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 杜采光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杨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不仅能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还能呈现插图,激情导行,还可起到强化感知、拓宽思维的作用。
  关键词:品德与社会  多媒体  运用
  品德与社会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培养学生道德践行能力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但由于传统说教式教学影响,课堂授课形式单一枯燥,学生接受不容易,效果也不太好。但随着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入,就以其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新颖的艺术方法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吸引住。“在教学生明理、学做人”,实现品德教学目标等方面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品德与社会的教学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下面,我结合多年实践,谈谈多媒体在品德与社会课中的有效运用。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创设趣味情境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教学情境是师生双方对话的一种重要平台,是教学中时间、空间,师生心境及情感、动机等方面的多向组合。多年实践告诉我们,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这是其它教学方式难以达到的,而多媒体教学正体现了这一点。如教学《不娇气》一课时,我们可在课堂一开始就播放自制配乐故事音乐:在清新飘荡的乐声中,小竹笋的故事如丝丝春雨,深入孩子们的心田,再播放多媒体,以连环画的形式,伴着讲述铺开教学内容,这幽美的旋律,扣人心弦的故事,让学生陶醉,使文中蕴藏的深刻哲理,悄然播撒在孩子们稚嫩的心田中,而图画的展示更是感人至深,苍翠可人与枯老孱弱以形成鲜明的对比,处处揭示着“娇气”的危害。又如,在教学《今天的功课今天做》时,我们也可利用多媒体边放配乐朗诵,边放动画片,同学们便随着美妙动听的音,有感情地朗读,在生动形象的画面刺激下,主动进入课文中所写的森林学校,看到小松鼠和小猴子对待作业的不同态度和结果,录音放完了,同学们有一种回味无穷的美的感受,这种视听结合的直观教学情境,达到了声情并茂,情景交融,寓教于乐的教学目的,也让学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激发了学习兴趣。
  二、利用多媒体呈现插图,激情导行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很多插图,有通话、寓言内容的描绘,有故事情节的前景,哲理深刻;有栩栩如生的各种英雄人物,个性鲜明,呼之欲出,不但图美,而且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情感信息。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我们不仅可以再现情境,还可帮助学生迅速进入教材描写的特定情境,这是理解教材内容的极好方式,而学生的道感情感往往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教学中如能好好利用这些插图精心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把文中的插图变成“活”的画面,这对提高教学效果是有明显作用的。如教学《光辉的节日》,其中“五一节”、“十一国庆节”、“七一党的生日”和八一建军节”四个节日的插图颜色鲜艳,对比分明。我们可先用幻灯放映各幅彩图、放映祖国人民热烈庆祝的精彩片断、这样就不仅能激活教材上的插图,还能让学生从画面上看到了不同节曰的不同场面和气氛,能帮助学生区别开各节日的特点,这就吸引了学生,感染了学生,使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了共鸣,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又如,在教学《注意交通安全》一课的练习时,我们可一边用幻灯放插图,一边朗读图边上的儿歌,使学生直观地认识红、绿灯、又记住了琅琅上口的儿歌,起到很生动的导行作用。另一幅图画是“这样走路安全吗?为什么?”,我就先播放插图,因图中的内容都是学生易出现的现象,而其中所潜在的危险他们不懂,不知道。如果能播放因违反交通规则所出现的交通事故录像,帮助学生弄明道理,指导他们该怎样去做,就容易达到既明理又导行的效果了。因此,只要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在教学中就能让品德与社会课真正起到导行的作用。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可起到强化感知、拓宽思维的作用
  美国视听教育家戴尔在《视听教学法》一书中指出:人们学习知识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由自己直接经验获得,二是由他人经验获得。人们学习时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这种学习过程比较容易。而落实到实际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根据儿童认知规律,首先有一个通过感知获得感性知识的任务,教师要向儿童提供正确而必要的情境材料,作为他们深入理解教材的基础,而多媒体教学就能真正强化他们的感知,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地把注意集中在所放的声音、幻灯及录像上,同时并主动思考问题,让学生在视听中动脑筋,想问题,而不是只注意好看、好听,要多种感官同时运用。如在教学《珍惜劳动成果》一课时,我曾做过这样的尝试,首先出示投影,让学生感悟几幅作品:农民伯伯“初春播种”、“盛夏锄草”、“金秋收割”、“脱粒碾米”、接着听录音伴乐朗诵《锄禾》,让学生感知粮食来之不易,接着再出示一组学生食堂浪费粮食的视频画面,并和大家一起算一笔账,每人每天浪费一粒米,全国13亿人一年就浪费28260千克,这些粮食够我们全班50位同学吃一年多,而现在还有许多人连温饱问题都还没解决,我们真的不应该浪费粮食。怎样才能杜绝这样的现象呢?这样让学生亲身的情绪体验、引发积极主动思维,就能达到促进他们思想的认识和转化。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课教学中,我们应恰当地使用多种这种现代教育手段,采用图片、录音、动画、文本和视频等必要介质形式,来提高教育教学有效性,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践行能力。
  参考文献:
  [1]邓江英,析多媒体与初中思品课教学[J].新教育,2009年。
  [2]李永胜,浅谈多媒体在小学思想品德与社会教学中的运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5年。
  [3]王时桂,浅谈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J].新课程导学,2017年。
  • 【发布时间】2017/8/5 9:22:44
  • 【点击频次】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