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 语文学科是基础性工具学科,担负着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任务。小学是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不同方法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显得尤其重要。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字、词、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等环节巧妙地将德育内容融于语文教学之中,使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渗透;品德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人的社会性,把握教育规律,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合格人才。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与的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德育进行渗透呢?
一、在识字、词的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识字、词的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如同拼音教学一样是枯燥乏味的,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组词。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很重要,《新课标》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例如:我教"卫"字时,首先让学生拼读,接着学生自己组词,"卫生"、"卫星"、"保卫"等,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练习。学生分别说:"我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天上的卫星真多呀!""解放军保卫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我对学生说:"我们要不要讲卫生呢?""要。""解放军叔叔辛苦吗?你们想不想当军人呢?""辛苦"。"想。"等等。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在阅读中渗透品德教育
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阶段的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先人的高贵品质,还有的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等。这些有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因素的课文,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的,德育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特点随机进行。因此,教师便可以根据教材灵活机动地采用教学方法了。如教《东方之珠》这一课,我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读书,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感悟体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起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背景资料介绍香港的过去,香港回归时的盛大场面,天下炎黄子孙的自豪心情,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强大的自豪感。
三、在习作中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始习作了,这一年龄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文、日记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日记和作文当中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教师则可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一位学生在写自己残疾的同学时,把外貌描写得简直就不是人,性格极端,把它当作一头猪来看待。我给他的评语是;美不是看外表,而是看内心。还跟他谈心,分辨是非。此后,那位同学知道自己的缺点,改变自傲的形象,乐于助人了,再也不说讽刺别人的话了。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妈妈病情加重,爸爸早早就去地里割麦了,我今天早上起床后,要煮饭、喂猪、喂鸡后才上学,结果迟到了。这是我第一次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了。老师,其实我也想早点到学校呀。"我深深的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无比的骄傲。我给他的评语是:你是最棒的,老师错怪你了。事后,我还表扬了这位同学,让其他同学学习他的优点。
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大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口语交际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文明的谈话习惯,能够学会倾听,顾及他人感受,这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除了创造适当的情境,还应当指导学生说合乎情境身份的话,有礼貌、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无论是从说话的眼神、姿态、语速还是措辞、情感,都体现着德育。在交际过程中,除了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修养,也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认真感受他人的言语,达到情感的交流,学会尊重、理解对方,考虑对方的感受,在人际交流和谐进行的同时实现德育的渗透。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无处不在。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当然,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办法还有很多,只要采用得当,同样能起到"文道结合"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教学;渗透;品德教育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深刻认识德育工作中培养学生独立人格的重要性,深刻认识人的社会性,把握教育规律,才能培养出德才兼备、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国家的合格人才。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最基本的语文素养,还要从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这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与地位决定的,是社会、国家赋与的我们语文教师的历史使命。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对德育进行渗透呢?
一、在识字、词的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识字、词的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但低年级的识字教学也如同拼音教学一样是枯燥乏味的,几乎每堂课上都要周而复始地识字、写字、组词。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很重要,《新课标》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过程。例如:我教"卫"字时,首先让学生拼读,接着学生自己组词,"卫生"、"卫星"、"保卫"等,然后让学生用这些词进行说话练习。学生分别说:"我要做一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天上的卫星真多呀!""解放军保卫着我们伟大的祖国。"我对学生说:"我们要不要讲卫生呢?""要。""解放军叔叔辛苦吗?你们想不想当军人呢?""辛苦"。"想。"等等。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在阅读中渗透品德教育
古人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小学阶段的课文含有许多育人的素材,有的渗透着先人的高贵品质,还有的渗透着环境保护的内容等。这些有着丰富的思想品德因素的课文,教师必须依据教材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特点,适时、适地、适当地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教育,传统教育等,使之从小就懂得做人的道理,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下坚实的基础。小学语文教材和小学语文教学,不是按照德育知识和德育能力发展序列来组织教材体系的,德育只能根据学生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发展序列的认知结构,根据具体教学内容中德育因素的特点随机进行。因此,教师便可以根据教材灵活机动地采用教学方法了。如教《东方之珠》这一课,我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组织学生自主读书,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感悟体验,真真切切地体会到香港的美丽与繁华,激发起学生热爱香港、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同时,通过背景资料介绍香港的过去,香港回归时的盛大场面,天下炎黄子孙的自豪心情,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强大的自豪感。
三、在习作中渗透品德教育
小学中年级学生开始习作了,这一年龄阶段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作文、日记是师生交流的重要手段,学生可以在日记和作文当中尽情倾吐自己的心声,挥洒自己的才情,教师则可通过评改学生的习作,对其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一位学生在写自己残疾的同学时,把外貌描写得简直就不是人,性格极端,把它当作一头猪来看待。我给他的评语是;美不是看外表,而是看内心。还跟他谈心,分辨是非。此后,那位同学知道自己的缺点,改变自傲的形象,乐于助人了,再也不说讽刺别人的话了。有一位学生在日记中写道:"由于妈妈病情加重,爸爸早早就去地里割麦了,我今天早上起床后,要煮饭、喂猪、喂鸡后才上学,结果迟到了。这是我第一次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了。老师,其实我也想早点到学校呀。"我深深的为有这样的学生而感到无比的骄傲。我给他的评语是:你是最棒的,老师错怪你了。事后,我还表扬了这位同学,让其他同学学习他的优点。
四、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口语交际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口语交际内容大多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来设计,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是德育渗透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口语交际中,学生能够养成良好文明的谈话习惯,能够学会倾听,顾及他人感受,这也是德育渗透的一个内容。《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的素养。"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是生活的工具,丰富多彩的生活给口语交际教学提供了源头活水。口语交际教学要求教师要善于捕捉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除了创造适当的情境,还应当指导学生说合乎情境身份的话,有礼貌、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无论是从说话的眼神、姿态、语速还是措辞、情感,都体现着德育。在交际过程中,除了提醒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行为修养,也应当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认真感受他人的言语,达到情感的交流,学会尊重、理解对方,考虑对方的感受,在人际交流和谐进行的同时实现德育的渗透。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无处不在。作为教师,除了用语言对学生进行教育,还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孔子说过:"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在生活中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学生。当然,语文教学渗透德育的办法还有很多,只要采用得当,同样能起到"文道结合"的效果。
- 【发布时间】2018/3/29 11:06:50
- 【点击频次】3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