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探析体育教学小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

 

【作者】 古吉昌

【机构】 瓮安县瓮安八小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所谓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对学习责任的承担。学生在学习上的这种自主不是天赋的,而是在后天的教育活动中,在教师的指导培养下,通过自己不断地学习逐步形成的。本文通过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从教学方法的改革,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注意问题及方法途径面进行论述,以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 
  关键词:小学体育    教育教学   自主学习     方法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体育教学发展趋势,也是提高教学质量,保证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重要途径。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已是体育教师面临的一个重要内容。现笔者就体育教学小学生自主学习作阐述
  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1.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是现代社会中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能力,也是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的途径之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不是唯一的。在教学中,教师应加强指导,使学生发展多方面获取信息的能力,例如,对奥林匹克知识的掌握,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不同的主题,引导学生通过互联网或广播电视的渠道,去获取并整合相关信息。又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对不同体育电视栏目进行设计、分析和评价,既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信息素养,又提高了学生体育鉴赏和评价的能力。
  2.通过主体性评价,培养学生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倡导学习者参与到评价过程中,主要有两方面的意义:首先,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学生作为评价的主体,还可以把评价的反馈功能、教育功能充分发挥出来。布鲁纳早就指出教师必须采取提供给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能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必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因此教师在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的同时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并且教给学生一些评价的方法,使学生通过对他人的评价学会对自我的评价,从而建立自我意识,形成自我概念,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充分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是通过评价信息的不断输入而形成的,幼儿阶段主要依靠成人对他的评价认识自我,以他人评价作为自我评价,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自我评价能力的提高,儿童更多地进行自我评价,其自我意识主要建立在自我评价基础上。可以说,没有来自家长、教师和同伴的他人评价,儿童就不可能发展自我意识,不可能形成自我评价能力,也就不可能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学习契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学习契约也称学习合同,它是一份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协商拟定的书面资料,清楚表明学生的学习目标、体育学习内容、练习方法和次数、技术掌握程度、锻炼时间、教师指导形式以及评价方法达到效果的方式等,以规范学生和教师在评价中的职责。学习契约的运用不仅是学生评价方法的改革,而且可以通过学习契约的建立,帮助学生建立对学习的责任感,并促进自主学习意识的发展。
  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
  1.强调自主学习不能否定教师指导。强调学生自主不是否定教师指导,不能片面认为只要教师发表意见,就是否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是说教师可以对学生放任自流,完全不闻不问。强调学生自主,其本意不是排斥教师指导,在自主学习中决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教师指导不是为了限制学生的自主,相反学生通过充分地利用教师指导,可以获得更大的自主。因此,教师有责任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对学生实行全程跟踪指导,根据不同阶段,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进行个别化指导。教师要以学生的认知规律为主,以学生的需求为主,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
  2.自主学习不等同于自学。将自主学习等同于自学,认为既然是自主学习,就是学生自己做主,那就可以完全放任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的内容和方法。这是对自主学习概念的错误理解。学生的自学行为不都是自主学习。自学是在没有教师授课或指导的情况下的学习,而自主学习仍然需要教师的指导,二者不能混为一谈。如果脱离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来理解自主学习,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难成为一个有效的学习过程。
  3.明确自主学习的范畴。并不是所有的学习者,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适合于自主学习。对于缺乏认知基础、自我管理能力仍很不成熟的低年级学习者,在使用自主学习时就要慎重。教师可以从学生兴趣出发,以问题情境为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为主要任务,适时地加以引导,但教师指导所占的比重明显较大。此后,可随着学习阶段的不断提高,学生认知基础的不断丰富以及自我管理能力的不断增强,可给予学生更大的自主空间,教师指导的重点也可发生相应的转移。
  目前许多体育教学中,教师都会提供学生各种各样自主学习的机会。但要注意的是,对于一些基本技能和技术的学习,仍不可违背运动技能学习的规律,正确的示范和模仿仍是最主要的教学方式。切不可为了盲目使用自主学习,而刻意“迫使”学生机械地进行所谓的“自我发现”和“自主探究”,从而导致不必要的资源浪费,甚至运动损伤,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非但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动作技能的学习也效果甚微。
  运动技能的学习毕竟不同于心智技能的学习,当前花式繁多的学习方式,多半来自于对心智技能学习的实验和研究,那么在以动作技能学习为主的体育教学中,如何移植和运用这些学习方式,还需从动作技能的形成规律出发,从体育教学的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进行应用。
  4.明确自主学习与其它教学策略的关系。任何学习方式都有其先天的不足和局限性,自主学习也不例外。自主学习只有与其它教学策略进行整合,才会催发出蓬勃生机。首先,在对传统教学进行批评的同时,也需要适当的继承。由传统教学到自主学习,本质是学生学习从依赖走向独立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一段适应与缓冲的过程,这一过程也是离不开教师指导与传授的过程。其次,自主学习必须要与合作学习整合。自主学习需要积极的课堂环境,以避免课堂过度的、不适宜的竞争,这有利于低成就者建立自尊和自信,合作学习可以提供这样的环境。而且自主学习的一个重要内涵,就在于学习者可以自主地整合社会环境提供的各种资源,其中自然包括来自同伴的帮助和信息整合。最后,自主学习只有走向以问题为主线的探究性学习,才能实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升华。因此,新课程改革明确将“自主-合作-探究”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予以倡导,其中“自主”,是“合作”与“探究”的前提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钱建龙.自我效能理论与体育教学[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
  [2] 季浏.小学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 陈昱.浅谈体育教学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10.
  • 【发布时间】2018/5/14 10:09:01
  • 【点击频次】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