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态势语言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态势语言是教师教学用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可增强教师口头语言表现力,使教师教学行为更具魅力、节奏感和形象美。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态势语言 应用
态势语言,又称体态语言或肢体语言,是以人的表情、目光、姿态和动作等非语言因素来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不仅能独立地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而且它还能辅助有声语言传递信息,增强教师口头语言表现力,甚至调控教学氛围等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强调有声语言而忽视态势语言的作用,不重视,更不主动研究,导致态势语言发展缓慢,沦落为“可有可无”的地步。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语文教学离不开态势语言的帮助。
一、运用态势语言的重要性
关于态势语言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用一个公式,表达了态势语言对于人与人交流的作用:信息的总效果=7%的有声语言+38%的语音+55%态势语言。从所占比例来看,态势语言在传递信息或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优势更明显,这是因为有声语言只能作用于听觉,而辅以态势语言,则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或不便,调动视觉参与,拓展了信息接收渠道。从心理学研究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以及视觉83%。由此可见,课堂上运用态势语言,促进学生视听结合进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运用态势语言的具体方式
态势语言实现方式有多种,实践中我们应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
(一)运用眼神眼姿。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确,眼神是人的表情最富于表现力的感官,它能够表达出许多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复杂而微妙的信息和情感,它往往比口头语言表达得更直接、更充分、更神秘、更具诱惑力,能够产生异乎寻常的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作用,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说话”效果。常用方式有三种:专注、环视、虚视。语文老师要根据讲课内容、自身思想感情以及课堂情况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眼神。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时运用眼神暗示,及时制止和提醒;在学生回答不上来、遇到思维障碍时运用眼神鼓励,投去赞许的目光;在学生处于伤悲、不开心时运用眼神传神,送去关怀和开导。学生透过老师不断变化的眼神来领悟其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授课中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形成自己的认识。老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睛,随时观察学生的眼神,通过眼神的表情达意,来达到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才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更深刻的建构。
(二)用好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心灵的镜子,能迅速真实地反映复杂的内心活动,是人情感变化过程的“显示器”。学生透过教师的面部表情,不仅能窥知教师情绪,了解教师心情,还能自我决定这堂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教师的面部表情是课堂教学氛围是否和谐、愉悦的基础,是缩短师生心灵距离的调节旋钮,对学生积极学习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自觉、恰当地应用表情变化,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重视应用表情变化,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些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仅传递了信息,而且也是一个师生沟通情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情感表现的技能和修养。相反,如果教师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对学生大发脾气,指责学生,就会营造紧张空气,起到消极作用。不仅造成学生心情不愉悦,没有心理安全感,甚至引起情绪低落和思维障碍。当然对教师自身也会带来不便,如对教材理解不深、教学方法走形、该教学的内容遗忘等。这些因素都因为不良面部表情引发的情绪障碍而无法实现。所以,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面带积极表情,特别是将微笑带进教室,用微笑营造氛围、用微笑开展教学、用微笑激励引导、用微笑与学生互动交流和沟通。这才是我们语文教育人文性特征的真正内涵,也才是“教育就是爱”的本质要求。
(三)运用身姿手势。身姿是肢体语言中最为明显和常用的动作态势。通过身姿动作,不仅可以传递信息,给人指示或提示,还能直观、简捷明了地表达情感。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约翰逊曾经说道:“在教学过程中,动作和姿势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经济的辅助手段。”诚然,身姿表达直接易懂,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成为视觉点的中心,对讲课内容有着重要的催化作用,特别是手势的成功运用。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手势而手势,不断在手段创新上下功夫。我的观点是手段表达在于自然、和谐、准确、适度,应与所讲内容和自身的气质、性格、情感等因素相联系,不在于多少和新旧。在课堂常用手势中,由于目的不同、作用不同,我们又可将手势分为不同种类。情感手势,重在运用这种手势来表达教师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指示手势,这种手势用来指示方位和对象,使学生一看即明;象形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比划有形物,使学生有一种形象的感觉;象征手势,这种手势用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加强授课内容的肯定性。这些手势,我们在运用时,一定手势形态,特别是手掌、手指、拳头的运用,要根据授课内容需要作出不同的手势。同时,还要将手势与表情、语调等语言有机协调配合,以加强所表达内容的形象感和真切感,提高授课效果。
总之,态势语言是语文课堂不可离得的无声语言,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手段。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还要潜心研究,以取得更科学、更有效的态势语言来支撑我们课堂,让学生在视听结合中获得更丰富的语文学习信息。
参考文献:
【1】毛志成,教师的魅力[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1期。
【2】欧阳冷倩,教师态势语言的运用和作用[J].教师,2011年17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 态势语言 应用
态势语言,又称体态语言或肢体语言,是以人的表情、目光、姿态和动作等非语言因素来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的一种无声语言。它不仅能独立地表达思想、情感和意图,而且它还能辅助有声语言传递信息,增强教师口头语言表现力,甚至调控教学氛围等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常常强调有声语言而忽视态势语言的作用,不重视,更不主动研究,导致态势语言发展缓慢,沦落为“可有可无”的地步。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语文教学离不开态势语言的帮助。
一、运用态势语言的重要性
关于态势语言的重要性,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曾用一个公式,表达了态势语言对于人与人交流的作用:信息的总效果=7%的有声语言+38%的语音+55%态势语言。从所占比例来看,态势语言在传递信息或接收信息的过程中优势更明显,这是因为有声语言只能作用于听觉,而辅以态势语言,则可以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或不便,调动视觉参与,拓展了信息接收渠道。从心理学研究我们知道,人的大脑每天通过五种感官接受外部信息的比例分别为:味觉1%,触觉1.5%,嗅觉3.5%,听觉11%,以及视觉83%。由此可见,课堂上运用态势语言,促进学生视听结合进行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二、运用态势语言的具体方式
态势语言实现方式有多种,实践中我们应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选择。
(一)运用眼神眼姿。常言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的确,眼神是人的表情最富于表现力的感官,它能够表达出许多语言所不能表达的复杂而微妙的信息和情感,它往往比口头语言表达得更直接、更充分、更神秘、更具诱惑力,能够产生异乎寻常的传递信息和表达情感的作用,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说话”效果。常用方式有三种:专注、环视、虚视。语文老师要根据讲课内容、自身思想感情以及课堂情况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的眼神。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走神时运用眼神暗示,及时制止和提醒;在学生回答不上来、遇到思维障碍时运用眼神鼓励,投去赞许的目光;在学生处于伤悲、不开心时运用眼神传神,送去关怀和开导。学生透过老师不断变化的眼神来领悟其丰富的情感世界,从而更深刻地体会授课中的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形成自己的认识。老师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睛,随时观察学生的眼神,通过眼神的表情达意,来达到感情的交流和思想的沟通,才利于学生对授课内容更深刻的建构。
(二)用好面部表情。面部表情是心灵的镜子,能迅速真实地反映复杂的内心活动,是人情感变化过程的“显示器”。学生透过教师的面部表情,不仅能窥知教师情绪,了解教师心情,还能自我决定这堂的学习状态。也就是说,教师的面部表情是课堂教学氛围是否和谐、愉悦的基础,是缩短师生心灵距离的调节旋钮,对学生积极学习状态有着重要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能自觉、恰当地应用表情变化,会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许多有经验的教师都重视应用表情变化,向学生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这些情感的表达方式,不仅传递了信息,而且也是一个师生沟通情感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情感表现的技能和修养。相反,如果教师因为自己心情不好,对学生大发脾气,指责学生,就会营造紧张空气,起到消极作用。不仅造成学生心情不愉悦,没有心理安全感,甚至引起情绪低落和思维障碍。当然对教师自身也会带来不便,如对教材理解不深、教学方法走形、该教学的内容遗忘等。这些因素都因为不良面部表情引发的情绪障碍而无法实现。所以,教学中我们教师一定面带积极表情,特别是将微笑带进教室,用微笑营造氛围、用微笑开展教学、用微笑激励引导、用微笑与学生互动交流和沟通。这才是我们语文教育人文性特征的真正内涵,也才是“教育就是爱”的本质要求。
(三)运用身姿手势。身姿是肢体语言中最为明显和常用的动作态势。通过身姿动作,不仅可以传递信息,给人指示或提示,还能直观、简捷明了地表达情感。美国教育社会心理学家约翰逊曾经说道:“在教学过程中,动作和姿势是替代词语表达的一种有效而经济的辅助手段。”诚然,身姿表达直接易懂,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而成为视觉点的中心,对讲课内容有着重要的催化作用,特别是手势的成功运用。当然,我们也不能为了手势而手势,不断在手段创新上下功夫。我的观点是手段表达在于自然、和谐、准确、适度,应与所讲内容和自身的气质、性格、情感等因素相联系,不在于多少和新旧。在课堂常用手势中,由于目的不同、作用不同,我们又可将手势分为不同种类。情感手势,重在运用这种手势来表达教师比较强烈的感情色彩;指示手势,这种手势用来指示方位和对象,使学生一看即明;象形手势,这种手势主要用来比划有形物,使学生有一种形象的感觉;象征手势,这种手势用来激发学生的联想,加强授课内容的肯定性。这些手势,我们在运用时,一定手势形态,特别是手掌、手指、拳头的运用,要根据授课内容需要作出不同的手势。同时,还要将手势与表情、语调等语言有机协调配合,以加强所表达内容的形象感和真切感,提高授课效果。
总之,态势语言是语文课堂不可离得的无声语言,是教师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备手段。实践中,我们不仅要重视,还要潜心研究,以取得更科学、更有效的态势语言来支撑我们课堂,让学生在视听结合中获得更丰富的语文学习信息。
参考文献:
【1】毛志成,教师的魅力[J].河北教育(教学版),2011年01期。
【2】欧阳冷倩,教师态势语言的运用和作用[J].教师,2011年17期。
- 【发布时间】2018/7/27 21:20:59
- 【点击频次】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