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代富金

【机构】 贵州省绥阳县黄杨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摘    要: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即“四个有利于”: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教学是一门很深艺术,是因为课堂教学给予学生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学生可以像美术家、音乐家、文学家和诗人那样进行艺术创造。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使课堂焕发出青春的活力与诱人的魅力呢?个人认为信息技术的合理运用,能为我们的教学推波助澜、如鱼得水,以现代技术为手段的教学必将给教育领域注入新的活力。
  一、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
  (一)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巧用信息技术,采用以图形、动画、声音为主要手段的多媒体教学,使学生身临其境,不仅可以接受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明快的感受,进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如《刻舟求剑》这则寓言,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不要以静止的观念去看待事物。在教学时,设置船动、剑不动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察,然后再问学生:“古人到了岸边会找到剑吗?”由于观察了直观、动画的图片,学生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新奇、多变的事物能增强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采用新颖的方法,能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信息技术运用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这篇课文时,先播放世界动物的录象片。动听的音乐、优美的画面,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欣赏神奇的景象,而且可以让学生得到美的陶冶,自然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观察训练,使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如《庐山的云雾》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在教学时,先用录象放庐山云雾的资料片,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出观察的重点让学生边思考、边观察。观察后,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分别进行描述。描述后,再指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描述的,体会作者对事物观察的准确和描述的恰当。最后,指导学生分别谈谈自己观察后的感受,可以使学生的观察素质得到有效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运用信息技术的具体方法
  上面讲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优势,那么,怎样实现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机结合呢?个人认为,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是关键。
  1、情境教学法。即通过信息技术,运用多媒体为学生提供和创设语文学习所必须的情境进行教学。或播放故事,或配乐朗读,或呈现图像,或观看动画,或观看视频等。如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呈现图形图像,图文结合,使学生直观感知课文的情境。句段理解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难点,用动画、视频等再现文本的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如教学《槐乡五月》时,老师可以播放视频,让学生听蜜蜂采粉时“嗡嗡嗡”的声音,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具体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从而激起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模拟教学法。即利用各种媒体,模拟文本内容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教学。小学语文课文里的常识性说明文,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或知识积累不足,根据课文的文本难以理解一些科学性知识。如果用多媒体模拟,学生就可以身临其境,从而解决教学的难点。
  3、课前预习法。即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并接受辅导。“精读课文”教学之前,老师可以布置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学生上网查阅与课文学习有关的资料。课上,安排学生交流作者的生平、作品等文学常识和课文写作背景、时代背景介绍等。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以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将继续以此要求为目标,进一步增进信息技术与自身教学的有机结合。
  • 【发布时间】2018/4/29 11:33:57
  • 【点击频次】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