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法浅析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本文通过"创设环境,设置组织区域活动"," 共同参与,规则指导,巧妙指引","科学投放区域活动材料,诱发幼儿学习兴趣","有效评价,推动组织区域活动开展"等方面的论述,阐述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方法。
关键词: 幼儿园 区域活动 材料投放 激发兴趣 巧妙指导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多种形式引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而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最有效的措施,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区域活动,主要包括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教师主导指引,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启发",幼儿创造性地、主动性地活动,在愉悦轻松、自由活泼氛围中得到发展。那么,如何科学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呢?
一、创设环境,设置组织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主张凭借有效环境的创设与合理利用,高效地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的设置需要遵照两个方面:一是娱乐性,要符合幼儿的爱好和生理心理特点,要能够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如插花、泥塑等;二是要有教育性,即能够让幼儿通过区域活动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在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引领幼儿在此特定的环境中积极地与材料、同伴及教师协调作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二、共同参与,规则指导,巧妙指引
新纲要主张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与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的。在活动前,首先明确规定,要求幼儿在活动前就必须要遵守活动规则。如:排队行走,依次入场,不能推搡;又如进入累城堡的玩沙区域,强调不能扬沙,发现有沙子进入眼睛要及时报告老师……只要我们在活动前就说明要求,相互监督,孩子们就会耍的高兴,远离事故。
教师要以敏感的洞察力,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区域活动主题,并应科学引领,热情支持,积极推进区域活动的进程,彰显幼儿的主人地位。如"插花区"花的不同颜色,树叶的不同形状,大多数幼儿会提出疑问:花朵为什么颜色不同呢?为什么有点有树叶,有的没有呢?有的花瓣是红色,有的花瓣又是白色的呢?有的树叶是圆叶子,有的树叶是柳叶形的?教师可抓住幼儿诸如此类的疑问,引领幼儿开展诸如"有趣的颜色与树叶"等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会惊奇的发现:幼儿的兴趣只是幼儿自主探索的起点,由幼儿的兴趣点引发的教育才能驱动幼儿主动探究新知的内部动机,而幼儿兴趣需要与教育目标的结合点则必须依靠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倾听。细致的观察既为正确指导幼儿活动提供依据,又能在幼儿学习兴趣与认知发展产生的矛盾冲突处衍生出新的"生长点",认真的倾听,懂得儿童的心理,适时、适当的引导、启发、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地表现自己、总结自己,促进幼儿自主性的提高。
三、科学投放区域活动材料,诱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水平和能力以及兴趣爱好进行设置,尽可能地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围绕活动的教育目标,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变、有趣、可操作的材料,吸引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按照自主喜好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主游戏,自主发展。例如在"棋苑"活动区域,可投放"中国象棋"在里面。老师可以让幼儿分角色装扮成中国象棋里面的的"帅""士""相""车""马""炮"等角色,在彩绘的棋盘上,将幼儿分成两个大组,幼儿可以分组统一而着装。开展活动的时候,老师指导幼儿"下象棋",先讲述"红先黑后"的原理,在红方的地盘上没走出第一步,每一个棋子的走动,都由老师先示范,然后由幼儿立刻跟着老师站立,老师在走出棋盘给对方示范,另一个小组的该角色同学跟进站立在老师的位置,活动中,把中国象棋的"红先黑后""车走直线""马跳斜角"这些基本的规则演示给幼儿,幼儿跟着老师形象的走动……这样,在幼儿面前展现的是趣味横生的"活象棋",能诱导幼儿积极地思想,既探究了中国象棋的技法,感悟了中国象棋的趣味,又培养了幼儿分析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乐于合作的个性品质也得到提升。
四、有效评价,推动组织区域活动开展
教育评价是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中教师实行个别化的、关注幼儿内在变化与情感体验的评价,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的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再次活动的愿望。活动中,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幼儿,注意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注重评定幼儿园的个性、特长,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鼓舞幼儿,启迪幼儿,发展幼儿。一个竖起的拇指、一缕赞赏的目光、一句惊叹的表扬都是幼儿前进的动力,让幼儿从内心品位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幼儿变得更自信,更大胆,更主动,更积极,让幼儿得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在幼儿自主评价时,教师应采用鼓励性语言来引导幼儿,如:你的眼力真好,一下子就认出了那么多喜欢的花出来。你这步棋走的真好?怎么想到的呢?你没有乱抖衣服的沙子?为什么呢?通过幼儿间互相评价、自由交流、幼儿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别人的优点,促进幼儿共同进步,提高合作交往意识。
总之,区域活动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机会,对促进幼儿生理机能、智力成长、个性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充分重视区域活动,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区域活动,将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科学原则,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卓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王清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组织与指导. [J].《考试周刊》.2015
【3】叶波.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 [J].《现代教育科学》.2014
关键词: 幼儿园 区域活动 材料投放 激发兴趣 巧妙指导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多种形式引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而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园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最有效的措施,以其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区域活动,主要包括幼儿的主动参与和教师的协助参与。教师主导指引,变"被动"为"主动",变"灌输"为"启发",幼儿创造性地、主动性地活动,在愉悦轻松、自由活泼氛围中得到发展。那么,如何科学有效的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呢?
一、创设环境,设置组织区域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强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主张凭借有效环境的创设与合理利用,高效地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区域的设置需要遵照两个方面:一是娱乐性,要符合幼儿的爱好和生理心理特点,要能够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如插花、泥塑等;二是要有教育性,即能够让幼儿通过区域活动学习一些有用的知识和技能。在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引领幼儿在此特定的环境中积极地与材料、同伴及教师协调作用,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
二、共同参与,规则指导,巧妙指引
新纲要主张教师应"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与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区域活动既是幼儿的一种学习活动形式,同时也是教师所组织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因而,区域活动规则的制定应该是由教师和幼儿来共同完成的。在活动前,首先明确规定,要求幼儿在活动前就必须要遵守活动规则。如:排队行走,依次入场,不能推搡;又如进入累城堡的玩沙区域,强调不能扬沙,发现有沙子进入眼睛要及时报告老师……只要我们在活动前就说明要求,相互监督,孩子们就会耍的高兴,远离事故。
教师要以敏感的洞察力,捕捉幼儿感兴趣的区域活动主题,并应科学引领,热情支持,积极推进区域活动的进程,彰显幼儿的主人地位。如"插花区"花的不同颜色,树叶的不同形状,大多数幼儿会提出疑问:花朵为什么颜色不同呢?为什么有点有树叶,有的没有呢?有的花瓣是红色,有的花瓣又是白色的呢?有的树叶是圆叶子,有的树叶是柳叶形的?教师可抓住幼儿诸如此类的疑问,引领幼儿开展诸如"有趣的颜色与树叶"等主题活动。活动中,教师会惊奇的发现:幼儿的兴趣只是幼儿自主探索的起点,由幼儿的兴趣点引发的教育才能驱动幼儿主动探究新知的内部动机,而幼儿兴趣需要与教育目标的结合点则必须依靠教师耐心细致的观察与倾听。细致的观察既为正确指导幼儿活动提供依据,又能在幼儿学习兴趣与认知发展产生的矛盾冲突处衍生出新的"生长点",认真的倾听,懂得儿童的心理,适时、适当的引导、启发、激励,让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让幼儿有更多机会地表现自己、总结自己,促进幼儿自主性的提高。
三、科学投放区域活动材料,诱发幼儿学习兴趣
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要考虑不同年龄幼儿的水平和能力以及兴趣爱好进行设置,尽可能地体现层次性、多样性和趣味性。围绕活动的教育目标,尽可能多地提供多变、有趣、可操作的材料,吸引幼儿的兴趣,鼓励幼儿按照自主喜好自由选择,自由结伴,自主游戏,自主发展。例如在"棋苑"活动区域,可投放"中国象棋"在里面。老师可以让幼儿分角色装扮成中国象棋里面的的"帅""士""相""车""马""炮"等角色,在彩绘的棋盘上,将幼儿分成两个大组,幼儿可以分组统一而着装。开展活动的时候,老师指导幼儿"下象棋",先讲述"红先黑后"的原理,在红方的地盘上没走出第一步,每一个棋子的走动,都由老师先示范,然后由幼儿立刻跟着老师站立,老师在走出棋盘给对方示范,另一个小组的该角色同学跟进站立在老师的位置,活动中,把中国象棋的"红先黑后""车走直线""马跳斜角"这些基本的规则演示给幼儿,幼儿跟着老师形象的走动……这样,在幼儿面前展现的是趣味横生的"活象棋",能诱导幼儿积极地思想,既探究了中国象棋的技法,感悟了中国象棋的趣味,又培养了幼儿分析判断能力、推理能力、思维能力,同时,乐于合作的个性品质也得到提升。
四、有效评价,推动组织区域活动开展
教育评价是活动的重要环节,是提升幼儿园区域活动质量的重要手段。区域活动中教师实行个别化的、关注幼儿内在变化与情感体验的评价,目的在于引导幼儿自发、自愿的进行交流、讨论、积极表达情感,共享快乐,共解难题,提升经验,提供充分表现交流学习的机会,同时激发再次活动的愿望。活动中,以欣赏的眼光评价幼儿,注意幼儿的发展存在着差异性,注重评定幼儿园的个性、特长,善于发现每个幼儿的闪光点,鼓舞幼儿,启迪幼儿,发展幼儿。一个竖起的拇指、一缕赞赏的目光、一句惊叹的表扬都是幼儿前进的动力,让幼儿从内心品位成就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幼儿变得更自信,更大胆,更主动,更积极,让幼儿得到良性的可持续发展。在幼儿自主评价时,教师应采用鼓励性语言来引导幼儿,如:你的眼力真好,一下子就认出了那么多喜欢的花出来。你这步棋走的真好?怎么想到的呢?你没有乱抖衣服的沙子?为什么呢?通过幼儿间互相评价、自由交流、幼儿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学习别人的优点,促进幼儿共同进步,提高合作交往意识。
总之,区域活动为幼儿的学习和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机会,对促进幼儿生理机能、智力成长、个性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幼儿园一定要充分重视区域活动,有效地组织和实施区域活动,将激发兴趣、创设情境、科学原则,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的培养贯穿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 孙卓 .如何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J].《中国校外教育》.2015
【2】王清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组织与指导. [J].《考试周刊》.2015
【3】叶波.有效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思考. [J].《现代教育科学》.2014
- 【发布时间】2018/4/29 11:19:46
- 【点击频次】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