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美的教育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美的教育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所谓美的教育其实就是通过形象熏陶启迪感染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过程特别是语文阅读教学都与美的教育有着不解之缘,将美育渗透到语文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获得美的感悟,受到美的熏陶,完善自我在心理、思想等方面得到升华,从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渗透 美的教育
阅读是人生中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在现实的信息社会中,要获取自己所需的有用信息,阅读也是最重要的手段。通过阅读,读者能获得情感的体验、美的享受。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教材的阅读,而获得情感的历练。语文阅读教学就是要培养学生发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开启学生通过阅读去感受美、领悟美、体验美的眼睛,从而唤醒学生自己的个体审美注意,积累审美素质。那么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美育有什么样的方法与途径呢?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感知阅读,丰富学生的美的情感阅历
审美情感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对客观世界的一种特殊的情感反映形式。是学生个体心灵对客观的人与事的体验。审美情感阅历不是一朝一夕的产物,而是在学生不断的阅读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从文本塑造的意境中,可以获得诸如欢喜、悲哀、愤怒、恐惧、忧郁等种种复杂情感,从而丰富学生自身的情感阅历。例如学生阅读都德的《最后一课》,感悟对祖国热爱之情;阅读张之路的《羚羊木雕》,体验友谊的纯真之情;阅读西蒙诺夫的《蜡烛》,品悟爱国主义的精神如此等等。
另外,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文字是民族历史文化的沉淀。学生通过语文阅读教学的引导,能在感受美的同时,领悟文字中的价值和精神追求,体验各个时期不同的美的形象,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世界。在阅读中享受自然,体验人生,经历苦难曲折,步入更高的思想境界,领略无限的意境风光。
二、品味阅读,培养学生的美的感知力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审美感知力。学生的感觉是学生感官对文本的个别属性的反应,是一切阅读活动的心理基础。如果在文本阅读活动中,学生感觉迟钝,就无法完成对美的感知。学生在阅读时,必须充分调动听、视、触、嗅、味多种感官去品味文本创设的意境,才能体会、感知到美之存在。例如朱自清的《春》这篇课文,如果不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听觉、视觉、嗅觉、触觉、味觉等全方位去感受春草、春花、春风、春雨的话,是不能感受到文中创设的春雨之宁静,春风之柔媚,春花之瑰丽,春草之嫩绿,更感受不到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结束语:语文阅读教学中注重学生美的素质培养是时代的需要,也是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语文教师就是要利用语文课本及其它语文课程资源中多种多样的形象美,把握教材的特点,结合学生阅读学习的个性,运用形象化的现代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美的情感,引导学生进行独特的个体审美体验,引导学生一步步地积累美的感悟、美的情感,从而形成学生自身的美育素质。教师在阅读教学时,要充分运用文本中描绘的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所蕴含的高尚而优美的情感,从学生心灵深处打动学生,在情感上陶冶学生灵魂。通过不断积累的美的素质,形成学生自己的审美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
参考文献:
[1] 宋其蕤.课堂教学美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 李丽.创新性语文课堂教学方法浅探[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02期.
[3] 刘锡庆.中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艺术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 【发布时间】2018/4/29 11:29:09
- 【点击频次】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