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是支持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语文教学取得重要进展,有目共睹,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诸多问题相伴而生。本文结合自己多年农村小学教学工作经历,对当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简析,只有弄清病因,对症下药,才能切实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农村;问题;改进措施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农村小学教育成长的轨迹,通过授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频繁规范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对策。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教学的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教学的全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的决定因素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是支持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但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在教改中,不少教师对课改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要求、任务都理解的不透彻,对课改调整意见不了解,有的虽然知道做了哪些调整,但又不能与教学挂起钩来。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已有定论的教材处理中的一些老问题,还是未能很好地解决,教学效果自然难尽人意。
(二)农村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是影响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效果关键农村语文教师,由于长时间住在农村,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课标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思路格式化。目前,许多教师仍延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1],这就导致学生最害怕课后的想像性习题或开放性问题,不知怎样处理,存在着“课标教材一变再变,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状况。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
(一)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把自己变成汩汩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才能适应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各种要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多,从而使他们走出农村,走向世界,去领略外面的精彩。但如何在现有经费不足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呢?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积极多读书,读好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只有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才能挖掘出教材的内涵,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游刃自如,表达清晰、准确、完整,才能讲得浅显易懂,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热爱学语文。
其次,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保证农村教师听取优质课,向同行取经,尽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我们可以经常听取优质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有条件的也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卫星电视,观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长见识,增进技能。学校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教师进修培训,为支教老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采取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
再次,加强教师培训,拓宽“充电”空间,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通过校本研修、定期培训、外出考察、实践探索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尤其要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艺术教育水平,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
最后,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
(二)因地制宜,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有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 农村的孩子多受地域的影响,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个性孤僻。诚然,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在新课改的今天,农村孩子的课堂不再是那几十平方米的教室,他们拥有的是新型的农村大课堂,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仔细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只有转变了教学理念,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有动力大胆去创新,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就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将来也会展翅翱翔,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一同成长,逐渐变得成熟和充实,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添置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手段各级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尤其是对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大的完小,要尽量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学校领导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仪器,努力改善教学手段。
据上所述,我们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弄清病因,对症下药,针对师资、生源、教学的现状,扎扎实实做一些基础工作,把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上、下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靳玉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王苹. 重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化学学习[J]. 化学教学,2008,(6).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农村;问题;改进措施
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农村小学教育成长的轨迹,通过授课、听课、评课等一系列频繁规范的教研活动,促使教师加强课程改革理论的学习,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新的方法和对策。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教学的功能发生了重大转变,知识的传授不再是教学的全部,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
一、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不高,是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的决定因素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是支持我国基础教育事业的重要力量,也是农村基础教育事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但目前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令人担忧。在教改中,不少教师对课改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小学语文教学目的、要求、任务都理解的不透彻,对课改调整意见不了解,有的虽然知道做了哪些调整,但又不能与教学挂起钩来。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已有定论的教材处理中的一些老问题,还是未能很好地解决,教学效果自然难尽人意。
(二)农村语文教师教学理念滞后,是影响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整体效果关键农村语文教师,由于长时间住在农村,信息闭塞,新的教学理念引不进来,从而导致了农村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滞后。很多教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让学生识字,就是基础知识训练,缺乏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忽视了语文教学中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引导。不少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没有站在课标的高度,把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作为教学的重点。主要表现在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思路格式化。目前,许多教师仍延续着“一支粉笔、一张嘴,一块黑板”的教学方式[1],这就导致学生最害怕课后的想像性习题或开放性问题,不知怎样处理,存在着“课标教材一变再变,教学方法一成不变”的状况。
二、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改进措施
(一)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作为一名农村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只有采取措施提高自己的整体素质,把自己变成汩汩不断的泉眼,才能为学生的心田注入新的清泉,才能适应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各种要求,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学得更多,从而使他们走出农村,走向世界,去领略外面的精彩。但如何在现有经费不足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我们自身素质呢?
首先,教师要树立良好的敬业精神,积极多读书,读好书。语文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只有我们的知识丰富了,才能挖掘出教材的内涵,才能在语文课堂上游刃自如,表达清晰、准确、完整,才能讲得浅显易懂,才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热爱学语文。
其次,实行城乡教师交流制度,促进学校之间的教学交流,保证农村教师听取优质课,向同行取经,尽量缩小学校之间的师资水平差距。我们可以经常听取优质课,虚心向同行学习、取经,学习他们的授课方式,揣摩他们的授课技巧,有条件的也可以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卫星电视,观看优质课堂教学录像,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增长见识,增进技能。学校每年必须保证一定数量教师进修培训,为支教老师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采取更多优惠政策鼓励城区教师到农村小学支教。
再次,加强教师培训,拓宽“充电”空间,加强基本功的训练。通过校本研修、定期培训、外出考察、实践探索等方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尤其要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师艺术教育水平,保证新课程改革的顺利实施,提高学校素质教育的质量。
最后,加强师德建设,培养教师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
(二)因地制宜,大胆进行教学创新
有些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经常抱怨: 农村的孩子多受地域的影响,视野不开阔,知识面窄,个性孤僻。诚然,这些都是事实,但是在新课改的今天,农村孩子的课堂不再是那几十平方米的教室,他们拥有的是新型的农村大课堂,我们农村小学教师一定要转变教学理念,仔细研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熟悉教材的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将新课改的精神贯彻落实到备课、讲课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只有转变了教学理念,从农村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才能有动力大胆去创新,将一些先进的教学方式、教学思路一点一滴地融入学生的学习生活,给学生多一些自由的空间,他们就会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和进步,将来也会展翅翱翔,而我们的教师也会在这个实践过程中一同成长,逐渐变得成熟和充实,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才能切实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
(三)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添置教学设施,改善教学手段各级政府要根据《义务教育法》,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尤其是对乡镇中心小学及规模大的完小,要尽量按国家规定的标准配齐教学仪器和电教设备。学校领导也要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多方筹措资金,添置教学仪器,努力改善教学手段。
据上所述,我们必须从农村实际出发,弄清病因,对症下药,针对师资、生源、教学的现状,扎扎实实做一些基础工作,把农村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工作落实到提高教学质量的实效上。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化学. 九年级( 上、下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2]靳玉乐. 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3]王苹. 重视实验教学促进学生化学学习[J]. 化学教学,2008,(6).
- 【发布时间】2018/5/14 10:11:22
- 【点击频次】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