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张丽黎

【机构】 四川省蓬溪县下河小学校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要提高数学教学效果,需要我们抓好抓实课堂这一主阵地,特别是要激励学生参与,再创设情境,搭建动手操作平台,让学生学有效的数学,才能实现目标。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实践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变化,不仅变得活跃生动了,而且教学有效性也明显高于传统教学。这都是源于我们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更新多样。当然,也有个别教师穿新鞋走老路,教学方法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甚至“一言堂”风气有增无减。我们不提倡象这样只换思想不转变方法的做法,要表里如一,既要用新课改的新理念更新思想,又要用新课改下的新策略优化教学方法,重新定位教师角色,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实践,谈谈要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实践策略。
  一、营造和谐愉悦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是数学活动的真正参与者。”我们知道,参与是有效学习的前提,特别是思维的参与,才能让学生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为此,我们营造和谐愉悦氛围,让学生乐于参与。
  首先,信任、尊重学生。重新认识学生,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爱好,充分估计每个孩子的潜在能力,不要认为某某孩子太差。国外从不分好坏孩子,不贴标签,认为每个孩子都是好孩子。要信任理解孩子,要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都体体面面的坐下去,千万不能让孩子在群体面前暴露自己无能。
  其次,平等对待学生。要用和蔼的目光面对全班的学生,经常和学生交流,如:“我很荣幸,我的想法和某某同学不谋而合。”“你的某某看法很有创意”“你对这一点的看法很独特。”对于不完全正确的答案,我注意发现它的闪光点:“我听懂了你的意思”。“你说的这一点有道理。”“你能解释一下吗?
  再次,积极赞赏学生。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师和教科书的质疑。“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二、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品尝数学
  生活情境是打通数学与生活的有效通道,是让数学回归生活的重要方式。对于源于生活的数学教学,我们就应从学生所熟悉的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能够积极走进生活,亲近数学,参与数学活动。因此,教师要精心创设学习数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与好奇心,自觉参与到情境中的数学活动中去,品尝数学。例如:教学“简单的统计”时,我讲一个汽车销售经理准备去批发一批汽车销售,又不知购买哪些种类的车容易销售,他打算在马路边作一次调查。请你看看马路边过往车辆的情况,为他出谋划策。然后播放一条主要街道上车辆来来往往的场面,引导学生想方设法统计,为经理出谋划策。学生带着现实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具体情境学习,不经意间引发了学生认知冲突,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运用数学眼光去看待现实生活,用数学知识去分析生活,这样就缩短了书本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真正品尝到了数学学习的快乐。
  三、注重动手操作,让学生体验数学
  皮亚杰曾经说过:“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了活动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而动手操作则最易于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时,教师打破以往教师在台上演示、学生在台下观看推想得出结论的做法,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先出示用同样大小的磁砖铺成的平行四边形地和长方形地(平行四边形的底、高和长方形的长、宽相等),喜羊羊与灰太狼刚刚扫完地,正为谁扫的面积大,谁得的报酬多争吵?你能帮帮它们吗?然后让学生观察、比较、猜测,为喜羊羊与灰太狼化解问题。鼓励学生动手操作,采用剪拼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学生在操作中明白了长方形的长、宽、面积平行四边形的底、高、面积的关系,十分顺利的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把抽象的知识学习设计成动手操作的具体活动,有趣易理解,获得的数学体验更是无比的深刻,比你枯燥的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四、采用自主探究,让学生探究数学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儿童更是这样。他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产生疑问时,他们自主探索的欲望十分强烈,我们经常看到小孩子对自己的玩具车为什么会自动行走感兴趣时,他们不惜拆开自己心爱的玩具。那不是破坏,那是爱奇心使然,是研究,是探索,是求知欲望。学习数学也是这样,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得到的,教师要创造研究的气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观察、实验、猜想、推理、研讨等活动,自主地去探究数学,发现数学知识。例如: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根据除法、分数与比的关系猜想到比也有比的基本性质,然后让学生举例验证,总结规律。整个过程让学生自主探索,自己“探究发现”出比的基本性质。
  总之,要提高教学有效性,我们必须还学生主体地位,创新教学策略,运用多种方法施教,才能让学生新颖有趣的教学中扬起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果,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马佳丽,浅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思考[J].科学导报,2013年。
  [2]袁成富,新课改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思考[J].读与写,2015年。
  [3]沈岷雯,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教育科学,2015年。
  • 【发布时间】2017/8/5 9:07:13
  • 【点击频次】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