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作者】 李兰珍

【机构】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凤溪镇中心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需要我们多措并举,在这些策略中,最好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才能提高学的有效性,从而以学彰教,提高教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学有效性  提高  实践策略
  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我们新课改的最终目标,也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事业追求。但何谓“有效”?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告诉我们:“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简单地说,与其说提高教的有效性,不如说是提高学的有效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进行有效地教学,充分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来主动建构知识,内化为能力,通过以学彰教,来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初中数学教学实践,谈谈如何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
  一、深入研究、领会新课标基本理念
  理念是行为的先导,是指导教学选择教学方法,确定教学手段的依据。由于传统教学功利性太强,常关注双基,忽视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仅应“应试”埋单,导致学生低上运作能力强,没有数学实践能力。在全面践行新课标的今天,我们重蹈复辙就是没有教育的时代观。新课标要求我们应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组织、开展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和充分实现素质目标。因此,作为教学设计的课前准备,我们要深入研究、领会新课标基本理念,化理念为教学行动,来选择、确定教的方式和学的策略。体现在课堂上,如果我们教师教学行为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并且成功促进学生学习数学和身心的发展,而且还成功激起和维持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动机及兴趣,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及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给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了稳固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并使得在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成功达到了既定的数学教育目标,这样的课堂才称之为有效的课堂。
  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主动参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学艺术就在于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有了兴趣就肯用全部的精力去做事情。”兴趣是学生“我要学”的动力之源,是学习动机之根。因此,要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为教学首要任务来抓。这是有心理学根据的:学习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来自主体的认知需要,然而学习的实际发生则常常需要来自外部环境的刺激。就是说从根本上缺乏认知内需,学习无法发生;但是没有环境的外在刺激,学习内需也难以自发启动。尤其对于心理不成熟、自我意识和自控学习能力尚待发展的中小学生来说,其学习动机更需要依靠教师去激发和调动。例如,在教学“相似三角形”的第一节课时,我们就可运用多媒体的绘画功能画一个卡通人物的头像,学生顿时满腹狐疑,“我们的数学老师又不是美术老师,为什么要用简单工具画出这张形状相同、大小不同的头像呢?”我们应抓住学生这种“疑心”进行教学,就能让学生在思考中学到相应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中,教师应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角色作用,帮助学生把新信息与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才能更好地,更快地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之感。
  三、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思考,促进再创造
  数学思考是新课标提出的一项重要目标,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再创造的有效做法。落实到实际课堂中,就是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思考理解问题,用数学地思维来处理问题。为此,我们应倡导在数学活动中学,在做中学的理念,让学生经历数学的“再创造”过程,并由适应到逐步习惯,从数学的角度看事物,能发现数学问题并作出清楚的表示,以数学思维的方式处理问题,初步形成数学思维方式,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因为它不是一个具体的知识,是一种行为习惯或文化熏陶,体现了数学文化的特征,教师要自觉的,有意识的渗透,这是一个长期渐近的过程。而有效地数学课堂就需要这种渗透,渗透的多少也决定于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对数学的理解,我们要把握教材中设置的问题情境,充分调动和组织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教师还要充分利用或提炼教材中提供的思维方式,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生活化,作为教学实施的目标。对于学生而言,也要充分理解数学,学习“数学化”。
  四、优化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手段施教
  随着“班班通”工程的全面落实,以多媒体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手段成功入驻课堂,与学科教学进行了结缘整合,成为现代课堂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工具。这一点,从教师的热衷和青睐便可证明。就是在有这样的先进手段的支撑下,新课标看到了优化教学方式的重要硬件基础,便要求到:“课程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作为一种先进手段或方式,我们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作用,才可以起到化抽象为直观,帮助学生理解的效果,例如,我们可以把许多抽象的概念和繁琐的叙述帮助我们讲清楚,屏幕上的图象和颜色文字一“幕”了然。例如教学“圆柱看成是一个矩形旋转得到的”和“圆锥看成是一个直角三角形旋转得到的”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动画演示,可以形象直观地将圆柱、圆锥的形成过程展示出来。
  总之,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还有很多方法,我们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实际进行选择利用,这样,才能更为地调动学科的主体积极性,提高其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提高教的有效性目的。
  参考文献:
  [1]冯杰,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13年。
  [2]伍于修,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践与探索[J].新课程学习,2014年。
  • 【发布时间】2017/8/25 10:30:50
  • 【点击频次】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