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

手机也能上知网 上手机知网,随时随地畅游知识海洋!请手机访问:wap.cnki.net

手机知网客户端
知识出版物超市平台推广
辞书大典广告

节点文献

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 吴小川

【机构】 四川省岳池县酉溪中学

【摘要】

【关键词】
【正文】摘   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语文素养培养提升的最常用平台。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指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运用,强化阅读能力培养。这是突出语文实践性的重要要求。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实践策略
  我们知道,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基础工具学科,更是一门人文性强的情感学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是一门德育教育学科,担当着学生思想教育重任。因此,要提高语文学科的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在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受到情操的陶冶和品德的教育。这是新课标赋予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要实现于此,既需要我们教师渊博的知识、丰富的材料、善辩的口才,还得有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充分发挥阅读教学平台的重要作用,才能让阅读教学收到更好的效果。
  一、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
  阅读教学不同语文其他内容教学,担当的责任很多,语文素养中的众多要求都应由此来完成,特别是语文的实践性要求,所以,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注重指导学生的运用与创新,这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故而在实践中,我们应倡导“自主阅读---合作研讨---个性创新式学习。这一方式的理念和做法是:学生阅读是学习的起点和基础,是个人独立研读、理解、把握文章的过程。要让学生反复阅读原文,要边读边想,要圈点勾画,并在阅读笔记上写出感受、欣赏、评价之类的内容。研讨要在自读的基础上进行,通过相互交流,质疑启发,深化理解。在研讨过程中,教师不但要起好组织、指导的作用,而且还要适时、适度地参与研讨,不能把学生的思路往既定的框子和结论上“靠”,而要鼓励思维的多向性和结论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多元的思维品质和思维习惯。“创新”是在自读研讨的基础上,各人把文章内容或形式的某方面和自己的某些生活经验、文化内存、思想情感等联系起来考,通过比较延伸、联想和推测,提炼出某种和“教参”不尽相同的内容,并用简要的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这环节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要运用发散思维、求异思维、逆向思维等。这一环节作为高层次的目标要求,教学中可视教材和学生实际来灵活运用。不过,这需要我们充分发挥主导引领作用,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思维方式、阅读体验等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必要时进行科学合理的纠正和引导,决不能无原则地对学生的思路、认识或见解等一概予以肓定或否定。
  二、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落实语文的工具性,就要凸显语文实践性,而体现点就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多年实践告诉我们,加强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训练必须遵循其由低到高的发展顺序而进行,同时又必须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力和想象力为中心,并落实到各阶段,贯穿在日常教学中,具体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一)积累阶段。这是一个动态而连续的过程,更是后面阶段能力具备和发展的基础。积累的内容包括:语言材料方面;字音、字形、字义的基础知识要打牢,能够准确地判断单复句并能分析其结构,要熟练地把握文体特征、语言表达的特点;思想感情方面:能够阅读范文和课外读物,学会理解或吸收比较丰富的思想感情,为理解和消化新材料中复杂思想感情和新观念奠定基础;同时,还要积累一定的文化知识、生活经验,以及写作技巧等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对学生的阅读作用很大。教师应结合教材作必要的介绍,然后要求学生积累。
  (二)理解阶段。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只有发展了思维能力,理解力才能应“源”而生,所以这一阶段主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综合的思维力和联想、想象力,它们在理解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是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分析、综合能力构成了人类基本的思维过程,也是阅读理解能力的核心。分析能力是将事物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分解出来的能力。只有通过分析,对课文的整体认识才能深入。综合能力就是在思想上把分析出的个别特征或个别方面综台起来考虑的能力。所以,分析能力的训练离不开综合的指导,综合能力的训练必须以分析为基础。如必须在熟悉全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给文章分段,给段分层,给句子划分结构,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必须在分析文章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层义、段义、题旨,以训练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给文章列写内容提纲,是训练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
  二是联想能力的培养。联想能力指由一事物的印象、观念联想到另一事物的印象、观念的能力。有了联想,可以将有形文字的意义空间拓展到最大,从而使理解更准确、更合理。在阅读活动中应鼓励学生主动去联想。教师还可根据联想的类型,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联想力的训练。这也是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也是语文教育的重要责任。
  (三)评鉴阶段。即对文字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评价和鉴赏的阶段。只有掌握了相当多的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语言知识,才能进行抽象思维的阅读者才能评鉴作品。中学生应该而且能够具备评鉴能力。初中阶段可培养学生对具体的人物举动、故事情节、作品特点、某一观点作评价的能力,能写成一点一议的小论文。讨论之后,再进行欣赏,如朗涌、品味,在评鉴欣赏中越觉其妙,学生则愈益喜爱该读物,有的学生甚至能在笔记中主动写评论文,抒发己见。
  因此,阅读教学直接关系到各科基础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才能逐渐领会、理解课文及其他阅读材料的意义,进而去学习写作技能及加深对其他课程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必须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通过必要的语文阅读训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发展学生语文素养。这就是新课标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所应走的课改之路。
  参考文献:
  [1]岳永娟,浅析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科海故事博览,2014年。
  [2]刘桂萍,浅析初中汉语文阅读教学的思考[J].读写算,2014年。
  [3]陈轶,浅析初中语文中的阅读教学[J].科研,2015年。
  • 【发布时间】2017/8/5 8:58:37
  • 【点击频次】353