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点文献
论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
【关键词】 ;
【正文】摘 要:信息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就是让信息技术手段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朗读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有机整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越来越紧密,表现为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二者有机整合,就是让学生在获得良好语文教育的同时,又能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下面,仅从小学语文的角度来谈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
记忆字形的音、形、义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学生将来步入文学殿堂的基石,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记忆汉字的字形既是识字的重点也是识字的难点。传统的识字教学往往是老师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学的无味,且记不住或记不牢字形,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厌学情绪,低效率的识字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阅读水平,甚至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识字教学有机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课件是集色彩、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集成性、交互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观察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创造、指导”的课堂中学会学习、学会自主,提高识字效益。如在教学语文古诗《草》一课时,我首先在屏幕上配以图画景色,然后赋以诵读古诗声音的同时再配以不同景色动态图画,如:一年四季小草的荣枯变化,山火燃烧后小草的倔强再生。教师把教学过程这样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真正做到了“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而且很快就理解诗中意境。同时通过多媒体直观图的演示和突出的“闪烁”,激起了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渴求和思考,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有机整合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虽然感人,能激起民族自豪感,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加上一些专用性词语,学生理解有难度。为此,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先出示一张“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警示牌,引导学生理解因为国力衰弱,中国人在外国人眼里的地位很低贱,进而理解国家强大的重要;同时出示课文中外国人嘲笑中国人的话,再用动画表现外国人殴打中国人的画面。这样不仅激起学生义愤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从而感同身受理解了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最后出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面的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读书,做国家民族的栋梁。整节课没有说教,学生触动很深,受教颇多。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机整合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小学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朗读很重要。利用信息技术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
四、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整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在一个“用”字上。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要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运用。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练习途径。
实践证明,恰当而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变静为动,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不断去探索研究,使学生们在声、形、色的教学环境中愉悦地获取知识,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刘莹,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课堂内外,2013年。
[2]吴晓莉,浅谈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旬刊,2016年。
[3]张海英,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机整合[J].新课程学习,2014年。
关键词:小学语文 信息技术 有机整合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大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就越来越紧密,表现为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让内容丰富的学科课堂教学作为信息技术的有效载体,又把信息技术作为学科课堂教学的一种崭新的支撑,提高学与教的效率,改善学与教的效果,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朝基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靠拢。二者有机整合,就是让学生在获得良好语文教育的同时,又能提升信息技术素养。下面,仅从小学语文的角度来谈谈利用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机整合的有效途径。
一、信息技术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的有机整合
爱好是最好的老师,强烈的求知欲望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优化导入环节,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这是进行新授课的首要环节。
记忆字形的音、形、义是学习语言的基础,是学生将来步入文学殿堂的基石,但是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记忆汉字的字形既是识字的重点也是识字的难点。传统的识字教学往往是老师灌输,学生被动地接受,学生学的无味,且记不住或记不牢字形,久而久之还会产生厌学情绪,低效率的识字教学严重影响学生的写作、阅读水平,甚至于学习语文的兴趣。信息技术的运用与识字教学有机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我们知道多媒体教学课件是集色彩、声音、图像、动画等多种信息于一体,具有较强的整体性、集成性、交互性,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观察想象能力,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创造、指导”的课堂中学会学习、学会自主,提高识字效益。如在教学语文古诗《草》一课时,我首先在屏幕上配以图画景色,然后赋以诵读古诗声音的同时再配以不同景色动态图画,如:一年四季小草的荣枯变化,山火燃烧后小草的倔强再生。教师把教学过程这样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真正做到了“用眼看、用耳听、用脑想”,而且很快就理解诗中意境。同时通过多媒体直观图的演示和突出的“闪烁”,激起了学生对学习新知的渴求和思考,增强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信息技术与教学重难点突破的有机整合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荀子说过:“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由此可见,闻、见是教学的基础,借助信息技术教学能有效地化抽象为具体,把难以理解的内容或者对理解课文起重要作用的内容,用多媒体展现出来,调动学生视觉功能,通过直观形象、生动的感官刺激,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全方位感知更多的信息,提高教学效率,激活学习的内因。只有产生与文本的对话期待后,学生才会主动走进文本,与作者进行心灵的对话,从而进入“真正的读书境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虽然感人,能激起民族自豪感,但距离学生实际较远,加上一些专用性词语,学生理解有难度。为此,教学中我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课件创设情境,先出示一张“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警示牌,引导学生理解因为国力衰弱,中国人在外国人眼里的地位很低贱,进而理解国家强大的重要;同时出示课文中外国人嘲笑中国人的话,再用动画表现外国人殴打中国人的画面。这样不仅激起学生义愤和强烈的爱国热情,从而感同身受理解了周恩来同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情壮志;最后出示梁启超《少年中国说》里面的一句话“少年强则国强……”,鼓励学生从小立志,为国读书,做国家民族的栋梁。整节课没有说教,学生触动很深,受教颇多。
三、信息技术与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有机整合
朗读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对于小学低年级小学生来讲朗读很重要。利用信息技术练习学生的朗读能力,至少有两个有效的途径:一是使用现成的语文教学软件或光盘、磁带等辅助资料;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通过计算机的“录音”功能将学生自己的朗读录下,由学生自己从中去发现问题,找出自己在读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矫正读音及情感的处理等。
四、信息技术与培养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有机整合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而素养的提高、能力的增强,在一个“用”字上。在运用中领悟,在运用中发现,在运用中创造,这是学好语文的要点。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取决于课堂教学中单位时间内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安排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安排的每一项活动,都必须具有鲜明的目的性和完整的系统性。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大大提高了课堂的容量,加快了教学的节奏,这样就能节约出宝贵的时间,我们将这些时间还给学生,将语文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到学生的手上,让其自由运用。其次,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不能搞闭门造车,应当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多渠道的练习途径。
实践证明,恰当而巧妙地将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进行整合,能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变静为动,符合学生的心理年龄特点,学生易于接受。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学科知识的学习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的课程组织形式,将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相整合,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优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为目标的新型教学模式。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还将不断去探索研究,使学生们在声、形、色的教学环境中愉悦地获取知识,使语文课堂教学更富有魅力。
参考文献:
[1]刘莹,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机整合[J].课堂内外,2013年。
[2]吴晓莉,浅谈民族地区小学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J].读与写旬刊,2016年。
[3]张海英,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的有机整合[J].新课程学习,2014年。
- 【发布时间】2017/8/5 9:25:30
- 【点击频次】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