如手动、口动、眼动、耳动,也有智慧上的“动”,即脑动、灵动;既有空间位置的变化之“动”,也有课堂对话的情感互动。从小学生的好动性格和教学实际需要来看,我们必须搭建平台,激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学习状态,在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等“动”中学习。教学中,我们既可以搞同类词语联想,也可以对对子、猜谜语;既可以搞书法比赛、朗诵比赛,也可以搞演讲比赛、辩论赛;既可以点评推荐佳作、概要介绍名家,也可以进行作文竞赛、改编课本剧、模拟表演;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发表意见
情境是有形的“情”和无形的“境”的完美结合。情能催胆、境能激趣,胆、趣相加,是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后劲推手。实践中,我们常常以创设交流情境为载体开展教学,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或探究学习之后,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讨论学习收获和心得。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过程的愉悦,从而提高自学信心。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开启学生脑动,促进学生智慧碰撞。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学生质疑提问:“为什么敌人不把铁链也炸掉,让红军过不来,而只抽掉木板呢?”由此,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索,热烈讨论,在分析敌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后,学生明白了当时敌人认为抽掉了木板,只剩十三根铁链,再加上山高水急,重兵防守,红军是“飞”不过来的,哪里还用炸铁链。从而说明夺桥的困难,突出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在交流讨论中,学生的自信发言,是学生充分学习的结果,每个人都有积极学习收获,都在动脑想办法,都在主动发言交流,这样的课堂当然气氛活跃,充满活力。
四、及时评价,让学生获得激励充满自信
良好的评价是课堂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增强学习欲望的源动力。很多学生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就是看不到努力后的有效收获,听不到努力带来的积极评价。我们知道,学生学得好不好,有不有收获,全靠别人认可式的评价。好教师就是在学生全错情况下,也能找到闪光点来表扬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我是参与了学习的,也是有学习效果的。教育就是爱,积极评价是爱的体现。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对优生的爱,却很少听到对后进生的掌声。这是有悖于新课标精神的。教师须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差生,在尊重差生中彰显灵魂工程师的伟大与崇高。因为差生心理上处于弱势,更需要安慰和鼓励,稍不适就会挫伤他们自信心。一旦失去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降低,当然提不起学习兴趣了。所以,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呐喊、加油、助威,抓住时机给予奖励。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取成功,每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起来。
理想课堂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统一。新课改中的高效课堂就是这理想的终点,是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的新型课堂。教师要通过营造 活泼氛围来活跃学生思维,开展有生命的语文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语文绽放生命的芳香,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让学生在鲜活课堂中律动、成长,闪现活灵的智慧。
参考文献:
[1]杨翠,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与探索[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6。
[2]夏长国,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语文阅读能力[J].教育艺术,2008.11。
[3]熊开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活动 增强
提高教学有效性,建设高效课堂是新课改的主题。那高效课堂是什么样的呢?叶澜教授的一句简短之言---“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让我们震惊不已,高效课堂源于活力课堂。的确如此,没有学生的激情参与,课堂何来活力?没有活力,思维又怎样能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驰骋的想象又何能迈出灵动的步伐。在新课改的实践中,我以增强课堂活力为载体,大兴高效课堂建设,取得了学生语文素养有效提高的优异成绩。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课堂学习的主人。”主人不参与,“抬轿”的教师又怎能一厢情愿地提高教学效果呢?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必须激发学生学习。因为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是学生持续学习的强劲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就能使学生情绪高涨,脑细胞活动迅速,神经处于兴奋状态,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感知力、理解力和创新力才能调节到最佳发挥状态。也难怪托尔斯泰发出这样感慨:“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习兴趣。”所以,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兴趣,使其受到兴趣驱使而参与到学习中来。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课时,我事前模拟鸟的天堂布置教室环境,再运用课件让学生观看,感受鸟的天堂的神奇。这样,学生就会入情入境,与课文产生共鸣,兴趣自然受到激发,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让语文课堂彰显生命活力。
二、搭建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
课堂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是师生舒展灵性的空间,也是师生共同创造奇迹、探索未知世界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是否动起来,取决于教师的教学艺术,即组织者、帮助者和引导者的艺术,就看教师如何在方法上、手段上创新和语言上激励。当然,课堂上的“动”也具有多方面含义,既有肢体上的“动”,如手动、口动、眼动、耳动,也有智慧上的“动”,即脑动、灵动;既有空间位置的变化之“动”,也有课堂对话的情感互动。从小学生的好动性格和教学实际需要来看,我们必须搭建平台,激励学生参与,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参与学习状态,在听、看、说、读、思、写,唱、跳、演,画、做、玩等“动”中学习。教学中,我们既可以搞同类词语联想,也可以对对子、猜谜语;既可以搞书法比赛、朗诵比赛,也可以搞演讲比赛、辩论赛;既可以点评推荐佳作、概要介绍名家,也可以进行作文竞赛、改编课本剧、模拟表演;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要求,应有不同的“动”法,使课堂“活”起来。
三、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发表意见
情境是有形的“情”和无形的“境”的完美结合。情能催胆、境能激趣,胆、趣相加,是学生敢于发表自己意见的后劲推手。实践中,我们常常以创设交流情境为载体开展教学,特别是在学生自主学习或探究学习之后,搭建一个交流平台,让学生讨论学习收获和心得。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学习过程的愉悦,从而提高自学信心。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指出:“在语文课堂上,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让学生在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争论,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让学生在争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就是开启学生脑动,促进学生智慧碰撞。如教学《飞夺泸定桥》一课,学生质疑提问:“为什么敌人不把铁链也炸掉,让红军过不来,而只抽掉木板呢?”由此,我引导学生展开积极思索,热烈讨论,在分析敌人当时的心理状态后,学生明白了当时敌人认为抽掉了木板,只剩十三根铁链,再加上山高水急,重兵防守,红军是“飞”不过来的,哪里还用炸铁链。从而说明夺桥的困难,突出红军英勇无畏的精神。在交流讨论中,学生的自信发言,是学生充分学习的结果,每个人都有积极学习收获,都在动脑想办法,都在主动发言交流,这样的课堂当然气氛活跃,充满活力。
四、及时评价,让学生获得激励充满自信
良好的评价是课堂学习的兴奋剂,是学生增强学习欲望的源动力。很多学生不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就是看不到努力后的有效收获,听不到努力带来的积极评价。我们知道,学生学得好不好,有不有收获,全靠别人认可式的评价。好教师就是在学生全错情况下,也能找到闪光点来表扬学生,让学生感觉到我是参与了学习的,也是有学习效果的。教育就是爱,积极评价是爱的体现。课堂中,我们常常看到对优生的爱,却很少听到对后进生的掌声。这是有悖于新课标精神的。教师须尊重个体差异,尊重差生,在尊重差生中彰显灵魂工程师的伟大与崇高。因为差生心理上处于弱势,更需要安慰和鼓励,稍不适就会挫伤他们自信心。一旦失去自信心,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就会降低,当然提不起学习兴趣了。所以,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呐喊、加油、助威,抓住时机给予奖励。同学的掌声、老师的赞扬、小小的奖品,都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力量源泉。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在课堂上获取成功,每个人都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这样才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活起来。
理想课堂是磁力、张力、活力的和谐统一。新课改中的高效课堂就是这理想的终点,是用知识激活知识,用生命激扬生命,用心灵激动心灵,用人格激励人格的新型课堂。教师要通过营造 活泼氛围来活跃学生思维,开展有生命的语文教学,让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让语文绽放生命的芳香,散发出浓郁的语文味;让学生在鲜活课堂中律动、成长,闪现活灵的智慧。
参考文献:
[1]杨翠,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研究与探索[M].北京语文出版社,2004.6。
[2]夏长国,确立学生主体地位提高语文阅读能力[J].教育艺术,2008.11。
[3]熊开明,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
- 【发布时间】2018/7/27 21:29:24
- 【点击频次】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