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的规范建议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近年来民族博物馆在宣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方面,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物收藏是民族博物馆的重要和基本职能,要保障文物的安全性,就要规范文物收藏管理工作。民族博物馆的文物排架、存放都有很大讲究,必须要对藏品现状进行规范等级。做好文物收藏管理工作,能够提高藏品利用效率。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工作规范
民族文物是我国千百年发展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民族博物馆有保管、收藏民族文物的职能,因此应该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建设文物管理和收藏体系,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具有可行性的文物收藏管理标准,为博物馆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促进我国博物馆产业不断发展。
1、建立完善的文物收藏管理体系
要实现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的科学规范化管理,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文物收藏体系,这样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有序开展,提高文物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将现有的文物藏品进行规范等级,民族博物馆接受文物、登记文物都要有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第二,要建立将文物收入藏品的标准,鉴定文物真伪,提高民族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质量;第三,要规范文物命名标准,结合文物的本质特征和外在特征对文物进行科学命名,命名应该尽可能做到准确、简洁等;第四,要建立文物分类标准,根据文物特点对文物进行科学分类,方便工作人员对文物进行保管和利用,同时还要对馆藏文物编写目录;第五,要建立档案管理规范,文物的收集范围、管理范围等都要立卷归档,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第六,要完善文物的保管标准,文物库房的管理、文物修复和养护等,每个环节都要制定安全操作规范,保障文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确定馆藏文物等级
民族博物馆应该严格遵照《民族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来确定馆藏温度等级,不仅要对文物进行鉴定和评价,还要考察文物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等。一般情况下,民族文物可以分为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又可以根据其价值分为三个等级。确定为珍贵文物的必须有完好的品相、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色和可考的源流,特别是最为珍贵的一级文物,应该是能够反映出历史文化变迁、民族发展史、民族宗教文化等的文物。评定文物等级时,应该由博物馆的鉴定委员会对文物评级做出鉴定意见,鉴定意见要上报给主管部门,如果文物有重要价值,则要交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如果鉴定为一级珍贵文物,必须妥善保管防止受损和遗失。
3、重视文物的存放排架
民族博物馆需要将文物作为展品向游客展览,因此文物的存放和排架也是重要工作,为了提高馆藏文物管理的规范性,藏品都会被排放在指定的架子上。经过精细挑选的文物进入馆藏后,需要先登记文物的基本资料,登记完后,文物就成为了藏品,需要将藏品存放在排架上。按照相关规定,工作人员需要将排架进行分类,这是保证文物管理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按照藏品的种类排架,藏品才能妥善保存并方便利用。在排架过程中,要把握好排架的间距,尽量做到整齐规范,选择的柜架要坚固耐用,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和防腐蚀性,按照顺序对柜架进行编号,方便使用。还要考虑柜架对不同质地藏品的影响,如果是易折物品,就要配备卷筒、网板等工具,如果是易碎物品,就要做好防滑防坠措施。排架完成后,要将藏品的位置信息归档,一般是存放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这样随时都能够检索和查询。
4、规范文物现状登记
文物现状登记也是民族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主要是用文字记录文物的基本信息,然后将这些基本信息归档到藏品档案中。文物登记应该科学规范,实事求是,根据标准对文物价值进行评估;文物入库前,库管人员要认真核对现状档案和文物实际情况,如果发现两者存在差别,就应该及时提出,编目人员在核对后要进行修改,库管人员再次核对,无误后才能生效;对文物现状应该用详实、全面的语言描述,尽量做到简洁精练,字数最好控制在二十五个字内。
5、提高藏品利用率
民族博物馆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只有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才能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虽然民族博物馆有着数量丰富、形式多样的藏品,但是公众对此不甚了解,为了让藏品能够被社会大众熟知,博物馆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促使藏品资料逐步社会化。民族博物馆大部分藏品都很珍贵,在对外开放期间,一定要做好基础工作,完善藏品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解决藏品的鉴定、编目、检索查询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高速、共享等优势,实现藏品的信息化管理,例如可以将藏品拍摄照片后配上优美的文字描述,建立“线上博物馆”,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到优美的藏品。除此之外,民族博物馆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将所有藏品的资料录入到数据库中,方便信息的保存和检索。当需要使用藏品资料时,只需要管理人员授权,就能够从数据库中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充分发挥藏品的利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民族博物馆起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传统的关键作用,也是普及民族文化的重要机构。对于保存在民族博物馆中的藏品,应该做到收藏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后续工作。对于文物的收藏管理,民族博物馆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管理标准规范,评定文物等级,按照规范存放文物和将文物排架,按照标准等级文物现状,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民族博物馆藏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婷婷.近现代民族文物典藏的困境与保护路径——以民族类博物馆藏品保管现状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4,(06):60.
[2]郑喜淑.民族文物整理的困境与保护路径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文物藏品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02):15.
[3]祝君.民族文物管理与标准化建设[J].中国博物馆.2016,(06):30.
关键词: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工作规范
民族文物是我国千百年发展遗留下来的珍贵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和艺术价值。民族博物馆有保管、收藏民族文物的职能,因此应该根据博物馆的实际情况,建设文物管理和收藏体系,制定一套科学规范、具有可行性的文物收藏管理标准,为博物馆开展其他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促进我国博物馆产业不断发展。
1、建立完善的文物收藏管理体系
要实现民族博物馆文物收藏的科学规范化管理,首先应该建立完善的文物收藏体系,这样博物馆的各项工作才能有有序开展,提高文物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将现有的文物藏品进行规范等级,民族博物馆接受文物、登记文物都要有统一规范的操作标准;第二,要建立将文物收入藏品的标准,鉴定文物真伪,提高民族博物馆的文物藏品质量;第三,要规范文物命名标准,结合文物的本质特征和外在特征对文物进行科学命名,命名应该尽可能做到准确、简洁等;第四,要建立文物分类标准,根据文物特点对文物进行科学分类,方便工作人员对文物进行保管和利用,同时还要对馆藏文物编写目录;第五,要建立档案管理规范,文物的收集范围、管理范围等都要立卷归档,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第六,要完善文物的保管标准,文物库房的管理、文物修复和养护等,每个环节都要制定安全操作规范,保障文物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确定馆藏文物等级
民族博物馆应该严格遵照《民族文物藏品定级标准》来确定馆藏温度等级,不仅要对文物进行鉴定和评价,还要考察文物的科学价值和艺术价值等。一般情况下,民族文物可以分为一般文物、珍贵文物,其中珍贵文物又可以根据其价值分为三个等级。确定为珍贵文物的必须有完好的品相、丰富的内涵、鲜明的特色和可考的源流,特别是最为珍贵的一级文物,应该是能够反映出历史文化变迁、民族发展史、民族宗教文化等的文物。评定文物等级时,应该由博物馆的鉴定委员会对文物评级做出鉴定意见,鉴定意见要上报给主管部门,如果文物有重要价值,则要交由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鉴定,如果鉴定为一级珍贵文物,必须妥善保管防止受损和遗失。
3、重视文物的存放排架
民族博物馆需要将文物作为展品向游客展览,因此文物的存放和排架也是重要工作,为了提高馆藏文物管理的规范性,藏品都会被排放在指定的架子上。经过精细挑选的文物进入馆藏后,需要先登记文物的基本资料,登记完后,文物就成为了藏品,需要将藏品存放在排架上。按照相关规定,工作人员需要将排架进行分类,这是保证文物管理规范性的前提和基础,按照藏品的种类排架,藏品才能妥善保存并方便利用。在排架过程中,要把握好排架的间距,尽量做到整齐规范,选择的柜架要坚固耐用,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和防腐蚀性,按照顺序对柜架进行编号,方便使用。还要考虑柜架对不同质地藏品的影响,如果是易折物品,就要配备卷筒、网板等工具,如果是易碎物品,就要做好防滑防坠措施。排架完成后,要将藏品的位置信息归档,一般是存放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这样随时都能够检索和查询。
4、规范文物现状登记
文物现状登记也是民族博物馆的重要工作之一,主要是用文字记录文物的基本信息,然后将这些基本信息归档到藏品档案中。文物登记应该科学规范,实事求是,根据标准对文物价值进行评估;文物入库前,库管人员要认真核对现状档案和文物实际情况,如果发现两者存在差别,就应该及时提出,编目人员在核对后要进行修改,库管人员再次核对,无误后才能生效;对文物现状应该用详实、全面的语言描述,尽量做到简洁精练,字数最好控制在二十五个字内。
5、提高藏品利用率
民族博物馆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只有充分发挥藏品的作用,才能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首先,要做好宣传工作,虽然民族博物馆有着数量丰富、形式多样的藏品,但是公众对此不甚了解,为了让藏品能够被社会大众熟知,博物馆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促使藏品资料逐步社会化。民族博物馆大部分藏品都很珍贵,在对外开放期间,一定要做好基础工作,完善藏品管理制度,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和管理手段,解决藏品的鉴定、编目、检索查询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可以建立数字化管理系统,借助互联网高速、共享等优势,实现藏品的信息化管理,例如可以将藏品拍摄照片后配上优美的文字描述,建立“线上博物馆”,让人们足不出户也能欣赏到优美的藏品。除此之外,民族博物馆应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将所有藏品的资料录入到数据库中,方便信息的保存和检索。当需要使用藏品资料时,只需要管理人员授权,就能够从数据库中查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充分发挥藏品的利用价值。
结束语
综上,民族博物馆起着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传统的关键作用,也是普及民族文化的重要机构。对于保存在民族博物馆中的藏品,应该做到收藏标准化、管理规范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后续工作。对于文物的收藏管理,民族博物馆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管理标准规范,评定文物等级,按照规范存放文物和将文物排架,按照标准等级文物现状,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发挥民族博物馆藏品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婷婷.近现代民族文物典藏的困境与保护路径——以民族类博物馆藏品保管现状为例[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4,(06):60.
[2]郑喜淑.民族文物整理的困境与保护路径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文物藏品为例[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6,(02):15.
[3]祝君.民族文物管理与标准化建设[J].中国博物馆.2016,(06):30.
- 【发布时间】2018/7/1 11:04:07
- 【点击频次】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