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培养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由此可见,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数学语言文字教学的意义多大。而实现又告诉我们,良好的阅读能力是理解数学、正确解答数学问题的关键。因此,我们应加强数学注重文字的教学,即数学阅读教学。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阅读能力 培养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数学和其他文科一样,也是文字表述的,也应该是可以读懂的。由于数学语言不仅有由文字表述的内容,还有图标、符号,公式等来表述内容的,因此,数学阅读比一般文科阅读更具需要以理解为基础的阅读能力。我们知道,阅读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我们知道,数学学习中的概念、公式、定义、定理等语段,虽只言片语,话少语短,但字字需要斟酌,句句需要考量。这不仅需要学生反复阅读,还需要以理解为基础的较强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数学教学来承担,来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可见,兴趣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正处于形象直观思维特征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拒人于门外的之嫌,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兴趣作动力支撑,就难克服学习理解中的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兴趣培养,使之爱好数学阅读,它不能像文学阅读那样可以一目十行,需要学生字字斟酌,句句考量,特别是概念、定义、公式等语句或语段,更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认真细致,需要读写结合,需要积极的思维参与,更需要意志的支持。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产生阅读动力。
二、授予学生良好阅读方法
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保证。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意思就是传授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这是我们早已熟悉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中,我们也要把这条理念贯彻其中,加之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以及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我们更应注重方法传授和技巧培养。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中面临的困难多种多样,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对策,做到“对症下药”。
(一)在教学算理中引导学生数学阅读。长期以来,计算教学都注重计算方法和算理教学,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解题技能的训练,却极少关注学生阅读。在很多数学教师潜意识中,认为只要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和法则就可以了。殊不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阅读不仅帮助学生弄清计算方法,还能帮助学生弄清计算顺序,进一步掌握算理和法则。实践中,很多教师不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上下功夫,而是用”题海战术“来训练解题能力,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去感受算理、去感悟算法,而不是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算理,习得方法。这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还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数学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习得,正确理解、掌握算理、方法和法则。
(二)在概念定义教学引导学生数学阅读。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体系中有很多概念、性质等。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语言表述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对数学感念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对它们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需要进行反复推敲,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如教学“倒数”这个概念时,课本是这样表述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这里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倒数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两个数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读这个概念的时候把你认为重点字、词勾画出来,学生们通过讨论分析,认为“乘积是1”、“互为”两个词非常重要。这就突出了倒数的本质,前提条件是乘积是1,而非商、差或和是1,互为又强调倒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倒数不能独立存在。我们知道,数学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特别对数学概念的阅读,更需要正确理解。了解概念的实际背景和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挖掘概念中字、词、句的真实含义。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真实含义,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蕴涵其中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将这种阅读技巧运用于今后的概念学习中。
三、加强阅读过程表扬激励
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意、记忆和思考。”因此,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表扬与激励,调动他们阅读情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阅读也如此有魅力和乐趣。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对于学生的阅读成效,教师要重视及时作出激励性和肯定性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可以对评价表加以使用,及时评价学生在这一阶段“阅读”的表现,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暂时较为落后的学生应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我们老师不仅要高度重视,更要加大力度,要充分运用数学学习中的文字载体,强化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理解、学会推理,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创新实践。小学数学是奠基学科,也应在这些能力上打基础,为学生发展奠基。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数学语言阅读能力,他们才能更好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发展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盈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素质教育,2016年。
[2]夏枫,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J].启迪与智慧,2015年。
[3]徐万军,思维让数学阅读走向理性——浅谈小学数学阅读中积极思维策略[J].辽宁教育,2011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阅读能力 培养
古人说得好:“读书百遍,其义自现。”数学和其他文科一样,也是文字表述的,也应该是可以读懂的。由于数学语言不仅有由文字表述的内容,还有图标、符号,公式等来表述内容的,因此,数学阅读比一般文科阅读更具需要以理解为基础的阅读能力。我们知道,阅读能力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我们知道,数学学习中的概念、公式、定义、定理等语段,虽只言片语,话少语短,但字字需要斟酌,句句需要考量。这不仅需要学生反复阅读,还需要以理解为基础的较强的阅读能力。这种能力就需要数学教学来承担,来培养。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意义和方法。
一、激发学生数学阅读兴趣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可见,兴趣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知道,数学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正处于形象直观思维特征阶段的小学生来说,无疑具有拒人于门外的之嫌,如果学生没有较强的兴趣作动力支撑,就难克服学习理解中的困难。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兴趣培养,使之爱好数学阅读,它不能像文学阅读那样可以一目十行,需要学生字字斟酌,句句考量,特别是概念、定义、公式等语句或语段,更需要学生全身心的投入,需要认真细致,需要读写结合,需要积极的思维参与,更需要意志的支持。所以要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产生阅读动力。
二、授予学生良好阅读方法
良好的阅读方法是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保证。古人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其意思就是传授方法比传授知识更重要,这是我们早已熟悉的教学理念。在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中,我们也要把这条理念贯彻其中,加之数学语言的符号化、逻辑化及严谨性、抽象性等特点,以及数学阅读不同于一般阅读的特殊性,我们更应注重方法传授和技巧培养。小学生在数学文本的阅读理解中面临的困难多种多样,导致学生数学阅读困难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我们要根据不同原因采取不同对策,做到“对症下药”。
(一)在教学算理中引导学生数学阅读。长期以来,计算教学都注重计算方法和算理教学,注重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解题技能的训练,却极少关注学生阅读。在很多数学教师潜意识中,认为只要学生掌握运算顺序和法则就可以了。殊不知,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正确的阅读不仅帮助学生弄清计算方法,还能帮助学生弄清计算顺序,进一步掌握算理和法则。实践中,很多教师不是在培养学生阅读上下功夫,而是用”题海战术“来训练解题能力,在反复练习过程中去感受算理、去感悟算法,而不是让学生在阅读中理解算理,习得方法。这不仅加重了学生课业负担,还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得不偿失。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数学阅读,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习得,正确理解、掌握算理、方法和法则。
(二)在概念定义教学引导学生数学阅读。在小学数学的教材体系中有很多概念、性质等。由于其自身特点的要求,语言表述具有很高的严密性和逻辑性。因此,对数学感念的阅读不能只停留在认读阶段,对它们的遣词造句、表达方式需要进行反复推敲,逐步弄清结论成立的条件,准确把握结论的内涵。如教学“倒数”这个概念时,课本是这样表述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这里学生最难理解的是:倒数不是孤立存在的,是两个数相互依存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读这个概念的时候把你认为重点字、词勾画出来,学生们通过讨论分析,认为“乘积是1”、“互为”两个词非常重要。这就突出了倒数的本质,前提条件是乘积是1,而非商、差或和是1,互为又强调倒数的相互依存关系,倒数不能独立存在。我们知道,数学阅读的核心在于理解,特别对数学概念的阅读,更需要正确理解。了解概念的实际背景和揭示概念的本质属性,挖掘概念中字、词、句的真实含义。真正理解数学概念的真实含义,而且也使学生领悟了蕴涵其中的数学阅读方法和技巧,将这种阅读技巧运用于今后的概念学习中。
三、加强阅读过程表扬激励
列宁曾说过:“缺乏情感的认识便失去认识的深入,人的思想只有被浓厚的情感渗透时,才能得到力量,引起积极注意、记忆和思考。”因此,在小学生的阅读过程中,我们要注重表扬与激励,调动他们阅读情感,使他们感受到数学阅读也如此有魅力和乐趣。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对于学生的阅读成效,教师要重视及时作出激励性和肯定性评价,更要注重学生参与过程及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教师可以对评价表加以使用,及时评价学生在这一阶段“阅读”的表现,对于表现突出的学生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暂时较为落后的学生应善于发现他们的进步并帮助他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应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而我们老师不仅要高度重视,更要加大力度,要充分运用数学学习中的文字载体,强化学生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理解、学会推理,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创新实践。小学数学是奠基学科,也应在这些能力上打基础,为学生发展奠基。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当学生具备了良好的数学语言阅读能力,他们才能更好理解数学,运用数学,发展数学能力。
参考文献:
[1]王盈盈,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素质教育,2016年。
[2]夏枫,小学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与研究?[J].启迪与智慧,2015年。
[3]徐万军,思维让数学阅读走向理性——浅谈小学数学阅读中积极思维策略[J].辽宁教育,2011年。
- 【发布时间】2018/3/1 11:00:45
- 【点击频次】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