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科本质

 

【作者】 何世梅

【机构】 四川省武胜县教师进修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是“语”与“文”的天然整合,从这两方面去考究,是我们探索语文教学本质的方向。因此,在新课改的实践的今天,我们在在课堂组织上、教学手段运用上、学习方式上、教学内容上有所体现,才能让学生语文课堂有语文味。
  关键词:语文  课堂教学 学科本质  注重
  语文是什么?语文课堂应教什么?学生应学什么?这是语文教育的理性思考者们不能回避的责任问题。新课标的出现,无疑回答了上述问题,也对教师实践语文教学指明了方向。但在实践中,由于仁者见仁地“创新设计”,致使语文课堂五花八门,“泛语”现象严重,既没有语言运用的培养,也没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在组织形式上,课堂剧、历史课、思品课、文化课、综合或专题内容的社会实践课、文学鉴赏课,精彩纷呈、不一而足;在教学手段运用上,幻灯片、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现代电教媒体齐上阵,为追求媒体效应,把语文课变成媒体的奴隶,没有哪个教学人不用绚丽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搞笑的动画来打造课堂“亮点”;在学习方式上,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综合实践的小组讨论、知识竞赛、诗文诵读、社会调查、角色扮演、问题辩论等无所不用;在教学内容上,文本涉及什么样的内容,就上成什么课,科学、社会、自然、伦理、道德、军事、经济、娱乐、体育、饮食等领域都成了语文的内容,都泛化为语文应负载的责任。面对上述现象,不得不让我们叩心沉思和继续追问,语文怎么了?语者不语,文者不文,这还叫语文吗?语文教学到底该何去何从?多年实践告诉我们,语文语文是“语”与“文”的天然整合,只有从这两方面去考究语文的本质,我们才能找到语文教学到底该做什么。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找到语文教学要走的路。
  一、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
  汉语是世界上最精确、最完整、最优美的语言之一,新课标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中的第一句就要求“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作为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语文素养首始的情感目标,决定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应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我们知道不热爱祖国语言的人很难说会热爱自己的祖国,不热爱母语的孩子就不会学好语文,这恐怕是没有任何疑义的。语言文化的熏染使得每个社会学意义上的人都会打上鲜明的民族烙印。都德曾在《最后一课》中借韩麦尔先生之口表达了对祖国语言的热爱和对祖国语言意义的认识:“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因此,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
  二、语文教学要着力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培养
  语文是门实践性课程,没有语言基本功底就无法自如地运用语言文字,就不能为未来工作、生活奠基服务。因此,必须加强语言基本功底训练,该写的要多写、该读的要多读,该练的要多练,不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搞玄乎、执敏感,回避是不能达成“双基”目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得靠语文实践来完成。新课改只是摈弃了反复与机械,并没有否定练习与作业,反而更丰富了练习的方式,注重了能力和趣味,拓展了作业空间,延伸到课外实践。这无疑更加强了语文基本功底训练。这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质疑甚至否定,君不见,“应试”体制下的学生有几人能把汉字写规范,有几人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能真正规范,有多人能明白语修逻文?所以,这从实例论证了新课标“加强学生语文实践,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的科学性,也要求我们语文教学应把之作为重中之重,作为语文课程实施的基础和首要环节。
  三、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品味和感悟
  现行教材都是从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中精选出来,具有厚重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文精神。新课标反复强调:“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但人文精神的寄托就是语言,不直接深入接触语言材料,不扎扎实实地通过语言品味,来引导学生感悟、理解,就难以开启这扇高贵的精神之门,就难以受到优秀文化的浸润与熏陶,就难以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更不会达到培养语感的目的。所以,品味语言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这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多读,课内读、课外读,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挖掘母语文化厚重的底蕴和丰厚的意韵,感悟和理解民族语言的韵味和魅力。
  四、语文教学要着力丰富和发展学生的语言文化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单纯是继承,而是在继承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没有发展的语言是没有生命力的语言,没有发展的语言我们至今仍在“之乎者也”时代徘徊。语言和其他事物一样,也是在不断发展着的,现在新加入的大多是网络语言,其不仅在学生口头流行,在学生作文、日记中也屡见不鲜了。这种现象,我们语文教育必须予以重视,要谨防对正规语言的学习产生负面影响,我们不是迂腐不化的保守,但语言发展必须遵循语言的基本规律,并不是任何人以任何方式的“创新”都是合理合法值得肯定而无可指责的,网络语言中滥用、乱用现象特别严重,错字、错词特别多,对语文教育的影响也越来越大,这无疑给语文教育又增加了新的难度,我们必须加以重视、整治,使之规范。
  总之,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科本质,回归语文本色,只有做到这样,语文课堂上才具有语文味,学生才能感受到语文自身的魅力。至于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什么,新课标中的“语文素养”已给我们指明方向。为防止重蹈覆辙,我们要以新课标为准绳,认清语文本质,践行语文教学。
  参考文献:
  [1]杨荣华,语用,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J].作文成功之路旬刊,2016年。
  [2]陈苹,抓语文学科本质,回归语文教学本真[J].课外语文,2016年。
  [3]郑莉华,让语文教学洗尽铅华回归本真[J].内蒙古教育,2015年。
  • 【发布时间】2018/3/1 10:27:19
  • 【点击频次】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