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初中作文教学中应着力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培养学生作文能力和培养学生思维品质同等重要,我们教师不仅要有这种思想,更把这种思想培养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去,让作文“流水线”的教学过程处处成为培养载体,让学生思维获得发展。
关键词:初中作文 思维品质 培养 着力
思维能力是人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应肩负语文的奠基义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然而,传统作文教学只注重写作方法传授,不讲思维培养,致使学生写作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大力提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当下,作文教学必须顺应时代要求而勇于担当起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大任。我们教师不仅要有这种理念,更要把这种理念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去。思维品质纵然有多方面内容,但我的实践告诉我作文教学中都能为之找到培养载体。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作文教学,谈谈方法。
一、抓作文素材的积累,培养思维的选择性和敏捷性
素材是作文大厦建设的基石,没有素材,即使是灵性满堂或巧妇能匠,也只是“无米之炊”。所以,作文前期必须有良好的素材积累环节。正如苏轼所说“厚积才能薄发”,不过他前面还有一句---“博观而约取”,就是这个意思。在积累素材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有选择性的积累词汇、情感,因为素材是无穷尽的,我们不可能“尽收脑里”,要根据需要加以择取。例如我们要作人物形象描写,那就要多积累关于描写人的眼睛、耳朵、嘴巴、鼻梁的词语,当然也离不开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的词汇积累,这样更能充实文章内容,丰满人物个性。在众多词汇中“捞针”,不是易事,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思维的选择性,更要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只要快速记忆,才能提高储备效率,才能获得更多素材。
二、抓写作材料的取舍,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不人云亦云。思维的批判性,包括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是指善于从各个方面检查自己的设想和别人的意见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思维能力。有了丰富的素材储备,学生在作文时不可能排队罗列,需要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取舍,一是根据主旨要求,二是根据文体要求。当然,初中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有待我们培养的,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写进记叙文、散文中的事件或议论文、说明文中的材料,作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分析、评估、进而筛选取舍,做到去俗存新、去芜存菁、由正及反、由此及彼,以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三、抓语言文字的表达,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形象性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基本过程,从面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形象思维主要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这两种用于在作文教学中,形象性更强调语言的生动性,人物、事件描写的形象性;而逻辑性主要针对作文事件的种种逻辑推理,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我们在实际作文中,发现许多学生语言表达浅白无力,含混晦涩,缺乏条理,前言不答后语,这说明其思维是没有逻辑的,语言组织无序,更不能谈“形象”的要求了。有些学生即使表达清楚了,也显得干瘪寡味。所以,重作时要抓语言文字表达的“四性”,即清晰性、准确性、系统性和生动性,以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同步协调发展。
四、抓谋篇布局的安排,培养思维的组织性和灵活性
思维的组织性是指善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组织性强,则文章的布局谋篇会有较好的层次性和连贯性,能做到言之有序。虽然文章的结构方式不多,常见的主要是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等几种,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之创新运用,灵活运用,运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并行。不过,对于初中学生,我们还是要求低一点,这有利于学生体验作文乐趣,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当然,这些方式我们不能只口头宣讲,还要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系统讲析和训练这几种结构形式。这样,有范例作鉴,可效可仿,学生自然容易接受而习得之。
五、抓主旨立意的创新,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思维的广阔性就是通过联想、类比手段“全面的看问题”;思维的深刻性,就是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作文没主题,其原因就是没有多从主旨去考究,没有围绕主旨去立意。我们常看到许多学生是清描淡写、挂一漏万、浅尝辄止的现象,这样作出的文章自然不会具有内容的深刻性和思想的广阔性,更没有创新性,自然也就无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作主旨立意研究,做到健康立意、集中立意、新颖立意、深刻立意,并进行全面地横向拓展、深入地纵向推进,在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的目的,从而让学生标新立异,写出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好文章来。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义务,作文也能分此分担,只要我们教师处处有这理念,作文教学过程处处也就有载体,处处都能培养学生思维。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贯坚持,长期培养,学生思维之门定会开启,并能反过来促进学生作文之路越走越宽,作文能力愈加提高,从而写出立意新颖、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形神兼备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余永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J].数学通报,2005.4。
[2]胡朝丽,初中入门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培养[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8.12。
[3]张玉甫,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力军[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年02期。
[4]李艳荣,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新课程(小学)》,2010年第11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 思维品质 培养 着力
思维能力是人智力的核心因素。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高低,主要通过思维能力反映出来。作文作为语文教学的重头戏,也应肩负语文的奠基义务---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然而,传统作文教学只注重写作方法传授,不讲思维培养,致使学生写作思维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和提高。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大力提倡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当下,作文教学必须顺应时代要求而勇于担当起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大任。我们教师不仅要有这种理念,更要把这种理念落实到作文教学中去。思维品质纵然有多方面内容,但我的实践告诉我作文教学中都能为之找到培养载体。下面,我结合多年初中作文教学,谈谈方法。
一、抓作文素材的积累,培养思维的选择性和敏捷性
素材是作文大厦建设的基石,没有素材,即使是灵性满堂或巧妇能匠,也只是“无米之炊”。所以,作文前期必须有良好的素材积累环节。正如苏轼所说“厚积才能薄发”,不过他前面还有一句---“博观而约取”,就是这个意思。在积累素材过程中,我们要让学生有选择性的积累词汇、情感,因为素材是无穷尽的,我们不可能“尽收脑里”,要根据需要加以择取。例如我们要作人物形象描写,那就要多积累关于描写人的眼睛、耳朵、嘴巴、鼻梁的词语,当然也离不开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的词汇积累,这样更能充实文章内容,丰满人物个性。在众多词汇中“捞针”,不是易事,我们不但要培养学生思维的选择性,更要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只要快速记忆,才能提高储备效率,才能获得更多素材。
二、抓写作材料的取舍,培养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是指善于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不人云亦云。思维的批判性,包括思维过程中洞察、分析和评估的过程,是指善于从各个方面检查自己的设想和别人的意见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思维能力。有了丰富的素材储备,学生在作文时不可能排队罗列,需要根据实际要求进行取舍,一是根据主旨要求,二是根据文体要求。当然,初中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还是有待我们培养的,教师应着力引导学生对自己写进记叙文、散文中的事件或议论文、说明文中的材料,作不同角度、不同侧面的分析、评估、进而筛选取舍,做到去俗存新、去芜存菁、由正及反、由此及彼,以培养学生写作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三、抓语言文字的表达,培养思维的逻辑性和形象性
逻辑思维是思维的基本形式,是以抽象的概念、判断和推理作为基本形式,以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和具体化作为基本过程,从面揭示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思维。形象思维主要用直观形象和表象解决问题的思维,其特点是具体形象性。这两种用于在作文教学中,形象性更强调语言的生动性,人物、事件描写的形象性;而逻辑性主要针对作文事件的种种逻辑推理,如因果关系、递进关系等。我们在实际作文中,发现许多学生语言表达浅白无力,含混晦涩,缺乏条理,前言不答后语,这说明其思维是没有逻辑的,语言组织无序,更不能谈“形象”的要求了。有些学生即使表达清楚了,也显得干瘪寡味。所以,重作时要抓语言文字表达的“四性”,即清晰性、准确性、系统性和生动性,以促进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同步协调发展。
四、抓谋篇布局的安排,培养思维的组织性和灵活性
思维的组织性是指善于有目的、有计划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思维的组织性强,则文章的布局谋篇会有较好的层次性和连贯性,能做到言之有序。虽然文章的结构方式不多,常见的主要是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递进式等几种,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对之创新运用,灵活运用,运用其中一种或几种并行。不过,对于初中学生,我们还是要求低一点,这有利于学生体验作文乐趣,培养学生作文兴趣。当然,这些方式我们不能只口头宣讲,还要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系统讲析和训练这几种结构形式。这样,有范例作鉴,可效可仿,学生自然容易接受而习得之。
五、抓主旨立意的创新,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思维的广阔性就是通过联想、类比手段“全面的看问题”;思维的深刻性,就是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现象上,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学生作文没主题,其原因就是没有多从主旨去考究,没有围绕主旨去立意。我们常看到许多学生是清描淡写、挂一漏万、浅尝辄止的现象,这样作出的文章自然不会具有内容的深刻性和思想的广阔性,更没有创新性,自然也就无法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多作主旨立意研究,做到健康立意、集中立意、新颖立意、深刻立意,并进行全面地横向拓展、深入地纵向推进,在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的目的,从而让学生标新立异,写出有广度、有深度、有力度的好文章来。
培养学生思维品质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义务,作文也能分此分担,只要我们教师处处有这理念,作文教学过程处处也就有载体,处处都能培养学生思维。我相信,只要我们一贯坚持,长期培养,学生思维之门定会开启,并能反过来促进学生作文之路越走越宽,作文能力愈加提高,从而写出立意新颖、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形神兼备好文章来。
参考文献:
[1]余永安,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J].数学通报,2005.4。
[2]胡朝丽,初中入门教学要重视思维能力培养[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8.12。
[3]张玉甫,让学生成为作文评改的主力军[J].当代教育论坛(教学版),2010年02期。
[4]李艳荣,作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D].《新课程(小学)》,2010年第11期。
- 【发布时间】2018/5/29 10:28:22
- 【点击频次】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