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在小组合作中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作者】 钟 斌

【机构】 四川省南充市小佛初级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随着新课改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模式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的开展,绝非易事。因此在初始阶段,经常会面临学生的合作小组未能如我们所设想的那样开展合作学习,经常是组内较优秀的学生包办了所有的学习任务,将原来由教师的满堂灌变成由优秀学生所主持的一言堂,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有的合作小组因公开课临时凑合,在合作学习时,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有的小组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究其原因,是学生不知道该怎样合作,是教师没有真正地教给学生合作的办法。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组织者教师。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与学生共同解决学习中碰到的困难,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要想切实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1. 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
  新课程刚刚开始实施,学生刚刚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他们习惯了独立思考、一问一答的学习方式,突然间要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去解决某些问题,学生迷茫。目前,学生合作学习大多是在老师的要求下进行的,而事实上,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是学生学习的自发性行为,而不应该是老师的要求性反映。因此,我首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对于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①建立固定合作小组。这是最基本的条件,小组成员一般控制在4人左右。经过长期的合作学习之后,使之感觉到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我是这个小组的一员,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②进行学习方式培训,向学生介绍各种先进的学习方式。如;向小组介绍合作学习的优点,一般的学习方法,使学生产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欲望。 ③举行小组合作学习竞赛活动,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选,激发学生合作的积极性,养成合作学习的习惯。
   2.加强学生自主能力的训练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积极提倡的有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应该是基础。学生的合作学习也是如此,如果小组成员没有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那么他们的合作也是虚无失效的。因此,要想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我们还应该加强学生的自主能力。 ①激发情感,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在学习中,学生的认知、情感、技能、态度等诸方面应获得和谐发展。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真正积极参与的关键是教学方法情感化,因此,教师应千方百计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情感,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有内在的动力的支持,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 ②自学思考、激励自主尝试。读书离不开思考,自学更十如此。“学而不思则罔”要使书本上的知识成为自己的知识,自学就是两者的桥梁,这是自主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要创设自学氛围,提供自学空间,提出自学要求,要尽量找到新知识的生成点,直接或间接提供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的停靠点,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的自学,为学生自主尝试创造条件。 ③质疑问难,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贵有疑,“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质疑问难是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重要环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让学生敢问、会问、善问,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勇气和精神。
  3.洞察学生合作需要的时机
  为了使学生尽快适应小组合作学习,在平常的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然而学生的合作热情并不高。原来老师都以为是在方法上出了问题,后来终于有一学生道破了天机;老师,这些问题我们不用讨论也都知道,为什么还要讨论?原来如此,学生在学习时,不是任何内容都需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只有当内容在学生个人确实无法解决的情况下才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才有意义、有价值,学生才有合作的热情。因此,我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善于洞察学生的合作需要,抓住时机,恰如其分的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那些学生力所不能的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那些力所难及的问题,则让学生合作解决,而那些力所不及的问题。则需要老师引导解决。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品质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应和其他学生尤其是独立学习有机的结合,在培养合作精神上又有自己的独立见解。真正做到各抒己见,取长补短,集思广益。通过这几年的经验,有效的证明的这一点。
       怎样行之有效地利用合作来学习呢?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放在指导学生的能力提高上,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鼓励积极参与,尽量减少对学生的限制,要把学生当成平等的活生生的人,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正摆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教师的导应恰到好处地在课堂教学中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2、融入竞争机制,优化合作学习
  有竞争才有提高,针对小学生好胜的心理特点,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入竞争机制,对合作学习的效果能起到纠正、提高、深化的作用,使合作学习更具实效、高效。
  3、精选合作学习的内容,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合作学习虽能在教学中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但并不是说一节课全部都采用合作学习,一篇课文的所有知识点都得用上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应重实效,而不能流于形式,那么怎样将合作的内容选“准”选“精”就成了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认为在选择合作内容时,应遵循以下三原则:1、模式性。即在以前教师的训练下已对学习某方面知识形成了较固定的模式,学生能按此模式逐一解决。如:识字教学的那几个环节,学生已较熟悉,就认真有序地合作完成每一步骤。2、水平相当性。皆教学中需通过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解决的疑问应在学生的能力范围之内,与他们的智力、经验、知识结构等水平相当。3、可协作性。即教学中的有些问题本来就需要几个人合作才能完成。如:分角色表演、朗读、词语接龙等。
  
  • 【发布时间】2017/11/27 23:26:23
  • 【点击频次】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