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情境教学法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情境创设,让学生处于一种更具有教育意义的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主体作用,从而获得教与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物理 情境教学法 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情境教学法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大量应用。所谓情境就是一种能诱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氛围,也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所学知识的认识、探索和发现过程的外驱力。新课标对此很重视,反复强调情境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很多朋友也热衷情境创设,甚至追求“繁华艳丽”点缀课堂,但效度低,有哗众之嫌。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经过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我认为有效的情境教学法应从精心设计情境开始。
情境教学法应用之一: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物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对此,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而我们创设生活情境,其目的就是打通生活与物理的通道,让物理“回娘家”,获得真实感。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其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依据学生心理状态,顺着学生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引言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门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再引入2012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我行”的境界,在讲物理是非常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这些都给学生带来无限快乐和兴趣,激发了学生下一步努力学习的求知欲望。
情境教学法应用之二:利用历史故事创设情境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物理的长期发展中,也积淀了众多故事。其中有物理本身的故事,也有物理学家个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可以成为我们一种教学资源,教学相关内容时,我们就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把它作为情境创设的料子,不仅可以营造气氛,还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先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又如,在教学《大气压力》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回放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历史故事来证明明大气压的存在和强大。
情境教学法应用之三:通过实验操作创设情境
实验操作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操作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任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抡,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探究能力。
情境教学法应用之四:巧用偶发事件创设情境
偶发事件是教学中经常能遇到的一种事件,虽不可预设,但我们可以以此为“此情此景”的教学作为情境创设的重要资源,只要教师有教学睿智,教学语言组织得当,同样可以收到良好效果。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持久度还不大,还需要运用的诱发因素来维持,因此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免要开小差。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风趣、有吸引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在一次偶然课堂上,我们正在复习动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忽然间从外面飞进一只黑色的燕子,容不得我半点的思考,顷刻间,教室炸开了锅,立刻沸腾起来,“怎么办”看着他们的神情,看着燕子不停的上下穿梭,不停的煽动翅膀,我灵机一动,对着这些可爱的学生,以及这不速之客,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实验,看看它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能量转化?还有那些物理知识?”“什么,老师,您?”正在诧异的同时,燕子终于找到了通路,飞向了外面的世界。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回顾着刚才眼睛所看到的“实验”,争先恐后的回答:燕子在向上飞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在向下飞时,动能增加,势能减少,它不停的煽动翅膀可能跟频率有关,也可能与力的平衡有关……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竟然想到了频率与力的平衡,不管他们是否说得全面,我发现,他们的思维在拓展,他们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帮助我们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性,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合理应用,使之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吝保成,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几种教学法的运用[J].新课程,2012年。
[2]陆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6年。
[3]钟铭,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15年。
关键词:初中物理 情境教学法 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大力推进,情境教学法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也得到了大量应用。所谓情境就是一种能诱发学生积极学习的情感氛围,也是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求知心理,参与所学知识的认识、探索和发现过程的外驱力。新课标对此很重视,反复强调情境对于物理学习的重要性。很多朋友也热衷情境创设,甚至追求“繁华艳丽”点缀课堂,但效度低,有哗众之嫌。那么,如何创设情境呢?经过几年的物理教学实践,我认为有效的情境教学法应从精心设计情境开始。
情境教学法应用之一:运用生活实例创设情境
物理源于生活,是生活的抽象概括。对此,新课标要求物理教学应“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而我们创设生活情境,其目的就是打通生活与物理的通道,让物理“回娘家”,获得真实感。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许多经验,但是对其背后的道理并不知晓,处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境地。依据学生心理状态,顺着学生认知规律,在初二物理引言教学中,我创设了如下情境:首先通过开教室的门,引入这门不是普通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我们大家将从这门走进物理知识的王国,去探求物理知识的奥秘。紧接着再引入2012伦敦奥运会上中国健儿拼搏夺冠的情景,分析其中的物理知识,射击——三点一线与光学有关;举重、游泳等与力学有关;及时运用奥运健儿乒乓球队员的自信,自己战胜自己,最后达到“我能我行”的境界,在讲物理是非常有用的时候,引入乌鸦喝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等,这些都给学生带来无限快乐和兴趣,激发了学生下一步努力学习的求知欲望。
情境教学法应用之二:利用历史故事创设情境
中华民族历史源远流长,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物理的长期发展中,也积淀了众多故事。其中有物理本身的故事,也有物理学家个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可以成为我们一种教学资源,教学相关内容时,我们就可以拿来“为我所用”,把它作为情境创设的料子,不仅可以营造气氛,还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究意识。例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实验”以前首先通过多媒体先介绍“曹冲称象”这一有趣的史实,并根据“曹冲称象”揭示船的吃水深度→排水量→船与石头的重量关系之间的特定联系,它在学生的视觉中形成了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生动活泼的历史见证物,再演示阿基米德定律实验,这样就增强了学生对物理教学的探索欲望。又如,在教学《大气压力》时,我们可以利用课件回放马德堡半球实验的历史故事来证明明大气压的存在和强大。
情境教学法应用之三:通过实验操作创设情境
实验操作情境的设置,不仅在于实验操作本身,更重要的是知识背景的铺垫以及铺垫的技巧。只有当问题情境与学生原有任知结构紧密相联,并相互作用时,实验现象、探索规律,才能转化为知识和能力。只有这样情境教学才会有一个更高层次的升华。如《浮力》教学,来自生活中的经验往往成为学生思维的障碍,学生常误认为浮力跟物体的质量、体积、密度有关,跟物体浸入液体中的深度,跟物体的运动状态、空实心以及物体形状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等等。为了使学生建立正确的概念,首先通过多媒体引入海底世界的精彩片段,提出问题,为什么有时候浮力大到可以托起一艘万吨巨抡,而有时候又小到托不起一片薄薄的铁片,一艘船从海里驶向河里,浮力什么变化?浮力的大小究竟跟哪些因素有关?演示实验时用弹簧秤分别挂起同体积的铁块和铝块浸入水中,大家观察弹簧秤示数,并提问说明什么?要想说明物体的体积跟浮力无关应该设计什么实验?要想说明上述提出的其他观点又应该设计哪些实验?正是这样一层一层的循序渐进,学生在实验的问题设计中得到了答案,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探究能力。
情境教学法应用之四:巧用偶发事件创设情境
偶发事件是教学中经常能遇到的一种事件,虽不可预设,但我们可以以此为“此情此景”的教学作为情境创设的重要资源,只要教师有教学睿智,教学语言组织得当,同样可以收到良好效果。我们知道,初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持久度还不大,还需要运用的诱发因素来维持,因此课堂上有些学生不免要开小差。这时教师要善于运用形象、风趣、有吸引力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性。比如:在一次偶然课堂上,我们正在复习动势能之间的相互转化,忽然间从外面飞进一只黑色的燕子,容不得我半点的思考,顷刻间,教室炸开了锅,立刻沸腾起来,“怎么办”看着他们的神情,看着燕子不停的上下穿梭,不停的煽动翅膀,我灵机一动,对着这些可爱的学生,以及这不速之客,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的实验,看看它在运动过程中,有什么能量转化?还有那些物理知识?”“什么,老师,您?”正在诧异的同时,燕子终于找到了通路,飞向了外面的世界。他们用自己的大脑回顾着刚才眼睛所看到的“实验”,争先恐后的回答:燕子在向上飞时,动能减少,势能增加;在向下飞时,动能增加,势能减少,它不停的煽动翅膀可能跟频率有关,也可能与力的平衡有关……出乎我的意料,他们竟然想到了频率与力的平衡,不管他们是否说得全面,我发现,他们的思维在拓展,他们的能力在不知不觉中得以提高。
总之,情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帮助我们提高学生学习主体性,能提高教学有效性。因此,我们要精心设计,合理应用,使之为教学服务,为学生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吝保成,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几种教学法的运用[J].新课程,2012年。
[2]陆勇,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运用[J].中外交流,2016年。
[3]钟铭,浅谈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法的运用[J].试题与研究,2015年。
- 【发布时间】2017/8/5 9:27:25
- 【点击频次】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