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以优美的语言艺术打动学生

 

【作者】 周绍芬

【机构】 山东省郯城县第一实验小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心理学家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性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学生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的教学现状,代之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语文教师是祖国语言文字的传播者,其语言的基本功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亲其师,信其道”要使学生对语文感兴趣,就要先使学生对语文教师产生好感要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必须讲究自己的课堂语言艺术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语言艺术化并富有吸引力呢?我认为,第一,课堂教学语言要具有科学性准确性,就是讲课时要表达科学准确简练合乎逻辑第二,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生动性趣味性,因为教师形象生动的比喻,风趣幽默的话语,传神动人的姿态,绘声绘色描绘,都可以把深奥的道理形象化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感染学生,把课教得更活泼教育家于漪老师就是这方面的楷模.我们语文老师应该多向她学习.第三,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教育性,语文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更要当好“人师”,在课堂上不但要给学生知识,还要教会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自己的国家因此,教学语言一定要有教育性,是学生通过健康的思想教育,达到心灵净化人品美化感情高尚化的境界.第四,课堂教学语言应具有审美性启发性,一个语文教师文雅的谈吐,丰富的表情,流利的普通话,上课时或慷慨陈词,或娓娓而谈,或言已尽而意无穷,都会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都会启发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状态这种“亲其师”的感情一旦产生,“信其道”就是自然而然的了.
  1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我先在课前精心地制作了各种鸟的图片,在导入新课时,我采用了故事导入法,告诉学生今天老师给他们请来了一群可爱的鸟朋友,然后出示鸟的图片,把它们贴在黑板上,学生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被激起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这样的教学,学生就会容易入情入境,展开想像,比起简单的讲述更能激发学生的灵性,开启学生学习之门.
  2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全面展现自我
  新课标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巧设问题,引导学生,点拨学生的思路,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揭示课题后,我先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课文,把找到的问题答案用直线划出,不明白的地方用问号标出.自学时要求学生做到边读边想边动手.通过这样动手动口动脑训练学生,能促使他们在最大限度里发挥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自主学习中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因此,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全方位参与中学习,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参与率,使语文课堂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3放飞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
  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的各抒己见.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感悟,懂得了知识是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的思维在无拘无束的讨论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给课堂教学注入生机.如在教学《群鸟学艺》一文时,我问学生:“学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道理.”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了只有耐心心认真地学习,才能学到真本领.可有一个学生却回答的不同,他说是凤凰老师教搭窝的方法不好,才使有的鸟没有学会搭窝,他的回答激起千层浪,学生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并列举了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最后,我在学生们讨论的基础上作了全面的总结,使他们对课文的寓意有了比较正确的理解?这样做,保护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里得到了充分的张扬.
  4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其语境描述的美妙,语言运用的精妙,思想表达的深邃,见解阐述的独到,都是引导学生感悟的重要内容?采用多种形式让学生反复朗读,像朗读比赛,组织读书会朗诵会,写读后感等,以发掘每个学生的智慧潜能,发挥学生的一技之长.在朗读过程中,理解内容,积累词句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如:我在教学《群鸟学艺》一课时,让学生在阅读中抓重点,引导学生对各种鸟的语言进行反复诵读,以悟出它们内心的想法和学艺的态度.这样的教学让学生选择自己阅读感悟的精华,进行具体表述,让他们在各自品评中进一步得到升华.
  5尊重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品味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在感悟的基础上,自编自演了课本剧,他们那逼真的形象,丰富生动的话语,独特的表演手法,体现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于学困生我还经常作出一些激励性的评价.
  • 【发布时间】2017/8/25 10:29:47
  • 【点击频次】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