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教学达乘上信息技术快车

 

【作者】 王遂心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镇龙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语文教学达乘上信息技术快车,就可徜徉在高效的轨道上。实践中,我们要科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语文  信息技术  运用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以多媒体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结合也就越来越频繁。作为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紧跟时代步伐,达乘信息技术这列快车,让语文教学徜徉在高效的轨道上。在现实中,作为一名新课标的践行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提高,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被引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它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资源,形象生动的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它成为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助推器,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下面,我谈谈信息技术手段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一、符合认知规律,灵活教学,效果显著
  现代教育技术克服了传统教学知识结构线性的缺陷,具有信息呈现形式多、非线性网络结构的特点,符合现代教育认知规律。一是人类的认知是一个层层相连的网状结构,这个结构中有节、点、链等。各节点之间通过链的作用而结成一个记忆网络。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结构从最初的知识节点出发,呈网状分布的知识链结构,形成一种多层次的知识结构。这是一种以人类思维方法组织教学信息的学习环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学习需要来安排自己的学习。二是现代教育技术则把感知、理解、巩固与运用融合为一体,能让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记忆得到强化,可以有效地促进个体主动参与认知结构进行不断重组的递进式学习过程。例如,在教学《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时,我们就可以用Flash或PPT的方式先展示一组环境被破环的图片,自然导入课文罗布泊仙湖的消逝,在老师指导下学生自己预习感知课文,把握内容,理清思路。然后教师再呈现罗布泊消逝前后的资料和图片,两相对比,学生能深刻的体会“四盲”的破环性之严重,油然生发感慨,也就不难理解文章后面作者站在荒芜的罗布泊发自肺腑的惋惜和遗憾。当学生内心情感被高度激发之时,在看看今非昔比的、枯涸的月牙泉、青海湖,学生自己就知道“悲剧仍在上演”,恨不得马上就能阻止这一切,水到渠成地让学生创造性的提些意见和建议,写些宣传语。一堂课就这样自然而紧凑、轻松而积极的完成,而且让学生刻骨铭心。
  二、拓宽教学内容,激发兴趣,增长见识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南宋朱熹也指出:“教人未见趣,必不乐学。”而现代教育技术可以集声、文、图、像于一体,使知识信息来源更丰富,且容量更大,内容更充实,形象生动而更具吸引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宽阔的时域空间,既可以超越现实空间,生动地展示历史或未来的认知对象,又能够拓宽活动范围,将巨大空间与微观世界的事物展示在学生面前加以认知。符合学生直观思维的学习需求。例如,在教学《故宫博物院》、《苏州园林》、《中国石拱桥》等文章时,我们就可以很容易通过网络收集大量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形成课件,形象直观的把学习内容呈现在学生眼前,极大限度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有效地创设出课堂教学的最佳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改变教学模式,主体教育,大放光彩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育学研究表明,建立在科学人性观基础上的主体教育思想要求确立和提高人的主体地位,充分释放和发挥人的巨大能动作用,让他们意识到并主动地追求和实现个人在教育过程、自我发展中的价值,充分调动积极性,能动地进行学习、工作与社会生活。它要求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把学生当成有自主意识的主体,让学生掌握自身发展的主动权,成为自身发展的主人,教育者的作用在于推动学生的发展,而不是塑造或代替他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教师更多地应做一名向导和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加者,而不是建立在学生被动与无知基础上的专断的权威。我在教学实践中深刻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是实现主体教育,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理想手段,是学生智力、能力提高、心理发展的一种理想工具。因为学生获得知识是在教师、同学的帮助下,通过独立探索或者和同伴协作交流中进行的,在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下进行的。
  四、革新教学手段,优化结构,提高效率
  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系统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强调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群的作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材、学生三点一线的格局,学生面对的不再是单一枯燥无味的文字教材和一成不变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而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图文并茂的音像教材、视听组合的多媒体教学环境与手段和以及在网络、远距离双向传输的教学系统,所有这一切,使得传统教法中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立体多元组合形式,使得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状态。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自身的视觉与听觉功能,对大脑产生多重刺激作用,从而使得学习效果显著提高。
  二十一世纪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的时代,其实质是人才、教育的竞争。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的变革也越来越依赖于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我们要达乘上信息技术这列快车,扬起素质教育风帆,让学生获得更好的语文教育。
  参考文献:
  [1]陈艳平,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
  [2]倪雅秀,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优越性[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
  [3]郭军英,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学周刊,2014年。
  • 【发布时间】2017/11/27 23:25:31
  • 【点击频次】4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