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 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关键词:课前预习 合作探究 巩固知识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在课堂教学之中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我认为"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指导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前预习
在上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有效的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先学"的过程,学生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操作能力,把老师要讲的例题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先认真感受长方体的特点,找准每个面的长和宽,列出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自己在找出内在联系,试着归纳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学生在"先学"时,弄懂每一个问题,心里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课前自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兴趣也增强了信心。在教学时老师还要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挖掘"闪光点"。例如:对在自学的过程中提出最有价值问题的同学;自学汇报中,发言最精彩的同学;同学自学提出的问题,解决最多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和奖励这样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就可以从分调动起来。
二、指导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先学"发现问题汇报后,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生生互动,把原来教师"表演的角色"更好的让给学生去发挥,去交流,让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碰撞"。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已经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同,对新知识理解的深度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汇报交流才能充分体现出课前自学的重要性,回报交流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要处理好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进行:首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汇报,解决个人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轮流向全班汇报,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一起讨论,最后小组互相评价,谈谈学习体会。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在课前会做一份自学情况报告,在报告上画出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课堂教学开始就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中轮流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巡视和参与在各个小组之间,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然后小组轮流展示汇报,可以在黑板和多媒体上展示,教师要抓住每个学生的亮点,注重每组中差生的培养。从而加深应用题的理解和记忆。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畅谈己见,教师和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前提下,展开的交流活动是有效的,高效的,对数学和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态度。
三、把握好教师"后教"中的主导作用
"后教"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要把握好教师在"后教"中的主导作用。例如:在分数解决问题中,可用方程或除法算式来解答,要针对题型,让学生理解什么题型用算术法解答,什么题型用方程解答更为简便,师注意引导。在教学中,"后教"一是要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主要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倾向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内容。二是要明确教的方式。可以让通过自己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对这位同学的讲解提出疑问,或者进行相互的讨论,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讨论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拨、更正和补充。三是要明确教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而不满足于只给学生提供具体问题的答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
四、把握好"当堂训练"巩固知识
"当堂训练"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作业,学生练习后教师点拨和纠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举一反三,基本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既当堂完成了作业,教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了基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要求也得到落实。我在数学教学"当堂训练"巩固知识时,课前准备好练习题课件:学习闯关、游戏登岛等等,有时也才用小组内,一个人提问,其他同学合作解决,解决问题后在小组交流;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出题,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了错误,及时讨论解决。对于"当堂训练"和合作讨论完成很好的学生及时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差生更要增强他们好学数学的信心。
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中解脱出来了,特长得以发展。教师也可以解脱出来,根据学生的特点,强调学生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定能为我们数学教学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张桂芳:对片段式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年Z1期
关键词:课前预习 合作探究 巩固知识
《新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如何在课堂教学之中落实新课改的理念,我认为"先学后教"的课堂教学方式,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有效地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指导学生实施有效的课前预习
在上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有效的预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学生预习的过程就是一种"先学"的过程,学生按照自己已有的知识能力和操作能力,把老师要讲的例题进行独立分析和思考,从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例如:在教学长方体的表面积时,学生先认真感受长方体的特点,找准每个面的长和宽,列出算式。你从中发现了什么?自己在找出内在联系,试着归纳出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学生在"先学"时,弄懂每一个问题,心里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课前自学的积极性,激发了兴趣也增强了信心。在教学时老师还要针对学生的自学情况,挖掘"闪光点"。例如:对在自学的过程中提出最有价值问题的同学;自学汇报中,发言最精彩的同学;同学自学提出的问题,解决最多的同学进行及时表扬和奖励这样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就可以从分调动起来。
二、指导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先学"发现问题汇报后,教师应该把大量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通过生生互动,把原来教师"表演的角色"更好的让给学生去发挥,去交流,让他们的思维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碰撞"。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已经对新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但是每个学生的自学能力不同,对新知识理解的深度各不相同。在课堂教学上,教师不能再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汇报交流才能充分体现出课前自学的重要性,回报交流要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要处理好优等生和后进生的关系。可以分为三个环节进行:首先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部汇报,解决个人不懂的问题,然后小组轮流向全班汇报,提出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一起讨论,最后小组互相评价,谈谈学习体会。例如:在教学分数应用题时:学生在课前会做一份自学情况报告,在报告上画出线段图,列出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出算式。课堂教学开始就让学生在自己的学习小组中轮流汇报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教师巡视和参与在各个小组之间,是一个组织者和参与者。然后小组轮流展示汇报,可以在黑板和多媒体上展示,教师要抓住每个学生的亮点,注重每组中差生的培养。从而加深应用题的理解和记忆。整个过程学生主动参与,畅谈己见,教师和学生在明确的教学目标前提下,展开的交流活动是有效的,高效的,对数学和数学学习产生积极地情感体验和良好的态度。
三、把握好教师"后教"中的主导作用
"后教"是对学生的自学进行一定的梳理和必要的纠正、补充,同时也是对学生自学的更高一层次的深化和提升,要把握好教师在"后教"中的主导作用。例如:在分数解决问题中,可用方程或除法算式来解答,要针对题型,让学生理解什么题型用算术法解答,什么题型用方程解答更为简便,师注意引导。在教学中,"后教"一是要明确教的内容。教的内容主要指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暴露出来的带有普遍性倾向的问题,也就是学生目前尚未掌握的教材内容。二是要明确教的方式。可以让通过自己已经学会的学生去教那些还没有学会的学生,其他学生可以对这位同学的讲解提出疑问,或者进行相互的讨论,教师的作用则是对学生的讨论进行引导,并对学生讨论未解决的问题进行及时的点拨、更正和补充。三是要明确教的要求。教师要让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而不满足于只给学生提供具体问题的答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找到解决这一类问题的规律。
四、把握好"当堂训练"巩固知识
"当堂训练"就是指当堂练习和当堂作业,学生练习后教师点拨和纠正。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当堂作业,巩固所学知识,形成能力,举一反三,基本实现课堂的教学目标。这样学生既当堂完成了作业,教师也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课后的作业辅导打下了基础。整个课堂教学过程真正体现了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则,教学目标要求也得到落实。我在数学教学"当堂训练"巩固知识时,课前准备好练习题课件:学习闯关、游戏登岛等等,有时也才用小组内,一个人提问,其他同学合作解决,解决问题后在小组交流;小组内同学之间互相出题,发现个别学生出现了错误,及时讨论解决。对于"当堂训练"和合作讨论完成很好的学生及时鼓励和表扬,特别是差生更要增强他们好学数学的信心。
在全面实施新课改的今天,"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中解脱出来了,特长得以发展。教师也可以解脱出来,根据学生的特点,强调学生主体,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的成功运用定能为我们数学教学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张桂芳:对片段式课件辅助数学教学的思考[J];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5年Z1期
- 【发布时间】2018/3/1 10:32:56
- 【点击频次】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