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
【关键词】 ;
【正文】 摘 要:针对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现状,结合我校实验教学的实际情况,从实验室硬件配备、师资力量、实验内容、实验教学模式、实验考核方法五个实验教学方面进行分析,提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应用人才;培养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1]。实验过程是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2]。如何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成为高校尤其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现状,从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实验设备投入、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验考核方法等五大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给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一、 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尤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其软、硬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突出的是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本就不能适应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改革实验教学,构建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强、应用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实验教学。
1.优化组合,独立开设实验课
传统的实验教学仅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虽然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很难使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根本不能使实验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根据专业不同,对所开设的实验项目进行统一分类、整合优化,使其具有独立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即创设独立设课的新颖实验教学模式。
根据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独立设课的实验,配有多项实验项目,它不仅涵盖了基础型类、综合类、还专门设置了设计类、创新类实验项目。实验教师,根据专业不同、学生情况不同,制定不同的实验项目,安排出基础类、综合类、设计类实验项目所占的份额,也可根据需要,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培养不同方向的需要。
如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其实包括了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程。其实验就可以独立开课,实验内容包括常用仪器操作、不同章节的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实行独立的学分,独立的开课时间,独立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通过独立开课,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2.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创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创新为导向的新颖教学模式。
⑴针对基础类实验,可以选用一种课外预习、课内实验、课外完成实验报告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验方式。针对综合类、设计类实验,可以选用一种实验教师课外答疑、课内指导,学生课外查新、课内外设计与仿真、课内外制作与调试的课内外师生互动的实验方式。此外,还将充分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帮助查阅最新中英文献,利用专家讲座、学术论文竞赛和优秀成果展览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研究、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初稿,师生共同改进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测试,最终完成实验成果,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⑵针对综合、设计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如“机器人技术”、“电子电路设计”等,选用课题研究式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即实验指导教师提出设计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查阅文献资料、制定设计方案、测试、制作,同时要求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的前提下,逐步针对性的进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补充、优化实验室资源,在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同时,建立科研导师制度。
三、结束语
全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尤其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实验教学在提高人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前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为开创新世纪高校实验教学的新局面,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应用人才;培养
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教学和实验室建设工作是衡量高校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1]。实验过程是将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有效途径,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而且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2]。如何抓住机遇,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已成为高校尤其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本文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分析目前高校的实验教学现状,从实验教学内容、方法、实验设备投入、实验教师队伍建设以及实验考核方法等五大方面进行详细分析,给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改革措施。
一、 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尤其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其软、硬件资源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要。更加突出的是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根本就不能适应目前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改革实验教学,构建应用、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针对目前大多数高校实验教学的现状,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思维强、应用能力高的复合型人才,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实验教学。
1.优化组合,独立开设实验课
传统的实验教学仅仅是课堂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虽然能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但是很难使学生的应用、创新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根本不能使实验教学应有的教学效果得到充分的发挥。为此,根据专业不同,对所开设的实验项目进行统一分类、整合优化,使其具有独立性、完整性和系统性,即创设独立设课的新颖实验教学模式。
根据理论课的教学内容,独立设课的实验,配有多项实验项目,它不仅涵盖了基础型类、综合类、还专门设置了设计类、创新类实验项目。实验教师,根据专业不同、学生情况不同,制定不同的实验项目,安排出基础类、综合类、设计类实验项目所占的份额,也可根据需要,以适应不同专业、不同学科培养不同方向的需要。
如我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开设的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其实包括了电工技术、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程。其实验就可以独立开课,实验内容包括常用仪器操作、不同章节的综合性实验及设计性实验。实行独立的学分,独立的开课时间,独立的考核方式,使学生拥有一定的自主权。通过独立开课,改革实验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目的。
2.改进实验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探索创建一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学生自主创新为导向的新颖教学模式。
⑴针对基础类实验,可以选用一种课外预习、课内实验、课外完成实验报告的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实验方式。针对综合类、设计类实验,可以选用一种实验教师课外答疑、课内指导,学生课外查新、课内外设计与仿真、课内外制作与调试的课内外师生互动的实验方式。此外,还将充分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帮助查阅最新中英文献,利用专家讲座、学术论文竞赛和优秀成果展览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与学生共同探索研究、学生提出实验方案初稿,师生共同改进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测试,最终完成实验成果,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兴趣,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的创新思维和应用能力。
⑵针对综合、设计性较强的实验课程,如“机器人技术”、“电子电路设计”等,选用课题研究式的开放实验教学模式。即实验指导教师提出设计任务,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查阅文献资料、制定设计方案、测试、制作,同时要求撰写实验研究报告。在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实验理论、实验方法的前提下,逐步针对性的进行开放式的实验教学,挖掘学生的最大潜力。补充、优化实验室资源,在进行开放式实验教学的同时,建立科研导师制度。
三、结束语
全力推进实验教学改革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尤其应用型本科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实验教学在提高人才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是当前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是实现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迫切要求。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创新,为开创新世纪高校实验教学的新局面,为国家培养更多的应用型、创新型人才而努力奋斗。
- 【发布时间】2018/1/27 16:11:40
- 【点击频次】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