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施教。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新颖有趣的方法中增强主体性,进而主动建构。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新课改的主要追求之一,也是我们一线老师最想看到的结果。但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我们的高耗并没有换来高效,反而还有学生因为我们大量的“作业投入”伤了兴趣。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通过学的效果来体现教的效益。而我们知道,要让学生主动学,就必须跳出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教学模式,要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实施以有效教学为主要的教学策略。而所谓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由此可以看出,有效的体现在学生,而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而我们教师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可以参照姚利民在《有效学校的六个特征》一书中给我们指出的方法进行实践:一是要充分准备和精心组织;二是要明确教学目的,三是教学有条理且清楚,四是教学要富有挑战性;五是要采取适应性教学措施,六是要让学生肩负一定的学习责任,七是要重点突出,八是要师生最大限度地交流。这些措施为我们指明了实践方向,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还要结合下步方法进行,才可走向有效教学的彼岸。
二、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施教,增强教学方式灵活性。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不断重视和投入的加大,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让大部分学校都有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化基本设施,如多媒体投影仪,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视。教学中,我们要走出传统,运用这些设备施教,通过生动的幻灯片课件或动画演示数学原理及例题,适当使用学习软件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及分享直播教学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对于信息科技的过分依赖,将课件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课本照本宣科。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应该通过校内培训,县级培训,网络培训,测评考级等途径进行加强。
(二)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动力源泉,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以学为主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导入教学环节,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或一些故事引出数学问题。在教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放出西游记师徒四人的形象,然后从包里拿出三个饼(可以是道具但真品效果会更好),问孩子们应该怎么分才公平,这样既可以引起孩子们自发的思考,也可以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分数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将教学内容游戏化,如通过“找不同”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几何图形。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可以在课堂中加入一两个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如福尔摩斯探案问题,来锻炼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逻辑能力和帮助他们获得学习成就感。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传统的数学课堂上,都是老师先讲概念举例子,之后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练习。但这样对于自主性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练习上缺乏积极性,很有可能不做,少做或者做错了也置之不理,久而久之自然影响他们数学学习的整体连续性。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引入合作学习,根据课堂内容提前准备,将学生按学习能力,个性等进行3-6人的小组分组,给他们机会在课堂或课后完成数学任务,特别是一些相对具有开放性一些的数学题目,他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既能集思广益相互促进,也能相互监督提高每个孩子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同时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也能得以提高,课堂气氛也可以得以活跃。
(四)拓展作业形式,增强作业反馈的有效性。传统的课堂和课后作业都是做练习题以及试卷,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过量的同质化作业有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导致一些抄袭等负面行为。教学不止是课堂上的40分钟左右的时间,它包含了教师的前期准备也包含了课后的学生练习巩固。因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需要在作业这个板块上进行创新。首先,应鼓励小学生在“做中学”。例如,在教几何图形时不妨让学生通过裁纸或使用其他道具来制作不同的图形。其次,应该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例如给出三种移动公司的话费套餐,再给出一个假定人物(如数学老师)的通话需求,为他推荐最优惠的套餐。再次,合作学习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完成一些小组为单位的数学任务,如外出去校园或公园,给见到的所有圆柱体拍照。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法,方法很多,但不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注重学生积极性调动的方法,因为,只有这样,以学为主才可能得以体现,才能让学生主体建构作用得以发挥。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认为所有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都可归结为学生主体性调动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化教为导”理念的有效做法。
参考文献:
[1]白丽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6年。
[2]周强,新时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6年。
[3]崔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4年。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近年来新课改的主要追求之一,也是我们一线老师最想看到的结果。但在传统数学教学中,我们的高耗并没有换来高效,反而还有学生因为我们大量的“作业投入”伤了兴趣。在新课改的实践中,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实践,通过学的效果来体现教的效益。而我们知道,要让学生主动学,就必须跳出传统“教师讲、学生听”的接受式教学模式,要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有效性。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的小学数学教学,谈谈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有效教学的概念界定
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就必须实施以有效教学为主要的教学策略。而所谓有效教学中的“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由此可以看出,有效的体现在学生,而老师只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而我们教师要达到这种效果,就可以参照姚利民在《有效学校的六个特征》一书中给我们指出的方法进行实践:一是要充分准备和精心组织;二是要明确教学目的,三是教学有条理且清楚,四是教学要富有挑战性;五是要采取适应性教学措施,六是要让学生肩负一定的学习责任,七是要重点突出,八是要师生最大限度地交流。这些措施为我们指明了实践方向,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还要结合下步方法进行,才可走向有效教学的彼岸。
二、实施有效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运用信息技术施教,增强教学方式灵活性。随着国家对于教育的不断重视和投入的加大,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推进,让大部分学校都有了一些基本的信息化基本设施,如多媒体投影仪,电脑、交互式电子白板或智能电视。教学中,我们要走出传统,运用这些设备施教,通过生动的幻灯片课件或动画演示数学原理及例题,适当使用学习软件增加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及分享直播教学给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学习资源。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对于信息科技的过分依赖,将课件变成另一种形式的课本照本宣科。老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应该通过校内培训,县级培训,网络培训,测评考级等途径进行加强。
(二)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趣味性。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动力源泉,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体现以学为主的有效手段。例如,在导入教学环节,我们可以采用一些学生喜欢的卡通人物或一些故事引出数学问题。在教分数的时候,教师可以在幻灯片上放出西游记师徒四人的形象,然后从包里拿出三个饼(可以是道具但真品效果会更好),问孩子们应该怎么分才公平,这样既可以引起孩子们自发的思考,也可以让他们更直观的了解分数的含义。同时也可以将教学内容游戏化,如通过“找不同”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不同的几何图形。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可以在课堂中加入一两个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如福尔摩斯探案问题,来锻炼他们的自主思考能力,逻辑能力和帮助他们获得学习成就感。
(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传统的数学课堂上,都是老师先讲概念举例子,之后让学生以个体为单位进行练习。但这样对于自主性较差的学生来说,他们在课堂练习上缺乏积极性,很有可能不做,少做或者做错了也置之不理,久而久之自然影响他们数学学习的整体连续性。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在课堂上引入合作学习,根据课堂内容提前准备,将学生按学习能力,个性等进行3-6人的小组分组,给他们机会在课堂或课后完成数学任务,特别是一些相对具有开放性一些的数学题目,他们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既能集思广益相互促进,也能相互监督提高每个孩子的参与感和积极性,同时他们的人际交流能力也能得以提高,课堂气氛也可以得以活跃。
(四)拓展作业形式,增强作业反馈的有效性。传统的课堂和课后作业都是做练习题以及试卷,这对于小学生来说,过量的同质化作业有可能会降低他们的学习热情甚至导致一些抄袭等负面行为。教学不止是课堂上的40分钟左右的时间,它包含了教师的前期准备也包含了课后的学生练习巩固。因此,为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教师也需要在作业这个板块上进行创新。首先,应鼓励小学生在“做中学”。例如,在教几何图形时不妨让学生通过裁纸或使用其他道具来制作不同的图形。其次,应该多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例如给出三种移动公司的话费套餐,再给出一个假定人物(如数学老师)的通话需求,为他推荐最优惠的套餐。再次,合作学习也可以在课后进行,完成一些小组为单位的数学任务,如外出去校园或公园,给见到的所有圆柱体拍照。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法,方法很多,但不论哪种方法,我们都要注重学生积极性调动的方法,因为,只有这样,以学为主才可能得以体现,才能让学生主体建构作用得以发挥。在这几年的实践中,我认为所有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都可归结为学生主体性调动的方法。这也是体现“化教为导”理念的有效做法。
参考文献:
[1]白丽萍,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6年。
[2]周强,新时期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课程,2016年。
[3]崔艳,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读写算,2014年。
- 【发布时间】2018/3/1 10:33:25
- 【点击频次】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