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浅议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作者】 尹丽娜

【机构】 青海省西宁市第八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有效教学是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生命,为了能使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我认为需要从实际出发找出相应措施进行解决。本文分析了现阶段历史教学的问题所在,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经验提出了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的意见与措施。
  关键词:初中历史;有效教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如何以高质量教学迎接挑战,是每一位教师特别是历史教师面临的共同问题。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余文森教授从专业的角度进行了回答: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具体表现在:学生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学会到会学;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那么如何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历史课堂沉闷枯燥,有的学生看小说,有的睡觉,有的忙着说话,还有些发呆的。面对这种情况,有些老师严厉呵斥或者干脆不闻不问,这两种态度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中国有句古话“万事开头难”,也就是说开好了头就等于成功了一半,教师应该想尽一切办法在上课伊始就让学生感到新奇、有悬念、愿意学,当学生的求知欲望被激发起来后,作为教师则可以顺利的传授新课了,故教师应该充分利用上课前的两三分钟,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编出小故事﹑设置情景难题、安排学生朗诵、播放短片等方式,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引导学生积极探索学习,掌握课本知识的方法
  1.引导学生学会有效探索、掌握课本具体的知识点、概念。要想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教师应该注重知识获取的便捷有效性、记忆的长时性和再现知识的准确性。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知识点和概念、定理都有其不同的记忆途径,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并总结其中的奥妙,合理加工和处理该知识点,尽力探索研究最简便的记忆方法,以便提高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效率。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记忆技巧,以便学生参考借鉴;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把抽象记忆转化为形象记忆,对于各种不同的知识点,积极探索最适合的识记方法,并在课堂上及课后相互交流记忆技巧。
  2.引导学生探索全面掌握历史学科学习的方法。初中历史的每一部分知识都是相互联系、统一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系统。学生在学的过程中,要善于归纳零碎的知识点,使其形成整体的知识框架,有利于系统地掌握知识。首先,要掌握该节课的线索。例如政治、经济及文化等教学大专题,在其下又细化成若干个小的专题:政治大专题下的制度、政策、阶级、民族及其对外关系等,经济大专题下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畜牧业、工业和商业等,文化大专题背景下的自然、社会科学各个方面。其次,要掌握课本每个历史阶段的特点,要从政治、文化和经济的有关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学生可以参考学习资料中对该节课知识框架的概括,并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自己的学习方法进一步改善,学会运用集合的方法,确立知识间的层级关系,竭尽全力地探索学习初中历史的最佳方法。
  二、加强学法指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使学生乐学、愿学很重要,而使学生会学更是关键。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的不同,决定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因此,教师应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真正地“授之以渔”,使学生学会学习。我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开发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1.探索识记具体知识点、概念的便捷途径。如采用歌谣法、谐音法记忆等。比如记忆苏联成立时的四个加盟共和国:屋(乌克兰)外(外高加索联邦)两只鹅(俄罗斯、白俄罗斯)。
  2.探索概要掌握历史事件的基本要领。如记忆重大历史事件,往往包括背景、经过、影响几大段的复杂内容,可让学生化复杂为简单,通过信息的加工重组,提取要素进行记忆。可以借鉴语文科的学习方法,如找出每一句的重点词(动词或名词),简化句子,概括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
  3.发掘教材的隐性知识。教材各部分的文字材料、图表等,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体现为隐藏性知识。在学习中要指导学生对隐藏性知识深入挖掘和联系,并进行知识的迁移。如1865年,美国从俄国购买阿拉斯加,在隐性知识上反映出:俄国在1865年之前是一个地跨欧亚美三洲的大帝国。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1、使用问题教学法。上课后,先提出一至两个能概括本课主要内容的问题,然后让学生自行阅读课文,通过思考,将本课内容进行简单概括。
  2、善于设疑。自学指导贵在设疑,学生创造精神,创造性格和创造习惯养成的核心是“疑”。讲课的开头、讲课的重难点、讲课的过渡处或结尾,进行设疑,锻炼和促进学生的自学能力。
  3、学会运用联系比较法。联系比较可以是多层次、多方位的,包括历史发展的纵向联系比较,同一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横向联系比较,历史发展的因果联系比较,中国历史和世界史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学科和其它学科之间的联系比较,历史演变和现实生活、时事之间的联系比较等各个方面。
  4、训练法。历史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是在训练过程中培养的。因此在自学过程中,必须把能力训练放在重要位置,通过能力训练,促使学生去思考、探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提高历史教学的效率。
  总之,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自学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实施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成败,因此,培养好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高建斌. 新课程改革中初中历史教学的几点心得[J]. 雅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02) .
  [2]张海川. 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精神[J]. 考试周刊,2009,(10)
  [3]陈平. 初中历史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 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09,(11)
  • 【发布时间】2017/11/27 23:05:51
  • 【点击频次】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