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应在学生自学能力发展上奠基

 

【作者】 李云建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香山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作为奠基学科的小学语文,必然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而学生自学能力是学生全面全面发展的基础,所以,语文教学必然应在学生自学能力发展上奠基。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学能力  发展  奠基
  随着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知识不仅在量上猛增,在形上速添,而且更新周期短,让人应接不暇。一个人仅靠在校学习的知识是难以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又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具有良好的自学能力,能在较短时间内掌握知识的最新动态和制高点,才能在所在行业出类拔萃。因此,在为未来社会输送人才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必须大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基。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实现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一、强化自主预习,开展发现式学习
  发现式学习主张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并得出结论的一种学习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不但能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还能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小学生知识水平较低,认识有限,需要教师引导才能进行发现式学习。我们知道,课文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最好平台,教师要充分这块培养基地,开展发现式学习,并适时引导和启发,让学生主动地探索、领悟和发现,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的目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精心设计预习环节,并根据教材重点、难点设计相关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同时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做好“圈、点、划、问”工作,以此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当然,光布置预习任务不督促检查,小学生由于自觉意识不够而完成效果也是不好的,所以,我们还要强化学生预习效果验收,让学生明确不仅要自学,还得讲预习质量问题。这样,通过反复强化,使学生形成一种自学习惯。唯有如此,自学能力才能实践中慢慢形成。
  二、启发质疑问难,加速自学能力的形成
  学贵有疑。古人曾说道:“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没有思维参与的学习,即使学习方法再科学,也是低效甚至无效的。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就必须启发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于对教材质疑,对书本质疑,能发现问题,理解到文字蕴含的字面之意和言外之音。而在“问难”上,我们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敢于把质疑结果以“问”的形式表达出来,做到大胆提问,与教师或同学进行交流讨论或合作探究解决。这样,就加速了学生自学任务的完成,促进了自学能力的提高。
  (一)紧扣课文题目,针对题眼提问。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的精辟提炼或者主旨聚焦,犹如文章的“眼睛”。抓住了课题,就像抓住了人的经脉,就可牵一发而动全身了,也就相当于理解了文章内容。因此,我们应注重引导学生紧紧围绕课题去发现问题、去提出问题,再通过阅读文本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如对于《爱国将领邓世昌》、《小英雄雨来》这类以人物命名的文章,我着重引导学生围绕课题提问:邓世昌、雨来是个怎样的人?作者为什么写他?为什么要写这件事?等等,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读书思考。这样做,既能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又能促使学生深入地去读文章,剖析人物的思想品质,从而受到感染熏陶,获得阅读体验。
  (二)围绕课文关键,针对重点提问。抓住课文关键词语或语句进行质疑发问,就能快速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但学生常常找不到关键所在,抓住不了重点词语或句子,所以在理解时很难和费劲。所以,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时,我们就应在这方面多作引导。
  三、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培养自学能力需要学法指导,小学生更是如此。我们知道,课堂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自学指导的主阵地,我们要紧紧抓住这个阵地,教给学生自学方法。也就是说,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要研究教师怎样教,更重要是考虑学生怎样学。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时,根据文章的结构特点,我着重利用第二自然段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学这一段时,我设计了三个问题:“找出这段的中心句,整段内容具体描写了西沙群岛的什么特点?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西沙群岛的这一特点?”学生通过读和思考,找到了描写西沙群岛的海水色彩多而美的特点的词语后,我们就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让学生知道教师是怎样教的就怎样学:先仔细朗读课文,找出中心句,重点理解中心句中的中心词语,再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来理解中心词语。有了这样的学法指导,学生就能带着方法进行有效学习了,虽然开始效果不明显,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和知识的积淀,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明显增强,不但学会,而且会学,甚至达到无师自通的境界。
  四、鼓励课外阅读,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要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就必须把课堂进行拓展,延伸到课外去,让学生进行无所不在阅读实践。我们知道,开展课外阅读,不但能开阔学生视野,获取丰富知识,还对提高阅读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为了提高阅读实践实效,我们还应该在提高学生自学能力方面做文章,让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可以高效学习。因此,同样需要我们进行有意识地指导和培养,让学生用课堂学到的学习方法阅读课外读物。在读中感悟,读中积累。并且充分利用晨会、班队会定期进行读书活动的检查。如讲故事、朗诵比赛、猜谜语、读书经验交流会等,通过众多语文实践,让学生有施展才能的机会,以此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总之,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我们不仅要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参与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还要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作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在反复的语文实践中发展自主学习能力,为其能适应竞争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
  [2]李建青,浅谈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1年20期。
  [3]徐立刚,语文教学与问题情境[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2年6月。
  • 【发布时间】2018/7/1 10:55:27
  • 【点击频次】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