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创新交流途径,密切家校合作
【关键词】 ;
【正文】 在这个生活忙碌、物欲纵横的时代,大多数老师们普遍感觉“尊师重教”的氛围淡了,老师由原来的“红烛”变成了一份小职业。为了保全这份职业,小心翼翼的对待每一个学生,或者宁愿不管他,也别得罪家长,平安无事便是好!可是老师们却没有反思:家长为什么不尊重你?为什么会举报你?作为教师,也许应该放下身段,换位思考一下,现在的家长需要你做什么?是家长们难缠了?还是我们和家长的沟通不到位?你想尽办法,经常和家长们沟通了吗?要想被家长尊重,作为教师,必须以各种方式联系家长、感动家长。以心交心,肯定能赢得家长的尊重,融洽家校关系。具体做法如下:
一、创新形式,拓宽合作渠道
1.家访。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的最有效方法。可是有的班主任会说,教着多个孩子,挨个家访,现实吗?从而放弃了“家访”这一途径。我和相邻班级,结为共同体,采取以下办法,效果显著。一是根据家庭住址,让临近家长聚一家; 我们以社区或者几个小区为单位,通知家长们定时、定点聚集到某家长家中。我们将两个班的教师资源整合,分成两人一组的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头行动,省时高效。二是根据工作单位,让同事家长汇一处。将我们两个班的老师,根据其家庭住址,划分片区,承包本范围的学生家长交流工作,大大战胜了路途遥远的优势,而对于不在教师居住区域的学生家长们,则从教室密集区抽调部分教师,采取第一项办法,即可完成任务。 三是根据家长需要,多位教师共相亲;先通过微信群,问卷调查表的方式,了解家长们需要和哪些学科的老师交流,就派谁去哪个家长团队 。
2.多渠道的家长会。
有的老师在讲台前,挨个读孩子的成绩(等级),等全部读完,半小时过去了,而家长们则只关注他自己孩子的成绩,必然导致家长们内心煎熬,感觉无味。我们一是可以变汇报为汇谈,变要求为研讨,两者同时进行。即将家长们分为六人一组的若干小组,将我们要求家长们做到的事,改成问题的形式,写在黑板(幻灯片)上,让家长们互助讨论交流。此时,班主任尽快走进每一个小组,向每位家长告知孩子的弱科、强科等学习情况,这样既保护了孩子隐私,又让家长获知了最真实的情况,还可以让家长们互动交流起来,没有一个闲着的,等班主任和每个家长嘱托完毕,让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上讲台前,谈看法,尊重了家长们的责任感。
二是变一言为多元。(借助媒体技术、设计调查问卷、剖析典型问题、交换相关资料、参与家委会活动等);在家长会前,先设计设计好调查问卷,提前一周下发到每位家长手中,填写回收,统计出家长们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家长会中和家长们共同重点讨论。对于个性问题,则留在家长互动交流时间段内,为个别家长解答,这样省时高效。
二、利用现代技术,构建家校合作新常态
1.申请飞信、QQ、微信等交流与研讨平台;飞信,用于及时传达学校通知,家长们会在拿起手机的第一时间看到;QQ,可以将班级重大事件发到这里,家长们只能观看,不准聊天刷屏,以保证后看的家长,也能看到;微信群,则可以老师与家长间、家长与家长间畅所欲言,互动交流。
2.开启博客、班报、网站等展示与分享平台。一是开启博客,每晚梳理一下班级的精彩故事,发表到博客上,天天做,做到让家长感动;二是善于积累,制作班报。班报,是记录孩子成长足迹的,可设为每月一期,以电子稿的形式发到QQ群中,共享。同时打印部分出来,放在教室书橱中,供孩子们业余时间欣赏,等一学期结束,发给每一位家长,让家长给孩子保存起来,留作纪念。
3.建设视频工作室、家校工作坊等学习与成长平台。申请个公众号,将好的教育视频、文章转发到这里,并分类整理。动员家长们随时到公众号里阅读、查阅资料或者留言,拓宽家长学习渠道。
三、利用学习平台,达成家校共育新愿景。
1.共读好书,实际上是逐步达成共识; 要想让家长们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水平,读书学习,是最好的途径。针对家长们太忙或者不愿读书、理解不了的现状,我一是组织几个愿意读书、水平略高的家长在微信群里营造读书心得氛围,特别是写读书收获、读书心得,激发其他家长的探究欲望。二是将家长们的读书心得在班级中展示,每周一次。看到自己家长读书的孩子们,既为家长骄傲,又受家长的影响,自己也热爱读书;找不到自己家长的孩子们,老师要及时的善于引导,不要让孩子埋怨家长,觉得自卑。如:“你爸爸妈妈不会读书,是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没机会读书,你回家做他们的小老师,和他们一起读,既给了孩子们充足的面子,又让孩子们读书的责任感也就培养起来了。”
2.共同学习(报告讲座、研讨进修等),实际上是促进共同成长;该方法是对家长更高层次的要求,必须由班级统一组织,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如利用家长会时间,一起听报告,然后共同讨论交流相关话题,达到认知共享,共同进步。
3.共组活动(社会实践、亲子活动、游学研学、节日同庆、制作创造班级各种标志性等),实际上构建生命共同体;结合学校实际,合理选择活动项目。选定后,必须做到每学年坚持组织一次同类活动。本着家长自愿的原则, 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一定要积累、整理好影像资料,在班级内宣传战果,发到微信群、QQ、博客等网站宣传,让参与的家长、孩子们因为有自己的足迹而幸福,让未参加的学生、家长共同欣赏、羡慕。以实际行动慢慢感染,相信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孩子们参与,构建生命共同体。
总之,家校共育工程,是每个班主任必须面对的班级事务,是班级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班主任创新方法,全力做好家长的服务员,构建和谐班级共同体。
一、创新形式,拓宽合作渠道
1.家访。家访是教师与家长沟通,形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合力的最有效方法。可是有的班主任会说,教着多个孩子,挨个家访,现实吗?从而放弃了“家访”这一途径。我和相邻班级,结为共同体,采取以下办法,效果显著。一是根据家庭住址,让临近家长聚一家; 我们以社区或者几个小区为单位,通知家长们定时、定点聚集到某家长家中。我们将两个班的教师资源整合,分成两人一组的若干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分头行动,省时高效。二是根据工作单位,让同事家长汇一处。将我们两个班的老师,根据其家庭住址,划分片区,承包本范围的学生家长交流工作,大大战胜了路途遥远的优势,而对于不在教师居住区域的学生家长们,则从教室密集区抽调部分教师,采取第一项办法,即可完成任务。 三是根据家长需要,多位教师共相亲;先通过微信群,问卷调查表的方式,了解家长们需要和哪些学科的老师交流,就派谁去哪个家长团队 。
2.多渠道的家长会。
有的老师在讲台前,挨个读孩子的成绩(等级),等全部读完,半小时过去了,而家长们则只关注他自己孩子的成绩,必然导致家长们内心煎熬,感觉无味。我们一是可以变汇报为汇谈,变要求为研讨,两者同时进行。即将家长们分为六人一组的若干小组,将我们要求家长们做到的事,改成问题的形式,写在黑板(幻灯片)上,让家长们互助讨论交流。此时,班主任尽快走进每一个小组,向每位家长告知孩子的弱科、强科等学习情况,这样既保护了孩子隐私,又让家长获知了最真实的情况,还可以让家长们互动交流起来,没有一个闲着的,等班主任和每个家长嘱托完毕,让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上讲台前,谈看法,尊重了家长们的责任感。
二是变一言为多元。(借助媒体技术、设计调查问卷、剖析典型问题、交换相关资料、参与家委会活动等);在家长会前,先设计设计好调查问卷,提前一周下发到每位家长手中,填写回收,统计出家长们存在的共性问题,在家长会中和家长们共同重点讨论。对于个性问题,则留在家长互动交流时间段内,为个别家长解答,这样省时高效。
二、利用现代技术,构建家校合作新常态
1.申请飞信、QQ、微信等交流与研讨平台;飞信,用于及时传达学校通知,家长们会在拿起手机的第一时间看到;QQ,可以将班级重大事件发到这里,家长们只能观看,不准聊天刷屏,以保证后看的家长,也能看到;微信群,则可以老师与家长间、家长与家长间畅所欲言,互动交流。
2.开启博客、班报、网站等展示与分享平台。一是开启博客,每晚梳理一下班级的精彩故事,发表到博客上,天天做,做到让家长感动;二是善于积累,制作班报。班报,是记录孩子成长足迹的,可设为每月一期,以电子稿的形式发到QQ群中,共享。同时打印部分出来,放在教室书橱中,供孩子们业余时间欣赏,等一学期结束,发给每一位家长,让家长给孩子保存起来,留作纪念。
3.建设视频工作室、家校工作坊等学习与成长平台。申请个公众号,将好的教育视频、文章转发到这里,并分类整理。动员家长们随时到公众号里阅读、查阅资料或者留言,拓宽家长学习渠道。
三、利用学习平台,达成家校共育新愿景。
1.共读好书,实际上是逐步达成共识; 要想让家长们提高对孩子的教育水平,读书学习,是最好的途径。针对家长们太忙或者不愿读书、理解不了的现状,我一是组织几个愿意读书、水平略高的家长在微信群里营造读书心得氛围,特别是写读书收获、读书心得,激发其他家长的探究欲望。二是将家长们的读书心得在班级中展示,每周一次。看到自己家长读书的孩子们,既为家长骄傲,又受家长的影响,自己也热爱读书;找不到自己家长的孩子们,老师要及时的善于引导,不要让孩子埋怨家长,觉得自卑。如:“你爸爸妈妈不会读书,是因为他们那个年代没机会读书,你回家做他们的小老师,和他们一起读,既给了孩子们充足的面子,又让孩子们读书的责任感也就培养起来了。”
2.共同学习(报告讲座、研讨进修等),实际上是促进共同成长;该方法是对家长更高层次的要求,必须由班级统一组织,营造共同学习的氛围,如利用家长会时间,一起听报告,然后共同讨论交流相关话题,达到认知共享,共同进步。
3.共组活动(社会实践、亲子活动、游学研学、节日同庆、制作创造班级各种标志性等),实际上构建生命共同体;结合学校实际,合理选择活动项目。选定后,必须做到每学年坚持组织一次同类活动。本着家长自愿的原则, 开展活动。活动结束后,一定要积累、整理好影像资料,在班级内宣传战果,发到微信群、QQ、博客等网站宣传,让参与的家长、孩子们因为有自己的足迹而幸福,让未参加的学生、家长共同欣赏、羡慕。以实际行动慢慢感染,相信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孩子们参与,构建生命共同体。
总之,家校共育工程,是每个班主任必须面对的班级事务,是班级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班主任创新方法,全力做好家长的服务员,构建和谐班级共同体。
- 【发布时间】2018/7/27 21:08:05
- 【点击频次】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