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兴趣培养初探

 

【作者】 禚昌彦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心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令人尴尬的事实是——本应是最有魅力的语文课,长期以来却不受学生欢迎。职业中学语文教学走进了死胡同,我们应该如何做才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呢?本文做初步探讨。
        关键词:职业高中   语文教学   兴趣   培养
        时下中职语文教师大都在感叹:现在的中职学生素质越来越差,课堂上陈现出“万马齐喑”的局面,学生对语文课学习兴趣不高。教学越来越难以开展。的确,中职招生大都是在普高之后,生源质量肯定是有差距的,这不仅在我校,我想,在其它地区,其情形恐怕也不是很好。既然这样,我们只有面对现实,分析造成的原因,努力去改变这种现实。下面就我个人观点谈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语文教学活动化
        课堂教学本身是一种活动,但我们所说的活动化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活动有很大的区别。活动化吸纳“活动课程”理论中的精华,并创造性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在“教师、教材、学生”三者关系上,摒弃以“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思路,强调课堂教学必须切切实实地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和合作活动为主,学生是确实的“学”“做”而非单纯的“受教”;在活动内容上,应根据教材和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设计学生的听说读写看的活动;在课堂教学方法上,教师应以组织、指导、调控学生活动为主;在活动方式上,要根据目标力求丰富多彩与多种多样;在活动范围上,要以全体学生的活动取代一问一答或少数尖子生的活动;在教学效果上,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还要注重学生是否主动、积极而有兴趣的参与及活动的量的高低。在我的教学中认真学习了钱梦龙提出“以学生为主体”,正确地把握了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魏书生的“课堂教学六步法”以学生自学活动为主的思想,他“用动机去推动学生的活动,用需要去激励学生的活动”,而“自学”“自测”“自结”都以学生的个体活动与小组活动为主,教师仅对学生经讨论解决不了的问题进行解答;特级教师宁鸿彬也认为教学要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要“使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化是语文素质教育推行的途径,因而在原则上与素质教育是相统一的,特别是职业高中的的语文教学,我们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素质为语文教学的宗旨。
        二、挖掘教材的思想美、语言美
        语文是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语文学科是学习其他各科的基础。中职中语文教材的入选作品基本上符合大纲提出的思想政治要求,有助于学生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感情,有助于培养学生从事祖国现代化建设的献身精神,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现行中职语文教材,有爱国诗人屈原(《屈原列传》、《涉江》、《屈原》),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指南录》、《正气歌》),还有近代民主革命的先驱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有确信“中国非革命无以自强”的林觉民(《与妻书》),更为有现代中华民族解放而奋斗的革命导师、先烈,为建设新中国而殚精竭虑的科学家、各行各业普通劳动者等。学生成为他们强烈的爱国激情所感染,或为他们高尚的人格力量所震撼,进而对他们产生强烈的兴趣。语文教师在授课中要牢牢抓住这些“兴趣点”,积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让学生的兴趣之花深深扎根于远大理想的土壤之中。所以语文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公民,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这个角度来说,笔者认为一个好的语文教师应该像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将你自己发自内心的对文学的爱好传染给你的学生,而不是一味地要求学生把考高分作为学习的唯一目的。而事实上,一个真正热爱文学的学生又怎么会学不好语文呢?学生为什么怕学习古文,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东西已经没用了,而且觉得学起来很枯燥。如果教师能将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自豪感及古文的独特魅力传达给学生,那时你想要他不学古文都很难啊!《诗经》直率、大胆的情感、《离骚》忧国忧民的情怀、春秋的谋臣策士、战国的游侠门客、司马迁的发愤著述、李白的浪漫气质、杜甫的博大胸怀、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柳永的“今宵酒醒”、李煜的“一江春水”、李清照的“人比黄花瘦”……无不闪烁着迷人的光彩,如果教师能将这一切贯注入学生的脑海,你想学生会不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呢?
        三、有效地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
        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最好的办法是进行课堂扩展阅读,即每周用一至二节语文课时间来开设课外阅读课。实践证明,学生对课外阅读极感兴趣。课外阅读的内容十分广泛,切合高中生求知欲强烈的心理需要;课外阅读的内容新鲜多变,切合时代和学生生活需要,使他们觉得学了有用;学生可以选自己有兴趣的来读。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因素。
        课外阅读能引起学生兴趣,更关键的还在于课外阅读能大大提高课内学习的效率。这是由语文的学习内容和语文学习的特殊性决定的。“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习》封面语),这形象地说明了语文学习内容的广泛性以及应随社会变化而变化的特点。语文学科以文章作为最基本的组成单位,而每篇文章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深浅度,它是作者思想、生活、知识、技巧等各方面水平的综合反映,又同时包含了语音、文字、语法、修辞、标点、逻辑、语文常识等多种因素;就文章的内容而言,它又包含了辞典意义、作品蕴含的意义、读者主观理解的意义三个方面,其中只有辞典意义是较固定的,能使学生在特定阶段掌握;作品蕴含的意义宛如丰富的地下矿藏,读者只能无限地接近而不能穷尽;接受者的主观理解更会因时代、年龄、经历、学识等不同而变化万千。这种语文内容的特殊性,构成了语文学习的特殊性:学生对一篇文章的学习,不是仅仅局限于特定的单元时间的学习,而是一个长期深化的渐进过程;语文学习的反复完全可以通过学习新内容来完成,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旧知帮助理解新知,新知也会反过来促进旧知的深入理解;学习者的背景知识越多,生活经历越丰富,学习者的思维的敏捷度越高,接受知识的灵敏度越大,越容易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和形成知识的迁移。课堂扩展阅读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对课内学习的反复,它广泛的知识容易形成学生丰厚的知识背景,这就使语文学习能有良好的效果,良好的效果能使学习兴趣更加旺盛和持久。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活动化,挖掘教材的思想美、语言美等是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语文兴趣的前提,丰富学生知识、增长其技能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环节,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是培养学习语文兴趣的重要形式。语文教师只有认真学习、研究教育心理学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文化素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才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将语文教学提高到新的水平。
  • 【发布时间】2018/7/1 11:02:35
  • 【点击频次】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