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之我见

 

【作者】 范茂叶

【机构】 临沂市公路局兰山区公路管理局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交通运输业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它能把社会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个环节有机地联系起来。世界上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都是以建立安全、高效、完备的运输体系为前提的。主要分析公路运输经济的现状与发展。
  关键词:公路运输;经济;发展
  1 公路运输的特点   
  1.1 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由于公路运输网比铁路、水路网的密度要大十几倍,分布面也广,因此公路运输车辆可以“无处不到、无时不有”。公路运输在时间方面的机动性也比较大,车辆可随时调度、装运,各环节之间的衔接时间较短。尤其是公路运输对客、货运量的多少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这一点对抢险、救灾工作和军事运输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2 可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  由于汽车体积较小,中途一般也不需要换装,除了可沿分布较广的路网运行外,还可离开路网深入到工厂企业、农村田间、城市居民住宅等地,即可以把旅客和货物从始发地门口直接运送到目的地门口,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这是其它运输方式无法与公路运输比拟的特点之一。
  1.3 在中、短途运输中,运送速度较快。在中、短途运输中,由于公路运输可以实现“门到门”直达运输,中途不需要倒运、转乘就可以直接将客货运达目的地,因此,与其它运输方式相比,客货在途时间较短,运送速度较快。
  1.4 原始投资少,资金周转快。公路运输与铁、水、航运相比,所需固定设施简单,车辆购置费用一般也比较低,因此,投资兴办容易,投资回收期短。
  1.5 公路运输的操作方式比较简单易。公路运输准入制度不如铁路、航空和水路运输那样严格,相对来说行业进入比较容易。   
  2 中国公路的发展及高速公路发展现状   
  第一阶段是高速扩展路网阶段。主要是50年代,包括三年恢复时期和第一、二个五年计划时期。 第二阶段是扩展路网长度与提高路网等级、质量并重阶段。包括三年调整时期和“三五”、“四五”、“五五”时期。从60年代初开始,为适应全国经济发展的需求,公路建设一方面继续扩展和完善路网,同时又明显提高了公路的质量和等级。第三阶段是提高公路质量和等级为主、扩展路网为辅阶段。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全国公路网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公路等级和质量的提高己成为我国公路建设的主导。
  3 公路交通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   
  3.1 中心——外围理论。弗里德曼认为,任何国家的区域系统,都是由中心——外围两个子空间系统组成。资源、市场、技术和环境等的区域分布存在客观差异。当某些区域的空间聚集形成累积发展之势时,就会获得比其外围地区强大得多的经济竞争优势,形成区域经济体系的中心。外围(落后地区)相对于中心(发达地区),处于依附地位而缺乏经济自主,从而出现了空间二元结构,并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强化。不过,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市场之间的联系加强以及城市化的加快,中心与外围的界限会逐步消失,即最中心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将推动外围空间经济发展并逐渐向一体化方向发展。在内陆地区,公路交通是连接城市及其外围农村的主要纽带,公路交通的完善是落后地区招商引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必备条件之一,因此,公路交通运输的发展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及城乡经济一体化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3.2 点轴开发理论。该理论认为随着重要交通干线如铁路、公路、河流航线的建立,连接干线地区的人流和物流将迅速增加,生产和运输成本不断降低,会形成有利的区位条件和投资环境。产业和人口向交通干线聚集,使交通干线连接地区成为经济增长点,沿线成为经济增长轴。对于公路交通而言,在区域发展过程中,大部分生产要素集聚在中心城镇,并由公路运输干线将其联系在一起而形成“轴”,即公路沿线形成各种工业园区、特色产业带等,从而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4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
  4.1相关性分析证明并且量化了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有着明显的关联性,其中公路里程和全社会客运总量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趋近于1。由于在货运领域,铁路运输与公路运输存在较强的竞争关系,并且承担了较大比例的货运量,所以全社会货运总量与区域经济的关联性不如前两个指标显著。
  4.2相关性分析说明,由于公路运输与区域经济存在强正相关关系,所以在研究公路交通和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以及制定相关发展战略的时候,应当对两者进行综合考虑。一方面,在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的时候,应当充分考虑到公路运输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并在资金、政策等方面给予支持,从而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另一方面,公路运输在发展指导思想和目标等方面要与区域经济发展相一致;在生产力布局、路网布局、服务质量方面要符合或适度超前于区域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地区经济水平的快速提升。
  5.创造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
  收费公路都是公路网中的重要路段,大多数公路经过新建或者改造为高等级公路后,其带来的社会效益比一般公路基础设施更为突出。高等级公路的社会效益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直接效益指运输成本降低、运输时间节约、行车里程缩短、交通事故和货损减少及老路交通状况改善而产生的效益,这部分效益可以货币形式计算。间接效益主要包括因收费公路建设给沿线周边地区经济发展带来的国土增值、就业机会增加以及促进其它运输方式提高效率和服务水平等,这部分效益是社会效益的主体。收费公路推动公路建设、改善路网,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经济效益,已远远超过收费公路本身。  
  参考文献:
  1崔红建.公路运输市场经济规制的全新视角[J].物流技术,2009,(4).
  2赵会忠.高速公路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J].社科纵横,2008,(12).
  • 【发布时间】2017/12/26 17:40:14
  • 【点击频次】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