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培智学生个别化教育

 

【作者】 唐 煜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特殊教育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个别化教育是体现因材施教理念的最佳途径,也是实现人性关怀的有效措施。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个别化教育,既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又能大幅提高学生多种自理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  培智  个别化教育  实施
  传统教育的“齐步走”模式和“一刀切”要求,显然无法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特别是在培智教育中更现弊端。因为教育对象不同,明显具有个体差异。而且这种差异不仅表现在学生肢体上、言行上,也表现在智商方面。如果对此再实施统一教学,就不能充分照顾培智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也不易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探索性。因此,为了使培智学生健康成长,满足他们个体需要,我们在教学设计与实施时都应充分考虑到这种情况,做到以特殊儿童需要为中心来制定和实施个别化教育。
  一、正确理解个别化教育定义
  个别化教育是相对集体教育提出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即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它不是传统私塾教育的一对一模式,也不是否定、对立班级授课,而是一种根据学生兴趣、爱好、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性特点等提供符合其学习需求的教育理想。尹俊华在其主编《教育技术学导论》一书中,将个别化教学定义为:“以学习者为中心适合于满足学生个别需要的教学。”培智学生由于肢体残疾或智力缺陷,以及由此引发的认知能力、学习能力、人格特点、情绪情感等方面也与一般儿童不同,就是在这些对象中比较也明显具有个体差异。所以,我们必须实施在教学形式、内容、方法等方面具有显明不同的个别化教育,使每个培智学生都能得到良好教育,获得良好语文素养的惠及。
  二、实施个别化教育的现实意义
  在特殊学校,实施个别化教育,比一般学校更具有紧迫性和现实意义。因对象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决定了“齐步走”模式没有用武之地。我们知道,培智学生间的个性差异,不仅表现在生理方面,而且表现在兴趣、爱好、需要、智能、个性等心理方面。即使同属培智生,也在记忆力、注意力、言语能力、自控能力等方面体现出很大差异。培智学生的个性差异,同一学生本身也有不同能力间的差异。这些差异在人本主义思想中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是实施人性关怀的良好载体。当然也是因材施教教育原则运用的前提和基础。我们实施个别化教育,就是尊重个体差异,就是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潜能,补偿学生缺陷,为学生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能力基础。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特殊对象群体中实施个别化教育才更具有现实意义。
  三、实施个别化教育的有效策略
  方法决定效果,成功源于细节。要取得良好的个别化教育效果,我们应创新方法,运用多种策略开展日常教育,既要立足于培智学生的个体差异,又要结合语文教学的学科特点,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其获得最大限度地发展。
  (一)情感性。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说道:“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培智学生由于生理缺陷,无论是肢体还是智能,给其心理造成严重影响,自信心不足,属于弱势。对于这类学生,我们更应实施爱的教育,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真诚与关爱。落实到课堂教学,就体现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们一定要从关爱的角度出发,尽量选择适合学生实情的教学内容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教师关爱与语文学习的愉悦,从而提高自信心。
  (二)生活性。语文教学要为学生将来发展奠基,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社会交际能力等多个方面。这多种能力的实现,我们就必须借助生活语文这个载体,通过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可运用多媒体模拟或亲临现场)等平台开展,利用个别化教育进行强化和跟踪,使其形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增强其独立性,减小对社会的依赖性。
  (三)趣味性。个别化教育在形式上可能变为单独教育或“一对一”的教育,但不能采取像对待问题生那样的简单说教的教育模式,同样要像班级授课一样,注重氛围营造和趣味教学,让学生在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中感受到语文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当然,开展趣味教学的方式很多,如讲故事、放音乐、做游戏等都可以增强语文学习的愉悦和快乐。
  (四)针对性。个别化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是针对性教育,即针对学生的生理、心理、智能方面的特点进行的教育。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到底选用哪种,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基础上,根据每个智障学生的个人特点和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选择适合个别化教育的方法和手段,以满足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和有不同需要的学生应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或达成不同的教学目标的学习需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人有8种智能,这8种智能的不同组合导致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针对不同教学对象的能力优势(潜在智能),合理选择教学方法。
  (五)多样性。个别化教育只是一种教学模式,但到具体教学时,我们仍要丰富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体现在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上。一是教学道具的多样性,这有利于吸引学生动手操作和用眼观察,聚焦他们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二是教学形式的多样性,如教学中还可以选择性地运用实践活动、游戏活动,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让他们在生活中体会知识,在实践中掌握知识。长期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模式,不仅能促进智障学生对知识的接收,还能使课堂教学内容更贴近智障学生的生活和经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个别化教育是实现教学目的和理想的最佳路径,也是培智学生获得良好语文素养培养的最有效措施。因为它是因材施教和人性关怀的最佳体现。当然,这需要我们与之相应的教学理念与能力,需要我们创新教育实践,才能提高针对性教育的实践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苏华、刘晓丽,培智学校教学数学的新尝试——走班制教学[J].现代特殊教育,2003.7。
  【2】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9。
  【3】银春铭,弱智儿童的心理与教育[J].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
  【4】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第二版)[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6。
  • 【发布时间】2018/3/29 10:54:47
  • 【点击频次】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